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俏,張興龍
(上海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技術中心 上海 201804)
在我國汽車工業(yè)新技術的開發(fā)和使用日新月異的背景下,汽車性能的評價方法大多還停留在性能測試的階段,而這些性能測試數據仍僅為專業(yè)技術人員進行產品性能的分析判斷依據,汽車用戶不可能人人能從專業(yè)的性能試驗來了解車輛性能。如何運用主觀評價的方法對新投放市場的汽車性能進行正確的評價,使客戶在產品購買使用之前就對汽車品質獲得了解,并在實際使用中進一步滿足用戶對汽車產品安全性、可靠性及耐久性等要求,快速滿足和適應汽車用戶多樣化的需求是汽車企業(yè)提升市場占有率的關鍵所在。
整車道路耐久性試驗是指通過特定的道路耐久性試驗規(guī)范,測試整車在壽命周期內所能持續(xù)的時間,通過試驗發(fā)現可能會引起客戶不滿的潛在問題,并對整車道路耐久性給出評判和改進方法。在整車道路耐久性試驗中,早期開發(fā)階段的工程試驗車輛可能存在很多問題:例如疲勞斷裂、開裂、介質密封性問題導致的滲油、發(fā)動機無法啟動等問題,試驗過程中試驗工程師會將其書寫描述為試驗故障報告發(fā)布給設計發(fā)布工程師,對相應零件進行改進,解決試驗中存在的問題,進而提高產品質量。這些問題大多是客觀存在和發(fā)生的,屬于客觀類問題。但整車在量產銷售到顧客手中后,顧客不僅關注客觀存在的問題,更多的還會關注主觀感知方面的問題,例如:整車的噪音、車輛的乘坐舒適度、座椅、方向盤的人機工程學等主觀方面的問題。因此,將主觀評價應用在整車道路耐久性試驗中,作為對發(fā)現客觀問題的補充顯得至關重要。[1,2]
整車道路耐久性試驗中的主觀評價是指由專業(yè)人員按照一定的主觀評價規(guī)范,通過對被評價車輛的觀察、傾聽、操作感受、在典型行駛道路的試乘試駕、常規(guī)維護保養(yǎng)的實施等,對樣車進行評價后,對每一評價項目進行評分、給出評語。
由于參加主觀評價人員個體的差異,致使主觀評價結果產生很大的離散性,為減小離散性,使主觀評價真實可靠,通常需要指定一組評價人員,一般應安排具有充分經驗的10~25人組成評估隊伍。這支評估隊伍的人員應具有較好的分辨能力和記憶能力,要盡可能排除其他干擾因素,例如因被測車與自己已習慣的車相比較而導致的評價片面性或偏袒;另外,被測車對評價者應當是未知的,從而避免評價者利用自己的技術知識彌補觀察 和 感 覺 的 不足[3]。
2.2.1 試驗開始前
試驗進度為0%時,對車輛進行動靜態(tài)評估,并將所有零部件拍照記錄,記錄初始狀態(tài)整車狀態(tài),此時整車所有零部件均為零損傷狀態(tài),發(fā)現的問題應定義為試制裝車的故障,將此問題與試驗中的問題進行區(qū)分,發(fā)出試制故障報告,請設計發(fā)布工程師對0%節(jié)點的問題進行跟蹤解決。
2.2.2 試驗進行25%、50%、75%進度時
對車輛進行動靜態(tài)評估,拍照記錄所有零部件狀態(tài),此時整車所有零部件分別為25%、50%、75%損傷狀態(tài),發(fā)現的問題定義為試驗故障問題,應發(fā)出試驗故障報告,請設計發(fā)布工程師對所有問題進行跟蹤解決。
2.2.3 試驗結束時
試驗進行100%進度時,對車輛進行動靜態(tài)評估,拍照記錄所有零部件狀態(tài),此時整車所有零部件均為100%損傷狀態(tài),發(fā)現的問題定義為試驗故障問題,根據表1所示的試驗故障等級進行評級,發(fā)出試驗故障報告,請設計發(fā)布工程師對所有問題進行跟蹤解決。
2.2.4 試驗結束后車輛拆解檢查
進行完整車道路耐久性試驗的試驗車,應根據試驗規(guī)范的具體考核要求,按照規(guī)范化的拆解工作流程進行拆解,對所有零部件進行詳細地檢查,以發(fā)現車輛未拆解前,目視檢查所不能發(fā)現的故障部位(如整車車身焊點、底盤橡膠件、整車線束、發(fā)動機懸置等),拆解發(fā)現的問題也應發(fā)出試驗故障報告。
車輛拆解檢查是試驗工作的最后一環(huán),也是主觀評價中的特殊的一部分,對整車道路耐久試驗中的問題發(fā)現具有很大的作用。拆解程度應遵循如下原則:車身應拆解到白車身;底盤件拆到子零件;動力總成拆解到發(fā)動機總成、變速箱總成和各連接件;線束、儀表部分拆到子總成。
通常,對于主觀評價中的一般項應根據表2主觀評價評分表進行打分。另外,汽車在制造過程中受到各種裝飾材料的影響,可能產生一些不明異味,給車內帶來污染。目前國內沒有車內空氣污染物限值標準,因此在國內的各大整車生產廠商均有對車內氣味進行主觀評價的人員,應根據表3專項評分表專項打分。
表1 試驗故障等級表
表2 主觀評價表
