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湘
最近,常常找東西,比如重要文案。滿世界翻,蹲著、站著、坐著,逐頁覓查,滿懷希望能看到熟悉的標題與文字。然,所有文案異位歸位之后,絕望像一座大山,壓得人無法喘息,跌入深淵,無盡的惶恐與迷惘。個中滋味猶如明明知道提包上有個洞,還拎著不肯換,被小偷鉆了空子,無比的自責與煩躁,卻又無計可施。遂,一度罷工。而正當身心疲憊,眼倦神勞之際,存在腦中熟悉又陌生的文字像百度搜索般赫然出現(xiàn)眼前,那種復雜的驚喜……無以言表。 得與失遙遙相望,卻又近在咫尺。
同學田兒為碩士畢業(yè)沖刺論文。某日,部分數(shù)據神秘失蹤。如我一般,她亦滿電腦翻查,無果。畢業(yè)臨近,田兒想,古人造字真的很絕,心臟忽上忽下,那就一定忐忑。晚上回家,茶飯不思。電視里,龔琳娜唱著“忐忑”絲絲入耳、抓肝撓心,簡直讓人活不下去。那就睡吧。躺下,就噩夢開始。夢境里出現(xiàn)一臺電腦,看著挺眼熟,對,就是田兒的,要命的是,電腦屏幕上出現(xiàn)那個讓人糾結的EXCEL表格……據后來田兒的描述,她在夢里幾近崩潰的時候,事情峰回路轉,夢里重現(xiàn)了數(shù)據失蹤的緣由。原來,所有的數(shù)據是被隱藏了,只需點擊隱藏文件,所有的失蹤數(shù)據都將清晰呈現(xiàn)!田兒有聲有色地描述這一段時,我感覺脊背一陣發(fā)冷,但是由衷地為她高興。與其說是夢幫助她找到了自己想要的東西,不如說是她在潛意識里的自救。根本無所謂“失”,其實“得”就在那里。
兒子曾一度迷戀“植物大戰(zhàn)僵尸”游戲,搜集并爭取各種相關玩具。我亦以此作為獎勵機制貫徹兒子的學習生活中。某次,因為承諾兌現(xiàn)考試高分,我送給他一套游戲卡片。兒子喜滋滋地捧著卡片,凝神看了一會,忽然眼神黯淡、愁容滿面地對我說,媽媽,我好想沒有這些卡片啊。我錯愕,不明就里。念小學一年級的兒子鄭重地說:“因為,本來我以為我沒有,等突然有了我就非常開心,可是現(xiàn)在,開心不見了……”我聰明的孩子,你說出了我們尚未參悟的人生至理:無失即無得,忘掉幸福,才能真正得到幸福。
人生,始終徘徊在得與失之間。誰說不是呢?當巴里·馬歇爾喝下一大杯幽門螺旋桿菌,諾貝爾獎就在不遠處等著他;當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充斥我們短暫的感官愉悅,疾病卻悄然而至;而當我們因為逝去而傷感,亦分享到耕耘的成果……所以,綜上所述,我們可以列一個方程式,將所有的“得”代入“失”,結果便是——無限驚喜的“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