菁晴
幾塊烏云從天邊翻滾而來,黑壓壓地遮蔽天空。陰沉的空氣完全掩蓋了落日的余暉,柔弱的樹枝在風中無辜地擺來擺去。這一切都表明,一場雷陣雨即將來臨。
自由攝影師約克站起身,從行囊中拿出相機,安到已經(jīng)支好的三腳架上。他知道,現(xiàn)在正是拍攝閃電的最佳時機。
閃電“捕手”
約克每年夏天都會四處奔波,拍攝閃電,朋友們都笑稱他是“閃電‘捕手”。
那道夜空中的光亮,從小就吸引著約克。兒時的他經(jīng)常像著了魔似的,不顧母親的呵斥,在有雷雨的天氣里跑出去看閃電。每次下雨,都是母親最擔心的時刻,卻是約克最興奮的時刻。以前想方設法躲過母親逃到雨中的情景,大概就是約克童年里印象最深的回憶了。
對約克來說,閃電的魅力大于一切。他總是在想:我看到了那么多閃電,它們是“同一個人”,還是“孿生兄弟”?閃電從哪里來?又消失到哪里了呢?能把閃電抓起來嗎?
對閃電,約克總是有這樣或那樣的問題,當母親不能解答時,他就會自己去圖書館查資料。每當約克全神貫注地閱讀比他的頭還大的書時,母親才會感到一絲的欣慰。
當約克知道有一種叫“攝影”的技術,能把閃電保存下來時,他便立志長大后定要成為一名攝影師。經(jīng)過不斷地、艱苦地努力之后,約克最終夢想成真。
現(xiàn)在的他,已經(jīng)成為小有名氣的自由攝影師,一名閃電“捕手”。
“迷”人的閃電
要想“捕獵”成功,就要了解“獵物”。約克了解閃電,就好像他了解自己一樣。
閃電這種常見的自然現(xiàn)象,在夏季的雷雨天氣中較為常見。冬季下雪時也有可能產(chǎn)生閃電,不過這個幾率太小太小。
閃電產(chǎn)生的條件是云層與云層之間相互摩擦。下雨前,云層內(nèi)的氣流運動強烈,從而帶動云層內(nèi)的各種微粒碰撞、摩擦,產(chǎn)生電荷。電荷積累得多了,就會發(fā)生發(fā)電現(xiàn)象,這就是閃電。
飄忽、絢麗、強烈、致命、神秘,是約克對閃電的形容。這些也是在他的相機中,閃電被“捕捉”后的樣子。閃電瞬間的綻放令人迷戀,可它的神秘莫測卻令人迷惑。
就算約克和閃電已經(jīng)是“老對手”,他對它仍然有琢磨不透的地方。
首先是關于閃電的成因。雖然已經(jīng)知道它和“摩擦起電”有關,但對于它具體、詳細的放電過程,至今仍然是個謎。另外還有一個充滿趣味的疑問也讓約克想不通:閃電基本都是分叉的枝條狀,為什么沒有筆直的線條狀閃電?
此外,約克還有一個最想捉到的“獵物”——球狀閃電。這個目前只存在于各種傳聞中的“獵物”,通常被描述為:漂浮半空的發(fā)光球體、速度忽快忽慢、能發(fā)出爆裂的噼啪聲??赡苁怯捎谇驙铋W電的狀態(tài)極不穩(wěn)定,因此幾乎沒有關于它的照片。
約克甚至懷疑:球狀閃電真的存在嗎?
危險的閃電
既然是“捕獵”,就肯定有危險性。還好約克身經(jīng)百戰(zhàn)、經(jīng)驗豐富,至今安然無恙。不過,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和約克一樣幸運。
據(jù)估算,全球每年發(fā)生閃電的次數(shù)為10.4億次,是對人類生命財產(chǎn)安全威脅最大的自然災害之一。詭異的是,明明現(xiàn)場有很多人,閃電卻只擊中一個;當閃電擊中人體時,有的人會當場喪命,有的人卻能毫發(fā)無損;有的人被擊中后,甚至因禍得福,不治之癥竟然痊愈……
約克有時會想:閃電帶給人們的謎團,真的能用科學來解釋嗎?
電閃雷鳴中,約克按下快門??赡芩獠婚_以上種種閃電之謎,但他會努力把閃電最真實的樣子用相機記錄下來。
閃電“捕手”,約克很喜歡這個綽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