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凱
如今正是盛夏季節(jié),看著外面似火的驕陽,您是否覺得胃口越來越差?中午匆忙吃上幾口快餐,下午回到空調(diào)房里,胃是不是有點隱隱作痛?晚上和朋友去吃燒烤,再來兩杯冰啤酒,痛快之后是否感到胃在抽痛?
這都是素來脾胃虛弱,夏天又不注意保養(yǎng)而造成的胃寒胃痛。從中醫(yī)角度來說,夏天陽氣都散發(fā)到體表了,機體內(nèi)部處于相對寒涼的狀態(tài),若頻繁使用空調(diào),或是吃太多的冷飲,就會引起胃痛。
那么,有什么辦法來治療嗎?讓我們通過經(jīng)絡穴位,來幫您打一場“保胃戰(zhàn)”吧。
一、按摩腹部
1.取穴:中脘、天樞取中脘穴,首先找到胸部正中兩乳間膻中穴的位置,用力按下時可以感覺到下面是硬硬的胸骨,繼續(xù)向下按,不遠處會感覺到胸骨的末端消失處,中脘穴就位于這個位置與肚臍中央連線的中點處,剛好位于人體胃脘部。
天樞穴在腹中部,肚臍兩邊三橫指寬處。
2.方法
將掌根放在中脘穴處,稍用力按下輕輕揉動,順時針和逆時針各揉5分鐘;接著雙手拇指指腹按到兩側(cè)天樞穴處,按揉5分鐘;最后兩掌相疊,旋轉(zhuǎn)摩動腹部,注意當手掌移動到右側(cè)腹部的時候,左側(cè)手的四指稍彎曲,用力回拉,右側(cè)手的掌根用力回推;當按摩到左側(cè)的時候,右側(cè)手的四指稍彎曲,用力回拉,左側(cè)手的掌根用力回推。如此反復,使腹部橫向晃動起來,操作大約5分鐘為宜。
本法能促進消化,緩解胃脹胃痛癥狀,而且長期堅持還有消除腹部贅肉的作用。
二、通胃經(jīng)
1.取穴:小腿胃經(jīng)、足三里、上巨虛、下巨虛
我們伸直腿的時候,在膝蓋骨靠下的內(nèi)外兩側(cè)有兩個凹陷,分別叫做內(nèi)、外膝眼,其中外膝眼也稱犢鼻穴,自犢鼻向下約一掌(四指并攏為一掌),即為胃的下合穴足三里,再向下一掌為大腸的下合穴上巨虛,再向下一掌為小腸的下合穴下巨虛。
從足三里到小腿和腳背連接的中點(解溪穴)是足陽明胃經(jīng)在小腿外側(cè)的循行路線,也是我們今天要操作的“主角”。
2.方法
沿足陽明胃經(jīng)自足三里經(jīng)上巨虛至下巨虛,自上而下依次點按,遇有明顯酸痛或刺痛感處,不管是不是穴位所在,均要停留片刻,改點按為先點后揉,即用力點下10~15秒后,稍放松力量揉1分鐘,然后再繼續(xù)沿經(jīng)脈向下點按;接著再用拇指側(cè)面從足三里開始,沿著經(jīng)脈向下推到解溪穴,如此反復10次;最后換另外一條腿重復上述操作。
三、點按“止痛穴”
1.取穴:梁丘穴梁丘穴在膝蓋骨外側(cè)緣和上緣交點向上約三橫指的地方;或者用力伸直腿,能摸到大腿肌肉靠近膝蓋外上方處有個凹陷,就是梁丘穴。
2.方法
將拇指立起,指尖用力點按梁丘穴1分鐘,然后再用拇指按揉1分鐘,左右交替,能迅速緩解胃痛。
梁丘穴是胃經(jīng)的郄穴,用于治療胃痛療效迅速,而且沒有副作用,是人體隨身攜帶的“止痛藥”。
四、護胃好習慣
打“保胃戰(zhàn)”不能三天打魚,兩天曬網(wǎng)。胃是我們生存的根本,即使工作再忙,也一定要抽出時間來照顧它,保養(yǎng)它,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和飲食習慣。
1.隨時“充電”。若吃得不夠,可每隔一會兒就少量進食,如一杯脫脂奶或營養(yǎng)麥片,幾片面包或一些餅干等。
2.小心吃水果。工作壓力大,精神長期處于緊張之中時,容易患消化道潰瘍病,所以不宜吃檸檬、楊梅、李子、山楂等酸性水果。夏天水果多偏涼性,如西瓜、甜瓜、梨等不可貪吃。
3.合理飲食。胃不好的人應該戒煙、酒、咖啡、濃茶、碳酸飲料(汽水)、酸辣刺激性食物,這些都是最傷胃的。冷飲和冰啤酒,也必須要戒,食物以熱為好,牛奶可在胃中形成一層保護膜,每天早上起床后先喝一杯牛奶,再吃東西,是再好不過的。
4.空調(diào)的使用。夏天胃痛,很多時候都是空調(diào)惹的禍。如果不能避免在空調(diào)房中常待,那就要注意保護好胃部,例如可以在腰腹部圍上一件衣服。胃是自己的,只有善待它,它才能回報我們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