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敏
王勃,一個閃耀了千百年的名字,滕王閣因之聞名天下,“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因之成為友人揮淚作別時的心靈慰藉。尤其是《滕王閣序》,其華美的詞句,流暢的韻律,讓后人珍愛不已。
《少年王勃》以類似于“文包詩”的形式講述了少年王勃在滕王閣赴宴時寫下了千古傳誦的名篇《滕王閣序》的故事,顯示了王勃非凡的才華。文章內(nèi)容很簡單,五個自然段清清楚楚講了四件事,邏輯性非常強。
重陽節(jié)那天,前來參加宴會的人很多。都督要求客人寫一篇慶賀文章,在座的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誰也不敢答應(yīng)。
這時王勃正站在窗前,凝望著江上迷人的秋景:遠處,天連著水,水連著天,水天一色。一只野鴨正披著落日的余暉緩緩地飛翔,燦爛的云霞在天邊輕輕地飄蕩……
王勃邊看邊想,突然回轉(zhuǎn)身來,胸有成竹地說:“讓我來試試吧!”他文思如泉,筆走如飛,不一會兒就寫成了。當(dāng)那位都督聽人讀到“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這句時,竟忍不住地拍案叫絕:“奇才!真是奇才!”
課文第三自然段描寫了一幅寧靜、壯美、深遠的秋之圖。這番美景被詩人妙筆生花為“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這兩句詩被稱為“寫景之作的前無古人、后無來者之妙筆”。落霞、孤鶩、秋水、長天四種景物,通過一個“齊飛”、一個“一色”就整個兒活了起來,可謂動靜結(jié)合,遠近相宜。上句的“落霞”“孤鶩”與下句的“秋水”“長天”都是名詞性短語,對仗考究。而更絕的是,上下句中又各自成對,也就是格律上要求較高的“句中自對”:“落霞”可對“孤鶩”,“秋水”正對“長天”。
王勃寫下此句時“文思如泉,筆走如飛”,從正面寫出了王勃的才華橫溢。都督等人讀到“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時,竟忍不住地拍案叫絕:“奇才!真是奇才!”又從側(cè)面襯托了王勃的才華橫溢。其中一個“拍案叫絕”之“絕”,非一般之好,是獨一無二、絕無僅有之好,對王勃的夸贊已達到了極致,可謂段落之眼,全文之眼,可起牽一發(fā)而動全文的作用。第四自然段中的“凝望”一詞寫出了王勃之所以能文思如泉、筆走如飛,是因為他善于觀察、勤于思考,這也是王勃的才華所在。
讀這一課,我們不僅要反復(fù)讀想“這時王勃正站在窗前,凝望著江上迷人的秋景:遠處,天連著水,水連著天,水天一色。一只野鴨正披著落日的余暉緩緩地飛翔,燦爛的云霞在天邊輕輕地飄蕩……王勃邊看邊想,突然回轉(zhuǎn)身來,胸有成竹地說”這段文字,同時還應(yīng)該把它們牢記在心里,會模仿這一形式,因為習(xí)作離不開這樣的寫前思考,這其實就是靈感的訓(xùn)練過程。學(xué)完這篇文章,可以沿著這個起點走,每次習(xí)作,都給自己留下一段構(gòu)思的時間,相信它定能夠把你帶入寫作的樂園中。
王勃雖然在這個世界上只活了二十余年,但他留給世界的思考非常多。他喜歡寫作,他留下的文字,給人們帶來了許多精神上的享受。這其實就是寫作的價值。同時,這一課值得我們思考的地方還有很多,比如:少年王勃為什么這么年輕就有著這樣的才氣?閻都督是怎么知道少年王勃的?……相信同學(xué)們學(xué)完課文,會對這些問題有所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