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華爾街日報》網(wǎng)站4月18日文章,原題:這個組合不尋常:當中國遇上好萊塢 因奧斯卡最佳影片《角斗士》而聞名的編劇弗蘭佐尼對如何把歷史事件打造成影片了如指掌。但他最近正面臨新挑戰(zhàn):學會如何與中國政府合作。對于電影該怎么拍,中國政府有自己的想法。
去年,一家中國影視公司聘請弗蘭佐尼為一部史詩電影撰寫劇本。該片故事背景設在唐朝,弗蘭佐尼提議利用一名叛軍將領作為了解古代的窗口。但在中國的審查機構看來,這名反叛的將領(而非一位英雄)是背叛中國皇帝的“非我族類”。制片方告訴弗蘭佐尼,他不該對這名叛軍將領抱有過多同情,應將筆墨更多地集中在皇帝及其愛妃身上。劇本因此需重寫。
中國和好萊塢正打算合作拍攝更多影片。好萊塢希望借此進入快速增長的國外市場,中國則希望復制美國大預算影片的成功。近幾個月來,美國主要影視公司或宣布在華成立合資企業(yè)或同中國聯(lián)合制作影片。
但弗蘭佐尼在唐朝影片劇組的經歷凸顯未來的挑戰(zhàn)。盡管推出重大舉措吸引外國電影人,但在“誰能參與中國電影產業(yè)”及“他們能制作什么樣的內容”等問題上,中國政府仍嚴格管控。DMG娛樂公司的首席執(zhí)行官明茨在中國有多年從業(yè)經驗。他說在美國,你只需關心觀眾的需求;但在中國,你要學會同時應付好政府和觀眾。
數(shù)十年來,美國影視公司一直試圖繞過中國政府的嚴格限制,以期從中國日益增長的票房中獲取更大收益。很多新成立的美中合作企業(yè)的目標是打造能吸引國內外觀眾的影片,但同時兼顧兩類觀眾的目標難以實現(xiàn)。中國題材和帶有中國典故的影片往往難以獲得西方觀眾認同,而中國政府強有力的監(jiān)管則令這一挑戰(zhàn)變得更復雜。
近期上映的幾部影片反映出這類電影遭遇的挑戰(zhàn)。中英雙語電影《金陵十三釵》是去年中國影片中票房收入最高的。然而在美國,卻沒有頂級電影發(fā)行商想發(fā)行該片。業(yè)內人士說,電影里存在激烈且?guī)в忻褡逯髁x色彩的暴力情節(jié),加上敘述歷史的視角及電影中過多的中文對白,讓發(fā)行商望而卻步。
經手過多筆中國電影交易的好萊塢律師薩爾茨曼說,人們都在努力打造能在全球范圍獲得成功的作品,但如今電影制作人真的需要做出判斷,他們的電影是否能真正同時吸引華語地區(qū)和英語地區(qū)的觀眾?!ㄗ髡進ichelle Ku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