許曉秋
課程改革已經(jīng)推行多年,許多教師用新課程理念來指導自己的教學,但是我發(fā)現(xiàn)許多語文課堂表面看起來熱鬧、活躍,實際上呈現(xiàn)的是一種散亂的局面,學生沒有具備良好的學習習慣,在課堂上沒有得到真正的發(fā)展。
案例一:這是一年級的語文課,教學內(nèi)容是《秋姑娘的信》。教了生字后,為了鞏固這幾個生字,老師讓一部分學生做游戲,每人拿一張生字卡片離開座位找朋友,兩個朋友的字能組成詞語拼讀。輪到做游戲的學生馬上離開座位,由于學生比較興奮,大家晃來晃去,一片嘈雜,有的學生很快就找到了和自己拼的字,就拉著手在玩;有的學生找了半天也沒有找到,不知如何是好;沒有輪到的學生則坐在座位上,看著別人發(fā)呆,或者嘰嘰喳喳地說話。過了一會兒,老師大叫幾聲,學生才安靜下來,然后老師拉出幾對朋友,讓學生拼讀。接著,老師又安排學生做了開火車的游戲來認讀生字,局面同樣是亂糟糟的。
案例二:這是三年級的語文課,教學內(nèi)容是《小稻秧脫險記》,為了讓學生理解雜草氣勢洶洶和小稻秧軟弱無助的樣子,老師請五位學生上臺表演,先讓這些學生在一邊準備,然后進行表演。不料,表演剛開始,下面的同學就嘻嘻哈哈地笑了起來,引得表演的同學也笑了起來。就這樣,在大家的嬉笑聲中學生的表演完了,而此時,老師讓學生下去,還表揚他們演得好。
……
面對上面這樣空熱鬧、假互動的現(xiàn)象,我不禁陷入深思。的確,在新課程改革的今天,我們要讓孩子多實踐、多合作,使學生有更多的表現(xiàn)機會,在課堂中獲得更多的發(fā)展空間。但是,總不能課堂教學就是這樣亂哄哄的。在案例一中,全體學生是否通過游戲活動真正掌握了生字呢?而案例二中,為了表演而表演,形式是新穎了,效果又如何呢?
我想,不管是怎樣的語文課堂,不管采用哪種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師生都要始終圍繞著學習這個主旋律而展開活動,目的都是促進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那么怎樣才能達到上述目的,使語文課堂做到樸實有效呢?我想這就需要教師在課堂上掌握好調(diào)控策略,既要放得開,又要收得攏,具備較強的駕馭課堂的能力。通過多年的實踐,我總結了以下幾條策略。
一、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
新形勢下的語文教學,首先要求教師樹立正確的教育教學觀念,真正理解新課程改革的內(nèi)涵,不能片面地抓住某一方面去展開教學活動。通過實踐,我認為,教師要清楚地認識到“活”不是表面上的“熱鬧”,而是體現(xiàn)在學生對學習的濃厚興趣和投入程度,在學習中能主動探索、專注傾聽、積極交流、勤于動手,學習后獲得成功的體驗。教師在努力使課堂氣氛活躍的同時,千萬不能放棄對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通過研究,我把學生的學習習慣概括為善傾聽、會觀察、勤思考、愛表達、愿合作、有自信等八大方面。教師要把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作為每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之一,滲透于整個學習活動之中,使得課堂教學“活而不亂”,呈現(xiàn)出平等、寬松、和諧、歡樂的學習氛圍。為此,教師必須正確定位自己的角色,充分尊重學生,講究教學民主,尤其要面向全體學生,不能使課堂成為少數(shù)學生表演的場所,這樣才能真正營造出輕松和諧、師生親密無間的課堂氣氛,讓所有學生學得生動活潑、輕松愉悅。
二、明確教學的目標任務
為了讓學生規(guī)范自身的學習行為,提高學習質量,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教師應該很清楚每節(jié)課要達到的教學目標,這樣才能避免課堂教學像腳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或者任由學生牽著鼻子走,雖然場面很“活躍”,學生發(fā)言積極,但是偏離了教學目標。例如我在教《航天飛機》一課時,確定了三個教學目標:理解課文內(nèi)容,了解航天飛機的基本特點和特殊本領;學習并運用課文說明事物的方法;在學習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樂于合作、獨立思考等學習習慣。根據(jù)這樣的教學目標,我精心設計了學生的學習活動,先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學習了解航天飛機體形大、飛得快、飛得高的特點,以及能釋放和回收衛(wèi)星的本領,然后全班進行交流,達成共識,接著引導大家閱讀智慧老人介紹航天飛機的段落,懂得課文運用了作比較、列數(shù)據(jù)、舉例子的方法來說明事物,最后通過為航天飛機設計名片這一活動讓學生運用學到的說明方法。整堂課,由于教學目標明確,學生也明白其學習目標和任務,充分發(fā)揮了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同時我沒有忘記以一個合作學習中首席的身份參與其中,和學生共同學習探究,把學生的自主學習和教師的幫助指導結合起來,真正使語文課堂達到了樸實有效,促進了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
