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增明
數學課堂教學模式受到教學內容、教學目標、教學思想的制約,在具體的操作過程中還受到教師本身的素質、學生知識水平、能力結構,以及教師教學風格、學生學習習慣的制約,因此,教學模式應用本身并不是一種目的和內容,而是實現特定教學目標和內容的工具和手段。
“創(chuàng)新教學”是以培養(yǎng)人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新能力為基本價值取向的教育,其核心是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如何實施創(chuàng)新教學呢?筆者作了以下嘗試。
1.重問題情境,讓學生親近數學
人的思維過程始于問題情境,創(chuàng)新的教學方法最直接的表現就是教師在課堂上對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新,而課程的導入如果能夠生動有趣,就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開發(fā)學生的學習潛能,一節(jié)課有好的開頭,就能把全體學生的心帶進課堂。因此,創(chuàng)新的導入需要我們依據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順著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講究知識的鋪墊、臺階或過渡,和學生一起運用已有的知識形成新的“問題情境”,達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和引發(fā)學生興趣的目的。
如我在教學二元一次方程組的時候,就用了“雞兔同籠”這個名題提高學生對該課程內容的興趣。又如我在上“數軸”這一節(jié)課的時候,就是利用直觀性的教學原理,與兩個學生一起在教室內表演課本中甲、乙兩人的左右移動來學習有理數的簡單加減運算(教師在此間代表原點)。這樣教學,學生的理解程度很高。而這種方法在有理數的簡單乘法教學中也適用。這樣的教學方法可以化抽象的數學概念為具體形象的表達,學生容易接受,而且學生的“意識參與程度”很高。在《平面直角坐標系》教學中,從笛卡爾觀察蜘蛛網發(fā)明坐標系的故事入手,使學生激情高昂,躍躍欲試;在講授《一元一次方程》時,創(chuàng)設了游戲情境,讓數學學習在師生互動的猜年齡、猜日期中不知不覺地完成。
2.重動手操作,讓學生體驗數學
教學本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雙邊活動,新課程標準更是強調了“以人為本”的人文教育,要求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以及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能力等方面的發(fā)展。在過去的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動手操作往往被忽視,但隨著新的課程改革,動手操作被越來越多的老師重視起來。學生通過動手可以提高學習效率,激發(fā)創(chuàng)新意識,增強求知欲望。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這些都是人類在動手操作過程中的沉淀和積累。
如我在“無理數”這一節(jié)的教學中,首先讓學生用紙片剪裁出邊長為1的兩個正方形;然后要求他們將這兩個正方形用剪、拼的方法組成一個大正方形;接著提出問題:拼出的這個正方形的面積是多少?邊長又是多少呢?再剪裁出兩個邊長為2的正方形,用同樣的方法剪拼成一個大正方形,繼續(xù)要求同學們思考:這次剪拼出的大正方形,面積、邊長又是多少?同學們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積極地思考、計算,發(fā)現這類正方形的邊長可以用我們沒有學過的一種數來表示,從而引出無理數的概念。在自我探尋的過程中,同學們對無理數知識有了深刻認識,留下了更深的印象。在活躍課堂氣氛的同時,讓知識真正地成為學生自己的東西。
3.重自主探索,讓學生創(chuàng)新數學
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體。在數學教學中,教師不能簡單地把自己知道的知識直接傳授給學生,令他們得到暫時的滿足,而是由學生本人在數學活動中去發(fā)現或創(chuàng)造出來。教師應該充分相信學生的認知潛能,鼓勵學生自主探索,積極從事觀察、實驗、猜測、推理、交流等數學活動,去大膽地開展數學自主探究學習。
例如教學多邊形內角和時,我把教學時間這樣分配:自主探索25~30分鐘,拓展運用10~15分鐘。即使學生的一些方法比較繁雜,教師也不應加以否定。在學生自主探索的基礎上,再組織交流討論,引導學生對各種方法有所體驗,從而感知用哪種方法是最簡便的方法。我讓學生帶著問題“以多邊形一個頂點為公共頂點一共可以把這個多邊形分成多少個三角形?”先閱讀課本的內容,然后要求他們相互提出問題。生1問:我們知道一個三角形內角和等于180°,那么四邊形的內角和等于多少呢?生2答:把四邊形分成兩個三角形,一個三角形內角和180°,兩個三角形內角和就是360°。生1問:五邊形、六邊形、n邊形的內角和呢?生3爭著答:我們可以用剛才的方法把五邊形分成四個三角形,把六邊形分成五個三角形……把n邊形分成(n-2)個三角形,根據每個三角形內角和等于180°,就可以求出n邊形的內角和。我馬上鼓勵他說:很好。教師再提出:如果不把三角形的公共頂點放在多邊形的頂點上,能否放在多邊形的邊上或放在多邊形內部呢?是否有同樣結論呢?這個“合理猜想”、“類比聯想”、“轉化推理”的過程就是學生的“再創(chuàng)造”過程。這樣演變和探索,大大激發(fā)了學生自主探索的熱情,激發(fā)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這樣學生帶著問題去學習、去交流,學習的動機更加強烈,目的更加明確,效果更加明顯。
4.重生活應用,讓學生實踐數學
初中數學新課程標準的實施使初中數學教學更緊密地與生產實踐聯系起來了,更注重讓學生在生產實踐的大背景中學習數學知識,數學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在教學中,教師應經常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使學生在實踐數學的過程中及時掌握所學知識,感悟到數學學習的價值所在,從而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注重培養(yǎng)學生“用數學”的意識,讓學生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用數學的知識去說明,用數學的方式去分析,用數學的思想去處理周圍的事物,想身邊的事情,拓展數學學習的領域。
函數是初中數學的重點內容,也是較難理解的一塊內容,一次函數、二次函數的應用題很多,如:求成本最低、用料最省、產量(面積)最大、造價最低等應用性問題??蓺w納為函數最值問題,通過實際問題,建立函數模型,確立自變量的限制條件,運用數學方法解決,有時這類問題還與幾何圖形結合起來,考查學生的數形結合思想,這種題型幾乎每年的中考都會出現。
總之,創(chuàng)新的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努力創(chuàng)設一種“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環(huán)境,營造一種尊重學生、鼓勵學生提問、概括、假設和陳述的課堂氛圍,鼓勵和評價學生積極參與??傊痪湓挘褪且獱I造一種有利于學生創(chuàng)新的民主課堂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