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愛瓊
有效教學是指教師在充分考慮學生因素的前提下以盡可能少的時間、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盡可能多的效果,以滿足社會和個人的價值需求。中學地理課堂教學的現(xiàn)狀反映了低效教學和無效教學的弊端以及高效課堂建立的重要性。教學質(zhì)量一直是各個學校以及學生和家長最關心的問題,在課堂教學中如何做到高效率(時間省、容量大、效果好)、提高教學質(zhì)量、有利于學生的發(fā)展?怎樣才能減輕學生負擔,使地理學習卓有成效?本文側重探討高校課堂的創(chuàng)新模式。
一、高效課堂的基本元素
高效課堂出發(fā)“原點”,是從“兩率”人手,即解決課堂精力流失率和提高高效學習率;通過高效課堂走向高效學習,從而實現(xiàn)終身學習。從教育者的角度出發(fā)可認為“教學效率”至少包含三個要素,即教學時間、教學任務量、教學效果。高效課堂的基本元素包含如下幾點。
★教學抓手:導學案—學生學習的路線圖和方向盤。
★核心理念:自主、合作、探究。
★技術支撐:高效課堂模式通過展示實現(xiàn)交流、糾錯實現(xiàn)落實、點撥實現(xiàn)提升、開放實現(xiàn)拓展。
★學習方式:小組學習—獨學、對學、群學;獨自思考、合作探究、對抗質(zhì)疑。
★三種利器:活頁夾、雙色筆、糾錯本。
二、高效課堂的創(chuàng)新模式
高效課堂的內(nèi)涵是指課堂的高效率(時間省、容量大、效果好)。高效課堂的程序為時間劃分:10+30+5;環(huán)節(jié)劃分:預習、展示、測評;六大模塊:交流預習、任務分配、合作探究、展現(xiàn)拔高、鞏固穿插、測評達標。
高效課堂的模式特點如下。
(1)一般模式:亦稱基本模式。為10+30+5,分為三個環(huán)節(jié):預習指導+合作交流+達標測評。在45分鐘的課堂上,教師占用的時間要少于10分鐘,這其中應包括新課導入、分配任務、疑難點撥、歸納提升、組織測評。課堂上學生用于自主學習的時間不少于30分鐘。高效課堂倡導的合作形式是以小組為單位,以獨學、對學、群學等形式實現(xiàn)新課改的自主、合作、探究。5分鐘為當堂達標測評時間。當堂達標測評不同于傳統(tǒng)意義上的試卷測試或者作業(yè),而是通過學習小組,組織進行對子之間的“兩兩”檢測,形式靈活多樣,既可以采用當堂“小紙條”測評,也可以簡單到“口頭”測評。
(2)“杜郎口”模式:主要針對初中階段的課堂教學模式。
常態(tài)模式:10+35,又叫“三三六”自主學習模式,教師可支配時間為10分鐘,學生自主學習時間為35分鐘。
三大模塊:預習—展示—反饋。預習—明確學習目標、生成本課題的重、難點并初步達成目標。展示—展示、交流預習模塊的學習成果,進行知識的遷移運用,對感悟進行提升。反饋—反思和總結,對預設的學習目標進行回歸性的檢測,突出“弱勢群體”,讓他們說、談、演、寫。
三個特點:立體式、大容量、快節(jié)奏。立體式——目標任務三維立體式,任務落實到人、組,學生主體作用充分發(fā)揮,集體智慧充分展示。大容量——以教材為基礎,拓展、演繹、提升,課堂活動多元,全體參與體驗。快節(jié)奏——單位時間內(nèi),緊扣目標任務,周密安排,師生互動,生生互動,達到預期效果。
六個環(huán)節(jié):預習交流、明確目標、分組合作、展示提升、穿插鞏固、達標測評。預習交流、明確目標——通過學生交流預習情況,明確本節(jié)課的學習目標。分組合作、展示提升——教師口述將任務平均分配到小組,一般每組完成一項即可;各小組根據(jù)組內(nèi)討論情況,對本組的學習任務進行講解、分析合理構建中學地理高效課堂方法。穿插鞏固、達標測評——各小組結合組別展示情況,對本組未能展現(xiàn)的學習任務進行鞏固練習;教師以試卷、紙條等形式檢查學生對學習任務的掌握情況。
三、高效課堂的教學實例
以橫瀝中學初一(4)班為例,全班44位學生,在上學期期末考試中,優(yōu)秀生(七科平均分80分以上)有10人,七科總分在350分以下的有12人,中等生22人。在組織實施高效課堂教學中,可把全班分為11個小組,每個小組按學習能力強弱搭配,10個優(yōu)秀生分在10個小組中,還有一個較弱的小組由老師親自坐陣輔導。
全班分組結構如下:1個優(yōu)秀生+2個中等生+1個后進生。在討論合作學習中,老師布置任務的難易程度以2個中等生能接受的程度為準。在小組批改作業(yè)、抽背檢查中,1個優(yōu)秀生擔綱挑重擔,對不合作的學生名單交給科任老師或班主任處理。老師嚴格控制布置任務的量,要符合中等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理論。在這一過程中,最難管理的是那一個后進生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考慮到本班的實際情況,對這12個后進生,將作業(yè)量適當減少、作業(yè)難度適當降低,有一兩個厭學的同學可對其減少作業(yè)量、降低難度,若仍不配合,可邀請家長走進課堂,共同陪伴其子女在教室跟班上課一周,讓他們了解其子女每天在學校的學習狀況。一個學期以來,效果顯著。
例如,在“澳大利亞”一課就其地形與氣候的探究學習中,教師布置任務,小組合作完成。
如果到澳大利亞當牧場主,你會選擇在哪里建設自己的牧場?
