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徐明松
安靜是一種氣質(zhì),一種意境。古人說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無涉功利,篤靜修身,需要參禪入定的堅持。顯然,萬芾有這般的定力。她在城市一隅住家的地下室里,可以盤踞多日,足不出戶。摩挲于筆墨氤氳的宣紙間,沉浸在古往今來的花鳥世界里,心手相挈,心追筆摹。那是她心中的風景。喧囂的塵世離她很遙遠,她可以與往去千年的宋元先賢接談,也可以"徐黃”、崔白相過從。如果用得上一句髦得合時的話,那叫穿越。她的穿越似乎沒有任何的羈絆和掛礙,亦少有隔閡和間離,有的是幾分瀟灑和從容。在她早年所臨摹的宋人小品里,我讀到了這種真境如許的穿越;更讀出來那份“坐對風動帷,臥見云月間”的淡定和覺悟來。由此,返觀萬芾的花鳥畫創(chuàng)作,呈現(xiàn)出“簡約中和”與“繁華遒麗”各持一端的風格意象。無論安靜如斯的水墨還是鏗鏘作聲的重彩,在她的腕底與筆端,誠然貫徹著一股清氣,這股清氣彌漫于紙面,發(fā)生于心際,化筆墨于中和,凝重彩于遒麗,氤氳之間,令人擊節(jié)和之。記得元人王冕有詩“不要人夸好顏色,只流清氣滿乾坤”,中國人講天人合一,這股靜氣化天籟萬物于胸臆,從這里出發(fā),繪事當然求格局,所謂“技近乎道”,萬芾的作品顯然有大格局的追求;從這里出發(fā),畫家首要講情感,所謂“情動于中”,萬芾的作品無疑充滿謳歌生命萬物的灼灼熱情。
花鳥世界是宇宙萬物生靈的一個縮影,是生命蓬勃的象征和比擬?!肮壤锘ㄩ_知地暖,林間鳥語作春聲”(歐陽修),萬芾所浸染的花鳥世界,充滿生命的歡歌。花鳥畫濫觴于唐宋,不管是富麗工巧還是野逸恣肆,或?qū)m院墨戲,或文人寄筆,自“徐黃”、文同、崔白及至徐渭、八大。多有高逸避世之作,時有不平之聲。“有情芍藥含春淚,無力薔薇臥曉枝”,如此佐證,不盡一一。而在萬芾的作品中,鳥語歡聲似乎蕩漾于紙面,有一種通感之美。中國畫講求“氣韻生動”,按宗白華先生的詮釋;氣韻,就是宇宙中鼓動萬物的“氣”的節(jié)奏和諧。所謂繪畫有氣韻,即是給欣賞者一種音樂的美感。有西方美學家說,一切藝術都趨向音樂。萬芾的作品具有一種通感,源于其作品畫面充滿節(jié)奏和諧的意象構(gòu)成。她的作品畫面已非傳統(tǒng)花鳥畫的構(gòu)圖,尤其她的水墨作品,構(gòu)圖簡約而意象豐富。頗有現(xiàn)代構(gòu)成性,規(guī)整而不失趣味,線面結(jié)合空間織體,化平面為三維空間。諸如,折枝的交錯與掠風而舞的橫枝斜葉形成了節(jié)奏明確而深具書寫性的線條組織,與此同時,烘染點皴而成的墨色塊面如水中之渚,若平林阡陌,意象層層疊疊雋永無窮。而畫面上的留白,界破稍顯滯重的墨塊,造化成往復上下貫通左右的一股靈動之氣,似光非光,似云非云,將紙上繁華幻化出一片諦聽天地萬籟,洞觀宇宙生靈的別樣世界。這是生命的歡歌。恰如宗白華先生所言:一片“虛白”幻想的一花一鳥,一樹一石……都負荷著無限的深意,無邊的深情。所謂自然之華因流動生變而成綺麗。萬芾將這種流動生變寄情于筆墨,在西方構(gòu)成與東方書寫性的結(jié)合上相契合,臻成意境。在這里,我們看到了一個復合的生命結(jié)構(gòu):一是或有一叢蘆花、幾抹柳絮;或有一寸二寸之魚,三竿兩竿之竹;抑或是只鳥獨棲,數(shù)鳥顧盼生情的林林總總的畫面,還有繁枝茂葉的林間,或沐晨光或染晚霞,鳥兒雌從雄飛繞林歌唱的情境。這是自然生機蓬勃的再現(xiàn)與抒寫。更深一層的是,這是人與自然的和諧對話。這是更為深切的生命經(jīng)驗。