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永麗
平時人們常說“心有靈犀一點通”,所指的其實是感悟能力。感悟能力是小學高年級學生應具備的一種基本素質。毫無疑問,作為小學高年級的語文教師,應當從閱讀、生活實踐、寫作實踐和綜合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感悟能力。
一、在語文閱讀中培養(yǎng)感悟能力
關于閱讀,葉圣陶先生有過一段精彩的比喻:“文字是一道橋梁,這邊的橋墩站著讀者,那邊的橋墩站著作者。通過這道橋梁,讀者才能和作者會面,不但會面,而且了解作者的心情,和作者的心情相契合?!弊骷液驮娙丝偸峭ㄟ^語言文字符號,借助所刻畫的人物、所敘述的事情、所描繪的景物、所抒發(fā)的感情等,藝術地表現(xiàn)他們對客觀世界的感悟。而我們指導小學生閱讀,就是要引領他們參與到文章的解讀中去,以便對文章的思想內(nèi)容有所感觸和領悟。因此,我們在平時的小學高年級語文閱讀教學中就要以課文為例,引導學生剖析這種感悟,以達到訓練和培養(yǎng)感悟能力的目的。在具體的教學引導中,可按“閱讀、思考、評論、品味、領悟”五個步驟進行。前四步是基礎,只要我們把這幾步工作做扎實了,學生自然就能對作品有所領悟。這個過程不僅是學生準確客觀地理解作者的創(chuàng)作本意的過程,而且是通過自己積極的思維活動,創(chuàng)造性地發(fā)現(xiàn)作品中的種種意義,并結合自己的思想、生活閱歷和文化素質,吐故納新,形成新的價值取向,從而完成在閱讀中對感悟能力的訓練和培養(yǎng)的過程。
二、在生活實踐和寫作實踐中培養(yǎng)感悟能力
“生活猶如泉源,文章猶如溪流,泉源豐盈,溪流自然活潑潑地晝夜不息?!比~圣陶先生的這句話說明生動鮮活的社會生活不僅是學生解讀課文的黏合劑,而且是小學生作文的推動劑,是學生創(chuàng)作之源。同時,生活也是培養(yǎng)小學生感悟能力的一塊沃土。但如何從每個人每天都面對的生活中獲得獨特的感悟呢?這就要注意平時引導學生“留心”于生活,“善于用情感、意識、思考去觸摸事物的品質,沒心的人是另一種盲人,什么也發(fā)現(xiàn)不了”。所以在平時除了教育小學生養(yǎng)成寫日記、周記、讀書筆記這些好習慣外,還要告訴他們,他所記的那許多現(xiàn)象、許多事情往往是很有哲理的,如果我們仔細觀察,用心體悟,反復琢磨,便會慧眼獨具,從中悟出值得闡述的并能給人以啟迪的哲理。這一點對于目前比較流行的話題作文尤為重要。
(責 編 再 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