·根據(jù)澳大利亞的地形來選址。
·根據(jù)澳大利亞的氣候來選址。
(小組自選課題,選擇牧場位置.組長匯報結果指圖講解,不僅要說明所選位置,而且要闡明選擇依據(jù))
選取一優(yōu)秀生的一組畫面,可將一聰明但厭學的某同學安排在這一組,在討論完成任務過程中,采用循序漸進的提問方式,就澳大利亞牧場選址的方式和理由探究學習,培養(yǎng)學習解決問題能力。這樣以1+2+1的方式以好帶差,效果比較顯著。
四、高效課堂的優(yōu)越性及局限性
(1)優(yōu)越性:①“零”作業(yè)狀態(tài)是同學們最喜歡的狀態(tài)。給學生布置作業(yè)時,應精、準,不宜無休止地重復。課后盡可能實現(xiàn)“零作業(yè)”,如需布置,只布置發(fā)展學生思維、引導學生探究、提升學生能力的拓展作業(yè)。②預習先行,先學后教,實現(xiàn)兩個前置:學習前置和問題前置。③教學從“學情”調(diào)查開始,根據(jù)“學情”作出決策,設置環(huán)節(jié)。④注重對抗質(zhì)疑,落實小組評價。⑤注重當堂糾錯,及時矯正反饋。
(2)局限性:①學生負擔有增無減。原因:部分教師對教材和課標未深入鉆研;教師對中考無經(jīng)驗;學習科目增加。②課程計劃不能得到完全落實。研究性學習成為學校的裝飾品;綜合實踐成為課程的點綴品;通用技術與信息技術成為學生的奢侈品。③心理負擔和學習壓力大,導致身體素質(zhì)下降。睡眠不足。其原因在于中考 (考試形式、考試內(nèi)容、招生方法)不能很好地支持課改,未能解決好教學改革與中考的關系。▲
附調(diào)查問卷:
1.你對初中學習生活的總體感覺是:
A.挺輕松的 B.有一定壓力 C.壓力很大 D.沒感覺
2.你認為導致一些同學(或你自己)學習有壓力的主要的原因是(可以多選):
A.課程太多 B.作業(yè)太多
C.考試太難 D.老師和家長期望太高
3.你的學習動力主要來源于(可以多選):
A.個人興趣 B.公民責任感
C.學校和家長的壓力 D.為將來找份好工作
4.你每天睡眠時間約為:
A.4小時以下B.4~6小時C.6~8小時D.8小時以上
5.你每天做作業(yè)(指教師留的作業(yè))的時間約為:
A.8小時以上B.6~8小時C.3~6小時D.3小時以下
6.你每天的學習時間(含上課、作業(yè)、自學時間)接近于:
A.10小時以下 B.12小時左右
C.14小時左右 D.16小時左右
7.你是否經(jīng)??磮蠡蛘呖矗牐┬侣劊?/p>
A.每天都看(聽) B.經(jīng)常 C.偶爾 D.根本沒有時間
8.你是否經(jīng)常去學校的圖書館:
A.經(jīng)常 B.偶爾
C.學校沒有圖書館 D.學校不讓學生去
9.你是否參加過研究性學習活動:
A.參加過,有興趣 B.參加過,但沒興趣
C.沒參加過,因為我沒興趣
D.沒參加過,因為學校沒開課
10.每一節(jié)課剛上課的5~10分鐘,老師最常用的引入新課的方式是:
A.考試 B.復習、提問
C.設計一定的情境(講趣聞、故事、事件等)
D.開門見山,直接扣題
11.從總體上說,在課常學習中,同學們是否有機會發(fā)表與老師不同的意見或想法:
A.幾乎沒有 B.偶爾有
C.經(jīng)常有 D.幾乎每節(jié)課都有
12.老師在講過一章(或一個單元)內(nèi)容后,是否能引導你們歸納出全章(或單元)的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知識體系或網(wǎng)絡關系):
A.一般是老師歸納、我們聽和記錄
B.一般是讓我們自己歸納,上課討論
C.一般不歸納,章(單元)復習就是做一些習題
13.你們老師常采用的教學方法是:
A.以講授為主
B.有較多的學生動手操作或親身實踐
C.引發(fā)較多的討論和交流
D.進行大量的書面練習
14.在初中階段,你最喜歡的課堂教學方式是:
A.老師以講授為主
B.有較多的學生動手操作或親身實踐
C.引發(fā)較多的討論和交流
D.進行大量的書面練習
15.在課堂上,大多數(shù)老師的講授時間(不含提問、討論、練習的時間)約占一節(jié)課的:
A.三分之一 B.二分之一
C.四分之三 D.幾首整堂課地講
16.在課堂上,你希望:
A.老師要多講,學生多聽、多記
B.老師少講一點,給學生更多的思考、討論、練習時間
C.講練結合,以學生能理解為宜
D.我無所謂
17.你們老師留的作業(yè)大多是:
A.以練習或記憶、背誦為主
B.以讀書與思考為主
C.實踐性作業(yè),如動手操作、小制作或社會調(diào)查等
18.各學科累積起來,你班平均每周考試的次數(shù)為:
A.1次以下B.2~3次C.4~6次D.7次以上
19.從總體上說,你和老師的關系是:
A.服從和被服從關系 B.朋友一樣的平等關系
C.“家長和孩子”一樣的關系 D.很不和諧的關系
20.你最喜歡哪種老師:
A.知識淵博 B.對學生要求嚴格,一絲不茍
C.幽默風趣 D.勤勤懇懇、誨人不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