三、采用恰當?shù)慕虒W方式
要使語文課堂樸實有效,不能只考慮讓學生“動”起來,而不考慮是否有利于學生學習課文,是否會促進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動”只是一種學習形式,而形式必須為內(nèi)容服務,不能為“動”而動,課堂上應動靜結合,收放有度。我們要根據(jù)不同的教學內(nèi)容,不同的教學目標,采用不同的教學方式。就低年級的語文教學而言,應該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和教學目標精心設計學生喜聞樂見的學習方式,比如游戲、猜謎語、表演等,然后合理安排,使之恰到好處。但是上述第一個案例中,老師為了使學生高興,游戲一個接一個,學生一直處于活動狀態(tài),精神亢奮,至于到底有沒有掌握生字,老師根本沒有考慮。這樣只注重形式,不注意效果,看似很熱鬧的一堂課,其實學生的收效不大。
四、組織有序的課堂學習
學生在語文課堂中要真正學到知識,提高能力,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離不開教師在課堂上的組織與調(diào)控,教師要依據(jù)學生的學習進展情況,引導學生進行有序的學習活動,這樣才能提高學習質量。比如本文第一個案例中,課堂游戲開始前,老師應該將游戲規(guī)則仔細地向學生說明,把學生分成小小組,并對參加游戲的學生提出要求,讓學生在每個小組活動圈內(nèi)找朋友,找到朋友后站在活動圈內(nèi),對其余的學生也提出要求,請他們當小裁判,評一評哪一組找得快、找得對,同時針對游戲中出現(xiàn)的意外情況及時提醒學生遵守游戲秩序,那么學生活動時就不會滿教室跑,漫無目標地晃蕩,老師也用不著聲嘶力竭地去組織了,哪些學生已經(jīng)找到了朋友一目了然,教學就不會呈現(xiàn)出亂哄哄的局面,從而達到在游戲中掌握生字的目的。
五、進行深入的指導幫助
對于學生的學習活動,教師要密切關注,不能流于形式,也不能放任自流,一定要及時提供幫助和指導,使學生的學習活動達到預期的目的,真正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例如在上面第二個案例中,學生在一片嬉笑中完成了表演,顯然,這樣的表演沒有達到目的,因為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雜草應該氣勢洶洶,說話時的神情與語氣要體現(xiàn)出蠻不講理的樣子,而小稻秧在雜草的欺負下,應是一副軟弱的神態(tài)。在這種情況下,老師可以引導學生再次閱讀課文,理解意思,提出進一步的要求,要求學生按照課文中描寫的情景去表演,同時對隨便哄笑的同學及時給予提醒,讓表演的同學在練習后再次表演,其他同學根據(jù)老師提出的要求對他們進行評價。我想,只有經(jīng)過這樣深入的指導,才會使學生的良好的學習習慣得到鞏固,我們的語文課堂才能確確實實達到樸實有效的目的。
六、建立靈活的評價機制
學生是活生生的有思想的人,針對他們在學習活動中出現(xiàn)的各種問題和現(xiàn)象,我們要采取靈活的評價策略,充分利用評價的激勵和導向功能,促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學習效率。評價的方法多種多樣,既可以用語言進行評價,如:“這位小朋友聽得真仔細,希望其他小朋友也能像他那樣?!薄叭绻隳懿蛔鲂幼鳎敲茨阍谡n堂上的收獲一定更大??!”等等,又可以用手勢、表情、撫摸等體態(tài)動作來對學生進行評價,還可以在教室里的光榮榜上對學習習慣優(yōu)良的學生進行表揚,在班里樹立學習的榜樣。當然,除了教師評價以外,還可以采用學生互評、自我評價等評價形式,這樣既能使學生領略到成功的自豪感,又能使他認識到自己的不足之處,從而在今后的學習中發(fā)揚優(yōu)點,改正缺點,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使語文課堂既顯得活躍輕松,又不至于散亂無序。
總之,我們應該清楚地認識到,在學生主體地位越來越被強調(diào)的今天,教師與學生之間要建立一種對話互動的師生關系。但是,新型師生關系下的課堂教學不是忽視教師的主導作用,而是對教師的素質和能力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那就是徹底轉變觀念,切實提高駕馭課堂的能力,真正使語文課堂教學做到樸實有效,為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和今后的發(fā)展奠定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