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秉紅
每個班主任的專業(yè)成長都不是一帆風順的,反思我的班主任專業(yè)成長歷程,可謂一波三折。
只因浮云遮望眼
1999年,我大學畢業(yè)成為老師,2000年,學校安排我擔任高一(1)班班主任。那時,我沒有什么經驗可借鑒,只能從自己上學時的班主任身上找參考?;叵胱约旱那髮W生涯:小學、初中的班主任就一個“嚴”字,我的成績還不錯;高中在一所普通高中度過,學風較差,三年換了四個班主任。當時,我感到很空虛、無奈,暈乎乎地過了三年,高考自然一敗涂地。
如今,同學們聚在一起談起過去,都很后悔,對學校、對班主任很是痛恨。每每想到這一段人生經歷,我都會暗暗地提醒自己,決不能做那樣的班主任。也正因為如此,我相信“嚴師出高徒”,在工作中從“嚴”治班,學習有經驗老師的各種“治”學生的方法。那時,我經常在班里上演“貓逮老鼠”的一幕,甚至在街上“跟蹤”學生;當學生犯錯時,我不分青紅皂白地厲聲呵斥,絲毫不留面子。2003年高考,我們班成績全校第一,為我贏得了名聲。但現(xiàn)在回想起來,這并不是什么好事。如果那年高考學生“考砸”了,我一定會痛定思痛,窮則思變。我被眼前的表象迷惑,之后幾年我一直沒有進行過真正的反思,在班主任專業(yè)成長方面沒能取得進步。
反思這段日子,我發(fā)現(xiàn)自己很累,學生也很累。雖然高考成績喜人,但那屆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不足,為此,我一直在深深地自責。因為身心疲憊,我申請暫時不再擔任班主任,為的是調整自己。
山回路轉不見君
在這停下的一年時間里,我開始反思。正是這一年,引領我校教育潮流的丹楓老師帶我闖進了教育在線論壇。在那里,我認識了許多有追求、有活力的老師,如“紅袖”“紅霞”“基石”“周箭洋”等,雖然不知真實姓名,但他們的追求精神感動著我,吸引著我,更鼓舞著我。
起初,我每天花大量的時間泡在論壇里,到處跟帖;還嘗試發(fā)主題帖,把上一屆帶班的材料傳上去。我被表面的熱鬧與浮躁所左右,更多關注的是有沒有人跟帖。有一個跟帖,我很激動;沒有,我就懶得去看。那時,我根本沒有認識到網絡資源的作用,更不知如何利用它。這樣,斷斷續(xù)續(xù)堅持了近一年,2004年底,我停了下來,這一停就是四年。
也正是在教育在線論壇里,我知道了魏書生,知道他是兩個班的班主任,很少在家卻帶得很好。我頭腦一發(fā)熱,就向學校申請擔任高二兩個班的班主任,一文一理,分科時我自行對這兩個班進行內部調整,學生不出不進?;蛟S是考慮到我第一屆考得不錯,學校居然同意了我的申請。兩個班一共160多人,一開始我手忙腳亂,之后,我模仿他人,開始嘗試精細化管理。我絞盡腦汁設計了一套精細化管理方案,分寢室、班級、小組三大塊,采用加減分形式;接著又搞出小集體競爭方案、流動紅旗、目標卡、星級寢室評比等等。結果因為規(guī)則繁瑣,實施難度大,不了了之。最后,為穩(wěn)妥起見,我又回到第一屆經驗的老路上,緊抓“看”與“磨”。2007年高考,學生考得還不錯,但沒有第一屆突出。雖然我還在反思,但沿習了舊有的思路,沒有用新理念來指導自己,反思帶來的變化不明顯。
柳暗花明又一村
從2007年到2010年,我?guī)Я巳龑酶呷目茝土暟啵际谴箢~班級。學生來自市里的不同學校、不同班級,曾經的班主任管理方法迥異,對學生的影響差別很大;學生的基礎也各不相同,成績參差不齊。如何管理這樣的班級,對我提出了新的挑戰(zhàn)。
經過這些年的反思和學習,我一改以往“嚴”字當頭的管理思路,極力體現(xiàn)人文關懷。我結合文科復習班的特點,經常利用班會課開展一些活動,如演講比賽、辯論賽、聯(lián)歡會、體育活動等。雖然不成系統(tǒng),但學生反映很好。因為人多,雖然無法經常性地進行個體指導,但我努力在每學期與每個學生談心幾次,了解、關心他們。因為他們都經歷過高考打擊,內心更需要關懷。特別是最后一屆復習班,雖然學生基礎弱,但他們很懂事,學習很認真,同學關系和師生關系都很好。每逢節(jié)假日,他們都不忘問候我一聲。我非常感激!我付出就多那么一點,得到的居然那么多!這三年,是我班主任生涯中最關鍵的階段,它讓我真正地改變了自我,改變了固步自封的認識,改變了陳舊的管理思路。
這一切,來自于我的學生,也來自于學習反思。2008年4月20日,我重新踏入教育在線論壇。我發(fā)現(xiàn)與自己加入論壇時間相近的部分老師依然在堅持著,有些老師已在全國產生了很大的影響。此時,我的心態(tài)平和多了,發(fā)帖的次數(shù)相對較少,更多的是在學習。同時,我開始廣泛閱讀專業(yè)書籍,希望通過學習反思提高自己的管理能力。
咬定青山不放松
2010年秋季學期,學校讓我擔任一個實驗班的班主任。此前,學校曾辦過實驗班,但因為種種原因沒辦好,停了很多年。這次重辦,期望之高是顯而易見的。這逼迫我更加努力學習、反思,不斷摸索新的管理思路。
首先,我建立班級博客,記錄班主任工作的行走軌跡,不斷反思提高;接著,我加入了梅洪建老師領銜建立的“班主任尖峰論壇群”,加強與他人交流學習,當然也是給自己加壓,因為要定期完成寫作和閱讀作業(yè);同時,我經常進入教育在線論壇、K12教育論壇等學習交流,經常購買一些教育書籍閱讀借鑒。
在班級管理中,我開始進行了一些大膽的嘗試,推行學生自主管理。學期初,我成立了班級大會,組織全班同學參與制定并逐步完善了班級的三部公約:《德之約》《獎之約》《紀之約》。依據(jù)班級大會章程,民選了八名班干,然后雙向選擇組成八個團隊,實行團隊監(jiān)督和團隊值周制。依據(jù)班級公約,每半學期評出“十佳青年”,每月推出“月度人物”。而對于違紀的處理,不再是罰掃地或寫保證書,而是才藝表演或其它特色方式。學生們的精神狀態(tài)發(fā)生了很大的改變,他們比以前更懂得自律了,責任意識也更強了。平時,我努力學習陳宇等老師的做法,在班級工作中努力捕捉體現(xiàn)教育關懷的空間與時間,挖掘教育資源。如充分利用每周的班會,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用豐富多彩的活動促進學生的成長,學生盼著上班會課,教育效果自然明顯。
如今,班級博客中留下了許多美好的記憶。相比以前,自己不再事必躬親,嚴防死守;自己快樂多了,學生也快樂多了。盧明露同學在《班級日志》中寫道:“老班,我們都很喜歡您!我們是鴻鵠班(注:我班的名稱)的學生,是老班的孩子,老班最大的希望!……您是49個孩子的父親,孩子們希望您能注意身體,好好休息!”看到這里,我淚流滿面。學生對我的肯定,是最大的幸福,更堅定了我繼續(xù)走下去的信心與決心。
未來,我會繼續(xù)探索前行,在不斷反思中與我的學生們一路采擷成長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