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國安
一、激發(fā)新思維,創(chuàng)快樂課堂
使用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短短八個月,它的優(yōu)勢就已經(jīng)顯露出來:家長感受到孩子對化學親近了;教師感到課堂更活躍;學生覺得學習化學更有趣味了。教師解放思維,大膽創(chuàng)新,努力創(chuàng)設快樂的化學課堂,主要從以下幾方面進行了努力:
1.共享智慧果。即強化集體備課。由于要體現(xiàn)新理念、突出“科學探究”進行互動式教學,讓學生自主學習,因此傳統(tǒng)的備課的方式必須進行改革:一是備課突破傳統(tǒng)習慣,只要體現(xiàn)探究思路的簡案;二是千方百計搜集教學素材,創(chuàng)設學生熟悉的真實問題情境;三是強化課后記;四是提倡首次課后及時交流,讓其他同事借鑒分享、修改方案。對于成功的案例,及時介紹,讓更多的人受益。通過集思廣益、取長補短、相互啟發(fā),分享智慧果,講求個性色彩,從而保持教學的多樣化。
2.探索新策略?;A教育課程改革,催生新的教學方式,更給化學教學搭建了創(chuàng)造的舞臺。教師充分認識到化學教學內容必須更貼近生活實際,注重創(chuàng)設適當?shù)慕虒W實踐情境,設置有利學生主動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過程。為此,我們大膽探索,初步積累了一些有效的教學策略與方法。
3.聚焦小專題。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呼喚研究型的教師。我們將現(xiàn)實的具體問題聚焦成一個個小專題,或自主去探求,或小組攻關,或申請課題立項正規(guī)研究;或搜集資料嘗試改進單干等。學期末,提煉的專題大致有十幾個,如實驗改進、分單元的專題、小組的教學、如何防止兩極分化;活動的構建、訓練體系、學習評價、開卷考試……事實證明,這些小專題的研究和突破,有利于促進教師了解“課改”的深刻內涵,有利于教師改革創(chuàng)新與新課程一起成長,有利于教研教改行為形成合力、匯聚在基礎課程改革的大潮之中。
4.結合校本課。即將化學課與校本課程開發(fā)結合起來。由于“課改”化學教材留給了教師和學生更多的靈活學習知識、研究處理問題、動手操作實驗的拓展思維時空,我們根據(jù)教科書“形散神聚和“彈性十足”的特點,從兩個方面結合校本課程的進行開發(fā)。一是開展化學五小活動,如絕大多數(shù)學校都結合教學進度和教材內容開展小調查、小實驗、小制作、小論文、小設計等實踐活動。于是,我們結合教科書將一些有興趣的或者可以拓展延伸的課題形成系列性的校本課程。二是開展綜合活動,即將化學中有關社區(qū)的活動與語文、物理、生物等學科的需求結合起來,一次調查多科協(xié)同、多種收獲。如關于水廠、垃圾站、煤氣公司等的參觀訪問,就是這樣。
二、評價新方式,考改新突破
隨著“課改”實驗的進程,教與學的評價問題日益凸顯出來,尤其是考試命題的導向更引人注目,需要慎重對待。為此我們重點研究探索新的評價方案,力求使化學新課程改革趨勢于完善。
首先,在上學期期中考試命題中讓各校自主探索。有的設計程度不同的兩套題,供學生選用;有的在開放實踐題上下功夫;有的在試題導語上做文章。如市五中嘗試用“化學家的名言”代表題型說明等。
其次,是對新課程改革強調的質性評定要重視過程性評價、進行了探索,總結一些較有效的方式方法:包括在過程評價中,采取全程式、專題式、集體小組式來進行。在評價策略上,注重挖掘閃光點,設置創(chuàng)見獎,創(chuàng)建表現(xiàn)場;在評價主體上讓學生、老師、家長都參與;評價工具以幫助學生建立成長袋為主,輔以教師的質性評語。
紙筆測試的考試形式在期末考試中也進行了試驗。課改專家所存學校隨機抽取分班級(學生情況大致相當?shù)?進行對比,研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化學評價方式中的開卷、閉卷形式的利弊,力爭為中考化學采取哪種形式進行紙筆測試探索出一條路子來。測試后的分析表明開卷是可行的。
三、感悟新課改,打造代表作
對于化學新教材,大家感悟深刻。有的教師認為新課程改革化學教學要切實突破傳統(tǒng)觀念、堅持以學生發(fā)展為本,以學生活動為主,教師講解為輔;要體現(xiàn)探究、關注四基,張揚個性、追求共鳴。有的化學教師認為,化學課關鍵要創(chuàng)設真實問題情境,引導學生自主探究。有的教師說,要善待好生,他們是自我立身的需要;要關注潛能生,他們是教師心中的上帝,要與他們共享、共探、共鳴、同樂、同喜;要關心中間層,他們是教師投入精力追求事業(yè)成功、成長為教育家的助推器。有的教師建議,新課改給我們提供了創(chuàng)造的平臺,在研究學習策略上要聚焦突破,打造代表作。
四、合力再登攀,何懼阻攔多
新課改實驗也有幾多困惑,阻攔多。化學課讓學生探究,學生愛學,教師難教。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不配套:化學單科獨進,氛圍、評價不配套。因而教師擔心時間不夠,擔心探究的重點不是考點等。管理不配套,化學探究,學生自主選擇的許多具有創(chuàng)新性,實驗準備工作量十分巨大。教師累,尤其實驗員工作量大為增加。學生要求開放三室,特別是實驗室,但教師精力、實驗經(jīng)費如何保證?社區(qū)資源、網(wǎng)絡資源、校內資源、不配套等。人力資源及傳統(tǒng)的思維惰性給工作的壓力更大。雖有諸多問題,但前途光明。我們信心百倍,合力再登攀,何懼阻攔多。只要堅持不懈地努力,一定會使“課改”結出豐碩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