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菁菁
前幾天,看到《讀者》里的一篇文章——《為一條魚辯護(hù)》,我深受感動。2010年2月,在瑞士的蘇黎世法院,當(dāng)?shù)卮韺櫸?、飼養(yǎng)動物和野生動物利益的著名公立律師哥切爾,為一條梭子魚辯護(hù),因為這條魚在掙扎了10分鐘后被漁夫捕獲。哥切爾辯護(hù)的核心在于漁夫?qū)⒁с^的梭子魚釣上水面所花的時間過長,導(dǎo)致梭子魚遭受過度的痛苦。
雖然哥切爾敗訴了,可是,無論怎樣,為一條魚辯護(hù),就等于是為一切生命的尊嚴(yán)辯護(hù)。反觀我們身邊的一些人,垃圾隨手扔到小溪里,廢水任意排到河里,根本不把水里的生命當(dāng)回事。山上的樹木也難逃厄運(yùn),就像課文《一個小村莊的故事》說的那樣,誰家想蓋房,誰家想種茶……就拎起斧頭到山上去,把樹一棵一棵砍倒。樹也是生命,為什么要滿足自己的欲望而剝奪其生存權(quán)呢?
我們學(xué)校外經(jīng)常有一個小男孩兒,無論嚴(yán)寒酷暑,總是光著腳。最可憐的是沒有人給他飯吃,而且他還沒地方睡,走到哪里就睡在哪里。聽媽媽說,他是個智障兒,他的親生父母不要他,讓他自生自滅。一個生命,被如此虐待,想扔就扔,真讓人心酸。和哥切爾比起來,智障兒的父母太不尊重愛護(hù)生命了。
所有的動物植物,和人類一樣,都只有一次生命。生命沒有貴賤高低之分,都是平等的,都值得我們尊重和愛護(hù),正如哥切爾為一條魚辯護(h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