表3 氣味評價表
整車道路耐久性試驗中的主觀評價主要分兩個方面:靜態(tài)評價和動態(tài)評價。靜態(tài)評價是指在靜態(tài)不開動車輛的情況,從主觀角度出發(fā),對車輛各方面按照一定的評分標準進行評價打分;動態(tài)評估是指在動態(tài)駕駛車輛的情況下從主觀角度出發(fā),對車輛各方面按照一定的評分標準進行評價打分。通常,整車道路耐久性試驗中的主觀評價,應盡量選取整車所有零部件均考核的試驗規(guī)范所涉及的試驗車輛,例如試驗里程為16萬公里的普通道路耐久性試驗(強化系數為1∶1)、試驗里程為32 000公里的乘用車綜合耐久性試驗(利用試驗場各種強化路面,強化系數為 1∶5)。[4,5]
(1)車輛的基本信息:主要針對燃油類型、胎壓、允許載重、保養(yǎng)服務流程、安全性提示、操控位置、控制操作等標識發(fā)現的容易性和理解的容易性進行評估;
(2)操縱控制:包括轉向盤和轉向柱調整、喇叭、燈光、前后窗雨刮、牽引力和巡航控制、換擋桿、駐車制動、離合器踏板、制動踏板、油門踏板、內外后視鏡、整車所有人機工程學的功能、NVH和外觀;
(3)一般操作性部件:包括燃油加注、胎壓和膨脹情況、四門兩蓋、車窗和天窗、左右遮陽板、手套箱、座椅、頭枕、安全帶、煙灰缸、車載娛樂導航系統(tǒng)、空調、儀表臺、門內飾板、衣帽架的完整性、靜態(tài)時發(fā)動機轉速緩慢地從怠速到最大轉速功能、NVH和外觀;
(4)發(fā)動機艙蓋下方的機油液面、風窗洗滌液液面、制動液液面、助力轉向液液面、冷卻液液面、發(fā)電機、空調驅動附件皮帶、總體外觀、靜態(tài)時發(fā)動機轉速緩慢地從怠速到最大轉速功能、NVH和外觀;
(5)工具:包括備胎存取、車輪和隨車工具的儲存、前后輪更換的功能、NVH和外觀;
(6)底盤件:主要包括輪胎氣壓、輪胎胎面花紋深度、輪胎內外兩側、四輪定位的檢查、懸架振幅檢測、所有底盤緊固件的檢查。
動態(tài)主觀評價重點關注操縱穩(wěn)定性、噪聲品質、舒適性等方面,好的操縱穩(wěn)定性應使汽車性能和人的特性相匹配,從而實現安全又舒適的駕駛。汽車噪聲品質是采用心理聲學的方法研究噪聲特性,能夠準確、直觀的反映受噪聲直接影響的人對于汽車噪聲的主觀感覺。舒適性指的是在車輛行駛中,特別是收到路面激勵產生車身振動,使乘員感受到的舒適程度,舒適性屬于“感性”領域。下面將重點從九個大項介紹汽車動態(tài)主觀評價的具體方法。
(1)油門方面的駕駛操縱性,參考表4進行評價打分。
表4 油門方面的駕駛操縱性
續(xù)表4
(2)腳制動方面的駕駛操縱性,參考表5進行評價打分。
表5 腳制動方面的駕駛操縱性
(3)駐車制動方面的駕駛操縱性,參考表6進行評價打分。
表6 駐車制動方面的駕駛操縱性
(4)離合器的駕駛操縱性,參考表7進行評價打分。
表7 離合器的駕駛操縱性
(5)轉向的駕駛操縱性,參考表8進行評價打分。
表8 轉向的駕駛操縱性
(6)變速桿的駕駛操縱性(M=手動,A=自動),參考表9進行評價打分。
表9 變速桿的駕駛操縱性
(8)儀表和開關的駕駛性評估,參考表11進行評價打分。
表11 儀表和開關的駕駛性評估
(9)舒適性配置的駕駛性評估,參考表12進行評價打分。
表12 舒適性配置的駕駛性評估
整車道路耐久性試驗中的主觀評價是一項非常復雜而且需要大量人力物力的工作,做好這項工作對于降低整車開發(fā)成本,在汽車的開發(fā)階段改進整車的感知質量,提升整車試驗質量,從而提高汽車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具有重要意義。本文著重選取操縱控制、一般操作性部件、底盤件、腳制動方面的駕駛操縱性、駐車制動、轉向及變速桿的駕駛操縱性、設備和開關的駕駛性評估、駕駛視野的評估及舒適性配置等重要項目,詳細闡述了整車道路耐久性主觀評價試驗的實施方案,對汽車企業(yè)自主建立整車耐久性的主觀評價體系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1]杜棟,龐慶華.現代綜合評價方法與案例精選[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5.
[2]蔣惠強,莊明惠.主觀評價法對汽車性能綜合評價的應用[J].汽車與配件,2010(14):42-43.
[3]余志生,汽車理論[M]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09.
[4]張舒.汽車噪聲的主觀評價試驗方法研究[J].汽車與配件,2009(18):28-29.
[5]史占國,李曉娜.單因素方差分析在車輛主觀評價中的應用[J].汽車科技,2010(3):6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