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敏
一位美國心理學家說,未來社會的文盲不是目不識丁的人,而是不會自學和缺乏創(chuàng)造能力的人。自學能力的強弱,在相當程度上決定著獲得知識的多少和取得成就的大小。語文的自學能力靠什么養(yǎng)成?怎樣培養(yǎng)?語文自學能力的養(yǎng)成需要多種條件,其方法之一是讓學生開動腦筋預習。下面就從預習這個角度,談談指導學生自學的一些方法。
一、讓學生掌握一般性預習:“六步預習法”
面對一篇篇課文,從哪里著手預習?有哪些步驟?就單篇課文學習的一般過程而言,可以讓學生掌握“六步預習法”。
第一步:首先明確要求,抓住重點。先閱讀“導讀”“預習”。這些“導讀”“預習”,是編者根據(jù)本單元教學目標而設置的本課學習要求,從寫作背景、思想內(nèi)容、寫作特點和語言運用等方面,把要點提示出來,以幫助學生理解課文。這對我們閱讀全文有很大啟發(fā)和幫助。做到了這一步,才能心中有數(shù)。
第二步:初讀課文,了解大意。認真思考課文的題目、題意。按全班統(tǒng)一的符號邊讀邊標出各自然段的段號,圈點出字詞,找出生字和理解的詞語。速讀一遍全文后,能講出課文大意或主要情節(jié)。這樣會增強學生的閱讀能力。
第三步:查工具書,理解字詞。對文中的疑難字詞,用符號標出,通過查工具書來辨析和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字義、詞義。
第四步:試分段落,思考質(zhì)疑。根據(jù)自己對課文內(nèi)容的大體了解,試著劃分段落和層次,思考段意和層意。要多問幾個為什么,標出疑點,以便在聽課時有的放矢或提出質(zhì)疑。
第五步:“瞻前顧后”,揣摩練習。每篇課文后都設計了練習題,預習時可聯(lián)系前面的預習提示,思考這些練習題。這些練習題是課文知識訓練的重點,可以讓學生熟悉各種題型,掌握一些解題思路和方法,通過對基礎知識、語言能力的訓練來培養(yǎng)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
第六步:重點朗讀,反復吟誦。有些課文,如詩詞優(yōu)美的散文或要求背誦的文段,在速讀后可重點選取一些文段讓學生朗讀或吟誦。有時通過有聲的朗讀,會收到突悟效果,長期訓練,更會增強語感能力。
以上六步,不一定面面俱到,在預習中可靈活掌握。完成這些步驟,對學好課文必有好處。
二、特殊性預習“六法”
特殊性預習法是指讀不同類型文章所采取的獨特的方法,是相對常規(guī)性預習法而言的。“常規(guī)學法”是基礎,“特殊學法”是發(fā)展。不同的課文有不同的特點,如果能根據(jù)課文的某一特點進行預習,往往會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1.“四素”“六句”法。對于初學記敘文的學生,讓他們在預習課文時找出記敘文的四個要素,即什么時間、什么地點、什么人、做了什么事。進一步要求從事情經(jīng)過的記敘中,抓住主要的句子,分別從表述動作、聽覺、視覺、其他感覺、思念和言語行為等方面加以理解,從而了解記敘脈絡和具體感知各種行為記敘句的表述功能。因為記敘文主要是寫“人做事”(或“擬人做事”),“人做事”的經(jīng)過不外乎是通過六種外顯的或內(nèi)隱的行為方式進行。這六種行為方式轉(zhuǎn)換成書面表述,就是六種行為記敘句。
2.實驗演示法。教材中有些常識性的課文,涉及科學技術知識,不易弄明白,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動手演示。這樣做可以提高學生的預習興趣,又可加深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例如,《皮球浮上來了》《稱象》《撈鐵?!返日n文都是講浮力的道理,教師可提示學生回家結合預習做一個關于浮力的小實驗。
3.填表法。有些反映現(xiàn)代科技發(fā)展的說明文,分門別類的,條理很清楚。教師可以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和訓練重點,設計表格(表格內(nèi)容欄可以有引例,也可以沒有引例),讓學生通過預習填寫。表填好了,課文內(nèi)容也就基本理解了。
4.情境法。教學童話、寓言、故事以及狀物寫景之類的課文,可以通過游戲、演唱、觀察等活動,讓學生預先感觸有關情和景,激發(fā)興趣,豐富感知,使其對課文內(nèi)容有更直接的領會。如預習《爬山虎的腳》時,提示學生去觀察“爬山虎”這種植物的生長狀況。預習《春天來了》《秋天》《初冬》等表現(xiàn)季節(jié)特征的課文時,可布置學生到大自然中去“尋找春天”、觀察秋景,或在課前教唱有關冬天的歌。由于這些活動形式新穎、活潑、有趣,內(nèi)容又與課文相關,學生在快樂的情境中容易理解課文,也會受到學法的啟迪。
5.圖示法。一是提示學生尋找或查看有關圖片資料。如預習《長城》《頤和園》《南京長江大橋》等課文時,可讓學生尋找介紹它們的圖片資料,通過看圖初步感知宏偉建筑的壯麗。預習《動物的遠游》時,可以讓學生查看地圖,了解動物遠游的歷程。二是提示學生以簡筆畫的方式對文章的結構和內(nèi)容作比較直觀的圖解,以解剖其縱橫聯(lián)系,明確事物的來龍去脈。
6.審題法。小學語文課文命題方式有以人物語言、內(nèi)容、中心、人物身份、人物事跡、人物名字、處所或以環(huán)境命題等。有人把文章的題目比做“窗戶”或“眼睛”。我們預習課文抓住題目來理解,就可以“破窗而入”“看到靈魂”了。學會審題是讀懂課文的基本功。預習中審清題意,自讀時就有了正確的思維定向,就能抓住文章主要內(nèi)容和重點。抓“題”預習,可以通過質(zhì)疑、分析、抓題眼、聯(lián)系比較等方法入手。
俗話說:授人以魚,只供一飯之需;教人以漁,則終身受用無窮。只要我們從預習著手,教給學生預習的方法,師生配合,持之以恒,堅持不懈,必將有助于學生自學能力及語文整體素質(zhì)的提高。
(責 編 再 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