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付秀宏
小時候家里窮,吃不起肉,但我們哥幾個卻長得高高大大,沒有一點兒營養(yǎng)不良的癥狀?;叵肫饋?,那是因為父親愛打漁,肥了我們的嘴巴。
父親愛打漁,用的工具不是釣魚桿,而是手拋網。手拋網打漁,不僅要膀子上有勁兒,扔得遠,更要扔得圓、用力巧,而且眼睛要會看水波紋,知道哪種水波紋下面有魚,看準了再拋網。
有一年春節(jié)臨近時,父親到家鄉(xiāng)的海邊去打漁,拋下網去,竟然拉上來一只臉盆大小的甲魚。父親笑著,用岸邊的石頭把它圍起來,上面蓋了塊大個頭的石頭,然后繼續(xù)打漁。兩個小時后來取,那甲魚卻不翼而飛,原來入地鉆洞跑了。呵呵,春節(jié)的甲魚宴,泡了湯。
有幾年,灤河年年發(fā)大水,村邊東坑的河面加寬,與溝渠都連了起來,到處都是水。有水就有魚呀,父親的機會來了。那些日子,每天餐桌上都能見到鯽魚、鯰魚和郎棒魚。
父親游泳技術非常好。為捕魚,他能舉著網和衣服,立著鳧水到對岸而衣服不濕。父親拋網技術也十分了得,十里八村的人都說,太平莊子愛打漁,魚把式里有個傅進義(父親的大名)。父親則笑著說,一輩子打漁樂呀,在開闊的水面找到魚的蹤跡,心里那真叫美呀!
同村里,也有不少人用鉆網捕魚。當父親看到河里鉆網附近水花四濺,他就念叨,這兒魚好多,一網下去,又將有不小的收獲哩。
后來,我家搬到縣城??h城附近有很多大河和大溝渠,比起家鄉(xiāng)的小河小坑,魚自然多。父親眉開眼笑,因已退休,就置辦了摩托車,天天和幾個發(fā)燒友去打漁。我們幾個兒女擔心他這樣起早貪黑會出危險,就說:“買魚吃,花不了幾個錢?!彼f了一句:“買魚不樂打漁樂。”終因兒女們幾次三番勸阻,他才慢慢收了心。
前年夏天,我要帶他和母親去南戴河游玩。起初,父親怎么也不愿意,后來我答應他可帶網過去。因房子附近就是洋河口,潮來——河面有30多米寬,潮去——不少地方露出了河洲,坑坑洼洼處有很多魚。
父親聽我這么一說,來了精神:“去,有魚的地方,就是咱家!”結果,一住就是一個禮拜,回時還帶回一大兜吃不了的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