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靜
根據(jù)一項調(diào)查顯示,目前大多數(shù)城市兒童的青春期已經(jīng)提前到小學四五年級。青春期所帶來的生理轉(zhuǎn)變、情感波動,對孩子的沖擊很大,而這個時候父母如果仍然只強調(diào)好好學習、完成好作業(yè),卻忽視孩子學習之外的其他生活與情感需要,就會引起孩子強烈的反感與抵觸,長此下去就會形成父輩與子輩之間不可填補的鴻溝。在這個特殊時期,我總是想:應該怎樣履行好班主任職責,有效地指導家庭教育呢?在不斷地思考、摸索中,“親子日記”活動誕生了。
■ 讓孩子的小手拉起家長的大手
寫“親子日記”的初衷,是要搭建我、我的學生以及學生家長之間心靈交流的平臺。每天回家,孩子們翻開心愛的日記本,記錄一天的精彩生活,而后,如果爸爸媽媽有空,便會在日記的下面寫下自己的一段話。第二天,我會閱讀所有的日記本,并選擇一部分學生,為其寫話。
活動剛開始進行得并不順利,有45%的家長沒有認識到“親子日記”的作用,對孩子每天的日記內(nèi)容也漠不關心。面對這種情況,我沒有著急,而是慢慢地引導著每一個家庭。有一次,小唯在題為《我們能成為真正的朋友嗎?》的日記里寫了媽媽近日對她的幾次發(fā)火,結(jié)尾說:“我們不光是一對母女,還是一對好朋友。您是為了幫助我才對我發(fā)火的。朋友之間不就應該這樣坦誠嗎?”我把這篇充滿真摯情感的日記給小唯媽媽看,這位要強的母親立刻流下了眼淚。 第二天,小唯帶回來的親子日記本上這樣寫道:“媽媽有時候態(tài)度太粗暴,我要向你道歉。從今天起,媽媽要努力做個好媽媽、溫柔的媽媽,你要努力做個好孩子,積極向上的孩子……”讀到這對母女親密溫馨的對話,我也被深深地感動了,在她們的日記本上寫道:“所謂父母,是因為有了孩子,才稱其為‘父母,從這個意義上講,父母與孩子是‘同齡人,所以,我們真的可以試著和孩子成為朋友。”
通過我的耐心引導,孩子們的小手拉起了家長的大手,共同書寫心靈故事。孩子們的日記生動、真摯,而家長們的話語又像清泉,滋潤著孩子的心田,它所起到的教育效果遠遠勝過老師單方面苦口婆心的說教。
■ 鼓勵家長借鑒經(jīng)驗
我們的活動進行了3個月之后,共有65%的家長陸陸續(xù)續(xù)參與進來,很多家長提議:能不能請老師推薦一些寫得好的日記,家長們交流交流?于是,我隔一兩天就匯集幾篇有共性的親子日記,征得家長和孩子同意后,加入適當點評,發(fā)到班級郵箱中。這一舉措得到了家長們的大力支持和歡迎,每天的反饋郵件也紛紛而至。小宇媽媽寫道:“今天這幾篇日記看起來并不陌生,因為類似的事情也同樣發(fā)生在我的家庭中,孩子的表現(xiàn)、父母的態(tài)度和內(nèi)心矛盾的心情太像了。親子日記給了我們家長釋放情懷、吐露心中喜怒哀樂的平臺,我也從中向優(yōu)秀家長學習到好的教子方法?!?/p>
開展交流活動以后,又有25%的家長加入了我們的活動,就像銘銘同學的家長所說:“知道這個活動是從班級郵箱里,讀到孫曲翰、楊周錦等同學和媽媽一起寫的日記??吹胶笪矣种庇謶M愧,為未能給兒子寫前面的‘親子日記遺憾,今后一定要奮起直追?!?/p>
■ 打造班級精神文化
現(xiàn)在,我們班的學生和家長寫親子日記已經(jīng)成為自然而然的事。我們的親子日記形式多樣,閑暇的時候,坐下寫一篇日記,是給孩子心靈的禮物;忙碌的時候,一張便條,一條短信也一樣可以在孩子的心中蕩起柔柔的漣漪。
當初只是尋常事,過后思量倍有情。感謝生活,感謝“親子日記”。當社會上的很多家長漸漸感覺離孩子的內(nèi)心越來越遠的時候,我們班的這些爸爸媽媽卻嘗到了“親子日記”的甜頭,和孩子、老師共享筆談的快樂,從而使很多家庭重新?lián)碛心?,擁有說不完的話題。而作為一個班主任,我的收獲更多。在日復一日的閱讀、交流中,我真正走進了每一個家庭,分享他們的故事,和家長成為交心的朋友。有了這樣的情感基礎,很多棘手的班級工作也都迎刃而解了。
□欄目編輯江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