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娟,付麗,周凱偉(湖北省腫瘤醫(yī)院檢驗科,武漢 430079)
乳腺癌晚期患者,全身多器官轉移,在進行各項血液檢驗時,發(fā)現(xiàn)心肌酶譜各項指標異常增高,而患者心肌功能檢查正常,因而心肌酶譜的異常增高視為非心源性升高。
患者,女,現(xiàn)年55歲。2010年7月,被診斷為左乳浸潤性導管癌,并進行了左乳腺根治術。2011年12月在其他醫(yī)院CT 檢查為肝內彌漫性多發(fā)性占位病變,考慮肝轉移;且右骨上緣有直徑為28 mm 結節(jié),考慮骨轉移;但未做特殊診治。2012年1月患者因納差,乏力1周多在本院進行治療。入院體格檢查:脈搏100次/分,血壓115/70 mm Hg(1 mm Hg=0.133kPa),心尖搏動正常,無震顫。肝區(qū)有壓痛,叩診有肝濁音,腎區(qū)無叩擊痛,疑有移動性濁音,腹腔積液0~Ⅰ度。入院第2天血液檢驗,心肌酶譜檢查:天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AST)602.6U/L,肌酸激酶(CK)7420U/L,心肌型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366.7U/L,乳酸脫氫酶(LDH)1718.5U/L,人α羥基丁酸脫氫酶(α-HBDH)1124.8U/L;生化檢驗:肌紅蛋白(MYO)1480ng/mL,心肌肌鈣蛋白I(TNI)0.023ng/mL(正常),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570 U/L,總膽紅素(TBIL)44.9μmol/L,胱抑素C(Cys-C)1.11mg/L;腫瘤標志物:甲胎蛋白(AFP)3.6ng/mL(正常);而CY21-1、神經(jīng)元烯醇化酶(NSE)、癌胚抗原(CEA)、CA-199、CA-153、CA-125遠遠高于正常值。受檢標本正常,沒有溶血,而且危急值均經(jīng)過復查,結果可靠。結果報告給醫(yī)生后,雖然醫(yī)生診斷患者心前區(qū)沒有不適,但慎重起見,還是上了心電監(jiān)護。4d后,鑒于心電監(jiān)護并無異常,停用。入院第4天,做B超提示:(1)肝內實質性多發(fā)性占位病變(轉移性肝癌);(2)右側腎上腺區(qū)實質性占位病變(轉移癌);(3)下腹腸間少量積液。醫(yī)生最后診斷為左乳腺癌肝轉移,TNM分期:TxNxM1,Ⅲ期。
心肌酶譜AST、CK、CK-MB、LDH、α-HBDH 以及MYO、TNI通常用于臨床診斷心肌梗死等缺氧缺血性心肌損害[1]。但這些指標并非只存在于心肌細胞中,大部分廣泛存在于人體各個肌肉組織。其中AST 及LDH 在肝、腎、心、骨骼肌含量較多。AST 在心肌細胞中含量最高,當心肌細胞受損時,AST會大量釋放于血清中。在ALT 明顯升高,AST/ALT比值大于1時,提示有肝實質的損害。而AST 上升越高,說明肝實質損害越明顯。LDH 存在于人體絕大部分組織,LDH 有很多同工酶,當機體組織細胞受到損害時,這些酶同樣會釋放于血中而使血液中的濃度升高[2]。LDH 是糖酵解的一種重要酶,腫瘤組織中的糖酵解速度明顯高于正常組織,當患者的腫瘤全身轉移時,血清中的LDH 活力會明顯升高。而且惡性腫瘤轉移時,胸、腹腔積液中也會出現(xiàn)大量的LDH。CK 在骨骼肌的含量很豐富,心肌細胞和腦細胞次之。它由3種同工酶組成:腦型肌酸激酶同工酶(CK-BB)、肌型肌酸激酶同工酶(CK-MM)、心肌型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其中,CK-MB主要存在于心肌細胞中,是心肌受損的特異性指標,通常用于診斷急性心肌梗死[3]。α-HBDH 主要分布于腦組織和心肌中,升高可以提示大腦和心臟受損;當肝臟有實質性病變時,LDH/α-HBDH可以升高。MYO 的結構與血紅蛋白(Hb)相似,是一種小分子蛋白質,主要存在于人體的心肌和骨骼肌中,具有貯存和轉運氧分子的功能。MYO 是心肌酶譜之外又一診斷心肌梗死的重要指標之一[4],而骨骼肌也含有豐富的MYO,當肌肉損傷時,血清濃度會不同程度升高。
該患者為左乳浸潤性導管癌晚期,病情嚴重惡化,腫瘤已累及到全身多器官,機體的幾大重要器官肝臟、腎臟、骨骼肌均有轉移。心肌酶譜中,AST、LDH和α-HBDH 廣泛存在肝細胞。當腫瘤細胞侵入肝臟,正常肝細胞嚴重受損,AST、LDH和α-HBDH 被釋放到血液中,從而導致在血液中的濃度升高。患者B超提示,下腹腸間少量積液,已經(jīng)出現(xiàn)少量腹腔積液,雖并未做腹腔積液生化,但是惡性腫瘤轉移時,腹腔積液中會有大量的LDH。腫瘤細胞已經(jīng)嚴重侵入骨骼,CT 顯示骨上緣有近3cm 的結節(jié)。CK和MYO 在骨骼肌中的含量豐富,血液檢驗顯示,CK和MYO 在血液中濃度超過正常范圍的數(shù)十倍[5-6]。
雖然心肌酶譜AST、CK、LDH、α-HBDH 以及MYO 在臨床上多用于診斷心肌損傷,但并非心肌損傷的特異性指標。在惡性腫瘤晚期,腫瘤廣泛侵入身體各器官時,這些指標也會出現(xiàn)嚴重異常,因此,在腫瘤轉移方面,也會給醫(yī)生更多的提示。
[1]張青梅,任傳梅.心肌酶譜和肌鈣蛋白檢測回顧性分析[J].實用醫(yī)學雜志,2011,27(5):769.
[2]陽維德,黃立偉.非心源性心肌酶顯著增高的臨床特點分析[J].中國實驗診斷學,2010,14(9):1458-1459.
[3]龔瑞圣.急性腦出血患者血清心肌酶水平的變化及其意義[J].臨床神經(jīng)病學雜志,2008,21(1):60-61.
[4]宋燕,于景云,賀明.心肌損傷標志物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診斷的價值分析[J].大連大學學報,2006,27(2):102-104.
[5]王蘭蘭.心肌標志物的分類和臨床應用[J].國外醫(yī)學:臨床生物化學與檢驗學分冊,2004,25(5):385-389.
[6]馮玉寶,蘇平,王海軍,等.不穩(wěn)定型心絞痛患者肌鈣蛋白I和肌紅蛋白檢測及臨床意義[J].中國心血管雜志,2004,9(1):4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