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日升,王開才(東港市第二醫(yī)院CT科,遼寧 東港 118313)
病例 男,65歲,上腹疼痛突然發(fā)作,陣發(fā)性逐漸加重1日,無腰背放散痛。惡心、嘔吐血性物數次,量約1 000 mL,病前曾進食黏性食物。查體:上腹壓痛,以胃區(qū)為著,肌緊張及反跳痛(+)。既往史:胃大部切除術后胃空腸Rouxen-Y吻合10余年。腹部CT平掃:術后殘胃擴張,胃底內可見擴張的空腸,顯示為特征性的彈簧樣黏膜紋(圖1),空腸套入殘胃內,形成花卷樣腫塊,胃管被推移至邊緣(圖2)。下部層面可見套入部及反折部,腸系膜血管、脂肪卷入殘胃內(圖3)。手術所見:術中見大網膜廣泛粘連,予以分離后,見胃大部切除術后胃空腸Rouxen-Y吻合,殘胃擴張飽滿??漳c上端擴張,部分下端空腸套入上端空腸,同時套入胃內引起胃擴張,用手擠壓胃及套入空腸,同時向下牽拉,見套入腸管約30 cm長,部分腸管壞死發(fā)黑,切除壞死腸管,行腸管端端吻合。
討論 空腸-胃套疊是胃空腸重建術后一種罕見而嚴重的并發(fā)癥[1]。臨床表現為上腹痛、血性嘔吐物和上腹捫及腫塊,本病常見于單純胃空腸吻合術、胃部分切除BillrothⅡ式或Rouxen-Y式吻合術后。絕大多數報告在套疊發(fā)生處腸管無器質性病變,大多作者認為[2],空腸袢活動度大和胃腸運動功能紊亂是本病的主要因素。腸功能紊亂、痙攣和強烈蠕動啟動套疊發(fā)生,然后蠕動或逆蠕動不斷推動套疊的空腸通過吻合口,直至胃本身變成為套鞘[2]。該病例病前曾進黏食,可能由此誘發(fā)了胃腸的異常蠕動,而導致套疊的發(fā)生。本例空腸-胃套疊病例的CT表現與一般腸套疊的表現類似,可以看到不典型的靶環(huán)征[3](圖2),并且在較低層面見血管卷入征[3]或者彗星尾征[3-4](圖3)。同時殘胃內見到了擴張的彈簧樣的空腸影像(圖1)。這些征象都比較具有特征性,從而使術前的診斷成立。本病例由于病情急重,未口服造影劑,如果口服造影劑并使用多層螺旋CT多層面重組(MPR)來觀察病變的長軸的影像,應該會有更加直觀的CT影像表現。
[1]陳志權,龍躍騰,楊淑妙.腹內疝致空腸-空腸-殘胃套疊1例[J].中國當代醫(yī)藥,2011,18(1):134-135.
[2]姜軍,王代科.胃手術后并發(fā)癥-空腸胃套疊 [J].腹部外科,1993,6(3):142-144.
[3]蔡勝艷,徐敏,董祥梅.64排螺旋CT診斷成人腸套疊的征象分析[J].中國醫(yī)療設備,2010,25(10):138.
[4]馬萬輝,王斌.20例成人腸套疊螺旋CT征象分析[J].臨床放射學雜志,2006,25(8):746-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