鈕文新
近日,國內媒體對巴菲特投資存在重大失誤十分興奮,但我認同,我最關心的是巴菲特的“投資理念”,和他獨到的價值判斷。
還記得金融危機時,巴菲特“有選擇”地大手筆投資那些“不被看好”的金融機構,當時許多人不理解,甚至有“巴菲特晚年可能會走麥城”的說法。但今天看看結果吧,在巴菲特2011年的“損失”清單中,三項大額投資同時被他認為是“極具吸引力的固定收益投資”被其發(fā)行人贖回。就是說,這三項極具吸引力的投資,已經無法繼續(xù)為巴菲特的基金帶來豐厚的收益了,巴菲特為此感到十分遺憾。注意,這三項投資是對瑞士再保險、高盛和通用電氣(GE)的投資,都是金融危機期間巴菲特的大手筆。現(xiàn)在,三家公司贖回了自己的證券,巴菲特雖然獲得了128億美元的現(xiàn)金,而此前這些證券卻每年給伯克希爾創(chuàng)造約12億美元稅前利潤?,F(xiàn)在,利潤沒有了。
這是多么成功的投資!再有,巴菲特投資了五家與美國房地產市場相關的公司,盡管巴菲特把這一項“少賺了錢”的公司投資列入“損失”清單,但這段表述中的“三大看點”值得關注:第一,巴菲特對美國房地產市場的判斷是:美國增加的房屋數(shù)量高于家庭數(shù)量“這一毀滅性的供求關系式”如今被逆轉,每天新產生的家庭數(shù)量要多于新生房屋數(shù)量;第二,2011年五家房地產相關公司的收益與2010年大體持平,這是不是意味著美國房地產業(yè)2012年將見底回升?至少巴菲特看好;第三,除了一家建筑公司,其余巴菲特投資的基本是“新型建筑材料”公司。
巴菲特對美國房地產市場的判斷,至少是我目前為止最為樂觀的判斷。
被認為是最大失敗的“德州電力服務商債券”,因為業(yè)務贏利與燃氣價格關系密切,所以天然氣價格下跌,使其業(yè)務能力轉弱。這筆被巴菲特不斷大規(guī)模計提壞賬準備的投資真就死了?我不這樣看。因為石油價格已經開始再度飆升,天然氣價格上漲恐怕也不會太遠了。就算遲一點,更重要的是,這筆數(shù)額巨大的投資告訴我們,巴菲特看高能源價格。
我不想替巴菲特解釋失敗,但他的所有言辭都在向我們展示非常重要的信息。比如,巴菲特2011年的投資開始注重“美國本土制造業(yè)”。在房地產、工廠、設備方向的投資高達82億美元,比此前的最高紀錄還多出20億美元。而且,他不認為美國缺乏投資機會,他說:我們也歡迎海外投資項目,但預計未來伯克希爾大部分資金還是會投在美國。2012年這方面的投資會再創(chuàng)新高。
這是一個十分重要的跡象,他為我此前“美國正在回歸制造業(yè)的判斷”提供了證據(jù)。巴菲特是個重要的風向標,對全球投資具有極大的引導作用,而此時此刻巴菲特認準美國的工廠和生產設備方向進行投資,這恐怕是他已經明確地嗅到了美國回歸實業(yè)的“腥味”。
美國要回歸制造業(yè),勢必爭奪全球實業(yè)資本,而中國的政策實際在擠出實業(yè)資本,這是一個巨大的反差。之后的結果又會是什么?我們必須看到,美元的不斷貶值、長期保持極低的利率水平、豐富而廉價的農產品、最多的石油權益,至少已經使美國的勞動力、財務、能源、食品等最最重要的生產要素成本極低,越來越有競爭力。一旦資本涌入,美國將會掀起新一輪經濟熱潮。當然,這不是眼下的事情,但卻是早晚的事情,巴菲特似乎已經看到了。所以他說:美國最好的日子還在前頭。
那時的中國是什么樣?歐洲又會是什么樣?不開玩笑地說:美國要是成功度過這場危機,它將又是世界上最大的贏家。想想看,為什么美國制造了空前的“大危機”,別人都被牽連而衰落,反而美國卻成了唯一的贏家?有答案嗎?有。因為我們都在按照美國人制定的規(guī)則出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