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鴻雁
美國教育家杜威說過:給孩子一個什么樣的教育,就意味著給孩子一個什么樣的生活!我一直在努力為孩子們營造一種幸福的課堂,使語文教學散發(fā)出青春的活力,讓學生在課堂上幸福成長。
一、傾聽——幸福的智慧
凌越先生在《傾聽——創(chuàng)造一百分人生的秘密》中曾提到:“讓所有的說與聽的互動都充滿溫暖與愛的關懷,再借由聽,讓生命更見豐富成長,讓每一次傾聽之后都能看見智慧的增長。”
學習的智慧也在于傾聽。在教《幸福是什么》 一課時,我先讓孩子們談一談:你認為幸福是什么?孩子們發(fā)言特別積極,有的說:“幸福就是我媽不讓我上輔導班,帶我去旅游?!庇械恼f:“老師,你要是不留作業(yè),我們就幸福了!”學生們都笑著表示贊同,我也笑了。李嘉玉,一個特別內(nèi)向的孩子,小聲說:“幸福就是有好朋友。”對于他們這些與課文主題不相干的答案,我沒有打斷,也沒有評價,因為這些都是孩子們的幸福觀,是他們的思想,是值得尊重的。我只是告訴他們把自己的幸福觀記在心里。學習了課文,在反復讀了智慧的女兒那一段話“幸福要靠勞動,要靠很好地盡自己的義務,做出對人們有益的事情”后,我告訴學生:“剛才你們講的都是我們的小愿望,愿望實現(xiàn)了,我們就會感到幸福?!蔽矣终f,“幸福就在我們身邊,剛才大家的愿望都可以通過努力實現(xiàn),你能為尋找幸福做些什么呢?” 學生若有所思,各抒己見??傮w說來就是:認真學習,努力工作,做對別人有益的事,就會讓我們感受到濃濃的幸福。
這段時間,我沒有打斷孩子們的話,也沒有多發(fā)言,只是認真地傾聽,大家也在傾聽同學的發(fā)言。智慧的火花在傾聽中迸發(fā),思維的活力在傾聽中釋放,幸福也在傾聽中獲取。
二、遷移——幸福的思維
學生的思想往往比較新奇、獨特、天馬行空,但需要我們?nèi)ヒ龑В屗麄冇兴伎嫉臋C會,學會表達的方法。在發(fā)展學生語言能力的同時,更要發(fā)展其思維能力,激發(fā)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潛能。語文教學中的創(chuàng)造潛能是什么?就是語文學習活動中的一種“再生”的本領。
前段有幸聆聽了孫雙金老師執(zhí)教的《兒童詩》。孫老師讓學生根據(jù)《陽光》一詩,想象陽光在別的地方怎么樣,孩子們的想象令人叫絕:陽光在草地上奔跑,在樹枝上睡覺,在白云上躺著,在湖面上滑著,在屋頂上跳著……我真沒想到,低年級學生會有這樣神奇的想象,會有如此唯美的表達。
我在教學時,也遇到了這種生活與文本相結合的例子。在教學《中彩那天》一課時,當學到通過動作、神態(tài)描寫人物心理的方法時,我設計了一個環(huán)節(jié)讓學生用剛學的方法來寫一寫父親擦去K字時糾結的內(nèi)心世界。首先是指導:作者是怎么寫出父親中彩得車后的為難的?課文中哪些詞句寫出了父親中彩得車后的為難?學生很快找到了這些句子:“……這輛車已屬于我家時,我簡直不敢相信那是真的。不一會兒,我看見父親開著車從擁擠的人群中緩緩駛過。只是,他神情嚴肅,看不出中彩帶給他的喜悅?!薄爸胁时緛硎莻€好事,父親應該高興,他卻神情嚴肅?!睂W生說。我趕忙接上:“作者抓住了神情嚴肅這一神態(tài),寫出了父親的左右為難。還有哪些地方寫出了父親的為難呢?”另一位學生找出了第二處:“我?guī)状闻d奮地想上車與父親共享這幸福的時刻,都被他趕了下來?!蔽矣肿穯枺骸澳膫€動作?”“趕,這個動作也寫出了父親的左右為難。看來要想寫出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還要寫出動作來?!苯酉聛砦以O計了一個體驗練筆,把學生學到的知識進行遷移:父親曾經(jīng)試圖擦去K字,留下這輛車,但最終還是把這車還給庫伯了。他當時是多么矛盾、困惑、為難哪!從這一個“擦”字,就可以感受到父親的為難。咱們也學著作者的樣子來寫一寫父親擦去K字時的情景。父親自己一個人呆在屋里,看著兩張彩票,他表情怎么樣,動作怎么樣呢?大家試著寫一寫。就這樣,將讀與寫巧妙地融合在了一起。
其實,我們的許多教材中都留有很大的空間,可以讓孩子們盡情想象,這也正是孩子們樂于做的。一個課本劇,一個沒有結尾的小故事,一個小情境的再現(xiàn),甚至一個省略號都可以成為創(chuàng)新的載體,都可以為學生帶來生動、幸福的課堂。
三、積累——幸福的發(fā)展
學生只有擁有較多的語文材料,才會在以后的語文發(fā)展中獲得優(yōu)勢,獲得成功的體驗和幸福感。因此,我在教學中,總是想方設法地給學生最大量的語文信息,并且注重學生學習態(tài)度的培養(yǎng)和學習方法的養(yǎng)成。教學《地震中的父與子》一課時,在學生體會到阿曼達的父親很愛自己的孩子時,我把“愛”字寫得很大,再問學生:由這個字你會想到什么?我又拿出事先準備好的閱讀內(nèi)容《背影》,讓學生誦讀描寫父親買橘子的那一段。接下來我又拿出《愛在拐彎處》,深情地讀給學生聽。最后,讓學生一起朗讀《母親給了你全世界》,并要求學生當場背會其中的一段。一節(jié)課的教學,讓學生積累頗多,更凝聚了愛的主題。我還在班內(nèi)開展“三分鐘故事”活動,利用下午上課前的時間,給學生講一個成語故事、讀一篇小文章、背一段名言等,以此來引導學生背誦、積累,帶領他們走進更廣闊的語文天地,為他們的語文發(fā)展打基礎。學生恰到好處地使用一個成語,運用一個名言警句來論證自己的觀點時,那種自信會讓他們有莫大的幸福感。
(責 編 流 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