萬芾將她深切的情感融入她的花鳥世界,一如她的名字與自然的草木清華有著不解之緣。為了創(chuàng)作收羅所能收集的資料,在她的工作室里,各種花鳥圖錄連得《birds of the world》的英文書都赫然在目,她為了更深入了解鳥的習性與生命過程,除了游歷觀察外,還會看上一盤盤有關飛禽的紀錄片,甚而為鳥兒堪虞的命運而淚濕。在她的花鳥畫里,茂密的長竹呈現(xiàn)了內(nèi)心的清明,燦然若霞的畫面折射出內(nèi)心的燦爛,或獨或群的禽鳥的婉轉(zhuǎn)歌唱也是她內(nèi)心的歌唱。在畫里,有的是質(zhì)樸,有的是明媚。有時觀者可以在鳥兒顧盼的眼瞳里看到些許幽默的情緒,讓人失笑,然而,她的畫面,不會有傳統(tǒng)花鳥畫時有的隱世調(diào)性。花鳥畫舊時多為文人的意趣之作,萬芾的作品除卻典雅的意趣蘊含,也透出世俗的快樂。萬芾飽蘸充沛的情感,以追光躡影之筆寫通天盡人之懷。雅俗共賞,堪可一比吧。
再言畫中格局,非形式構(gòu)圖中表象所涵括。藝術作品的格局一則原發(fā)于創(chuàng)作主體即藝術家對表現(xiàn)對象的認知態(tài)度與胸襟抱負;二則反映的是藝術家的審美意識及其審美表現(xiàn)力。中國畫,無論是山水畫還是花鳥畫都是中國古代哲學及其美學的一個載體?!疤斓馗锒臅r成”(《周易》),孔子又說“四時行焉,百物生焉”,中國藝術的審美表現(xiàn)基于人與自然的生命過程與規(guī)律。不管是巨嶂山水,還是案頭的斗方冊頁,格局的大小,不決定于幅面的大小。英國詩人勃萊克也有“一花一世界,一沙一天國”之說。萬芾多有斗方的小畫,以小見大,足見她的胸次與創(chuàng)作勇氣。中國繪畫“氣韻生動”的另外一個面向即“氣勢相生”。是決定繪畫格局的關鍵力量。萬芾那些很具構(gòu)成意味的畫面,不是西方構(gòu)成元素對傳統(tǒng)筆墨的機械嫁接,而是傳統(tǒng)的“取勢”美學在現(xiàn)代視覺傳達中的呈現(xiàn)。畫亦有起訖、先后、自然之開合以成局,沈宗騫在《取勢》中即言“天地之故一開一合盡之矣”。萬芾沒有簡單地將畫面的謀篇布局及構(gòu)圖看作僅及形式趣味的小技,而覺悟到是從宏觀上審視與體察自然與社會生成、發(fā)展規(guī)律的一種媒介一種途徑。自然萬物與我們所在的空間(無論城市還是山川)共同構(gòu)筑了這個時代的生命共同體,我們在萬芾的畫里看到了這種生活美學。所以我們在畫面里發(fā)現(xiàn)那些圍合四邊的類似矩形的墨色塊面不會僅視為構(gòu)成的需要,它們或可是城市廣廈的投影,萬芾很得意于這樣的發(fā)現(xiàn):城市山林的概括及抽象,與充滿舞蹈感和書寫性的折枝、片葉,以及顧盼生情的禽鳥的工筆寫實相對位,一下子生動起來了。將冷厲的城市空間架構(gòu)與柔和的花鳥相遇,是古典的矜持與當代開放的相遇,沒有尷尬,也沒有城市的喧囂,留下的是安靜的審美意趣。她的《市·影》、《市·曦》、《市·暮》等就是呈現(xiàn)了自己對花鳥畫切入當代的美學思考,成為她取勢與審美取向有機運用的佐證。與此同時,她的節(jié)奏和諧的畫面越來越富于變化,墨色的塊面邊緣逐漸柔化,層次更加豐富,在“留白”的間離下,它們或可又是一方水中沙洲,或可看作平林阡陌,甚而視若云間遠岫。俯仰間,攬自然萬物乃至人文景象入咫尺畫面。這里,水墨烘染,墨分五色,如高山流水;這里,重彩敷之,絢爛至極,似春色滿園。這些,都演繹與宣陳出美輪美奐和簡約廓大的不同調(diào)式調(diào)性,遂成豐贍意象。將筆墨與色彩的運用成為取勢立象的手段,并具體而微為構(gòu)圖的要素,一筆線,一片白,一團色,一坨墨,似工于設計,又隨遇而安。以大(中國哲學及其美學為依托,融入當代構(gòu)成元素,取勢布局)事小,以小見大。其格局寬綽從容,猶見一斑。
萬芾置身于城市的水泥山林中,心里看見的是出塵的花鳥世界。靜以修身,悠然入畫。她仿佛成了花鳥世界的一份子,如同她的名字一般,生機盎然,華滋豐茂。臨了想起倪云林的詩句,所謂“蘭生幽谷中,倒影還自憐。無人作妍瑗,春風發(fā)微笑?!比f芾有春風相伴,飲吸天地之靈氣,開徑自行。她的畫,想必會映現(xiàn)更多的充滿寧靜的詩性之美。我們期待。
徐明松
上海書畫出版社副總編
上海創(chuàng)意工作者協(xié)會理論教育專業(yè)委員會主任
萬芾(女)
1959年12月生,江蘇泰興人。先后畢業(yè)于上海市工藝美術學校、中國美術學院、華東師范大學、上海中國畫院首屆高研班?,F(xiàn)為上海工藝美院教授、上海美術家協(xié)會會員、林風眠研究會會員、上海中國畫院藝術家沙龍成員。
《荷塘清幽圖》 264×33 cm 紙本 2011
藝術活動
1998 '98上海百家藝術精品展、'98海平線
1999 一代風采——慶祝上海解放50周年美術展、'99青年美術大展
2000 上海青年美術作品邀請展
2001 建黨八十周年全國美展、上海美術大展
2002 延安文藝座談會講話60周年美展、水墨印象——全國青年美術作品邀請展
2003 03上海青年美術大展
2004 全國第十屆美術大展上海展、宋韻——五人工筆畫展、上海高校青年美術教師作品展
2005 上?;B畫藝術展、上海美術大展2007 上海寧夏女畫家美術作品交流展
2008 永遠的風景——迎奧運國畫、油畫邀請展
2010 上海世博會中國館主題電影《和諧中國》擔任水墨動畫創(chuàng)作、入選全國首屆現(xiàn)代工筆畫大展并被收藏
2011 《世界珍郵》——2011西安世界園藝博覽會百花特種郵票、明信片
2012 《海上新風》上海中國畫院藝術家沙龍 中德、中法交流展媒體
1998 《今日印象》 上海電視臺
2000 《詩情畫意》 上海教育電視臺
2001 《玉蘭群鴿子》 北京人民大會堂國宴廳、《花鳥魚蟲》上海電視臺
2002 《詩情畫意》上海電視臺,《碩果累累》上海第三次點亮心愿慈善拍賣,東方電視臺
2005《詩情畫意》 上海教育電視臺
2008《收藏》上海電視臺紀實頻道
2011《收藏》上海電視臺紀實頻道著作與發(fā)表
1998 《一代畫風——中國中青年工筆畫藝術家》遼寧美術出版社、《上海百家藝術精品展》上海書畫出版社
1999 作品《細語》劉海粟美術館收藏
2001 《工筆花鳥畫技法與創(chuàng)作》上海書店出版社
2003 《青年美術家叢書——萬芾》上海畫報出版社
2004 《工筆禽鳥——山禽類》上海書畫出版社
2005 中國畫技法通解《鷹隼畫法》《家雞畫法》《游魚畫法》上海書畫出版社
2005 《上海美術家畫庫——萬芾》上海畫報出版社、
2006 《工筆花鳥十招》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
2007 《寫意禽鳥十招》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
2008 《寫意草蟲十招》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
2009 《大學通用花鳥畫教程》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
2012 《全國美術考級專用教材 中國畫考級》 上海書畫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