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作家最重要的素質是真誠

        2012-04-12 00:00:00董海霞
        江南 2012年6期

        對話時間:2012年8月

        對話人及對話整理:董海霞

        一、經歷是最寶貴的財富

        董海霞:您寫的第一部作品《昆侖殤》不僅發(fā)表了,還獲了獎。處女作就獲獎,這是比較少見的。您覺得您當年的一鳴驚人主要是源于那些因素?

        畢淑敏:我想可能有這么幾個因素,第一是西藏的經歷有獨特性,一般人都不太了解,那時了解的人更少,題材本身有特點。第二是我當時充滿了樸素的激情,沒有功利之心,不想迎合什么潮流,也沒有想取得什么評價,確實是有很多話要表達,沒有私念,很本色的寫作。樸素的東西本身就具有感動人的力量。第三我不是文學科班出身,寫作有不合章法之處,文學本身具有包容性,有特點的文字容易引起人們關注。題材、寫作者的動機、表達方式這幾個因素湊在一起,產生了我的處女作。

        董海霞:您為何萌發(fā)了寫作的念頭?是什么機緣讓您走向了文學之路?

        畢淑敏:80年代初,中國剛改革開放,各種文化思潮蓬勃興起,人們的創(chuàng)造力和潛能前所未有地煥發(fā)出來。我1980年從西藏回北京,那時我和愛人在北京沒有自己的房子,面對新的工作崗位,加之孩子還小,頭幾年都是在為維持生存而努力。我當時是北京銅廠衛(wèi)生所所長,工作擔子很重。在部隊主要面對年輕人的病,到地方上要面對老年病、兒童病等各種各樣的病,新的工作崗位對我也是個挑戰(zhàn)。頭幾年就這么忙忙碌碌地過來了。等安定下來,想到我在西藏阿里度過了十幾年的光陰,我雖然從小生活在北京,但此次歸來,我卻不再是過去的那個我了,懷里藏著那么多藏北的風雪,強烈地撞擊著心臟。那些在西藏的經歷,很想寫出來。當時首都劇場舉辦文學講座,兩塊錢一張票,我就買票去聽講座。開講座的有張賢亮、張潔、李國文,還有丁玲……我聽了一些講座,想到我在西藏的經歷和戰(zhàn)友的故事,就特別想寫出來與大家分享。就這樣我開始了寫作。

        董海霞:您早期的創(chuàng)作是寫自己最熟悉的生活——西藏軍旅生活。后來又寫醫(yī)生、心理師,請問畢老師對自己哪個階段的創(chuàng)作更欣賞?

        畢淑敏:都是自己心里想說的話。比如說寫西藏的題材,最好的還沒寫出來呢,其實這個題材很寶貴,我總覺得自己的手藝還不夠好,還需磨煉。有點像一個裁縫,有好多塊料子,你知道這塊料子很好,自己手藝不夠好的時候就不敢動刀剪。我以后還會寫西藏的故事,還會寫醫(yī)療的故事,還會寫心理的故事,還會寫與生命有關的故事,這些我都會不斷地去想象和創(chuàng)造。

        董海霞:長篇小說《女心理師》,是您做心理咨詢師的真實寫照嗎?

        畢淑敏:我學了4年多心理學課程,當時不知道這東西是否真的有用,就像在醫(yī)學院學了醫(yī)學知識,得在臨床上應用一下,究竟這些理論能否和中國的實際結合起來,心里摸不到底。我想畢業(yè)后干脆自己開個心理診所,第一不依傍學院背景,第二不依傍慈善機構,第三不依傍醫(yī)院。請來訪者完全自費,不報銷。診所開了3年,非常多的來訪者,讓我深刻地知道了中國當今社會思想感情真實的狀況,知道人們需要什么,人們要改變的東西有哪些?理想中的狀況是怎樣的?

        董海霞:現(xiàn)在,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心理健康,盡管他們對心理健康問題可能了解得并不多。作為醫(yī)生,你對此怎樣看?

        畢淑敏:人們關注自己的心理健康,是社會進步的表現(xiàn)。一個人,如果連溫飽都沒有解決,恐怕是顧不上其他的。而當整個社會的大部分人都跨越了生理需要這個階段,人們就會很自然地開始關注自己的心理健康。人是追求目標的動物,必須要有精神的指引,人們會關注自己存在的價值。人的最終目標就是追求幸福,而幸福是靈魂的成就。

        董海霞:作為作家,你是否想通過小說來提醒社會關注并解決人們的心理健康問題?

        畢淑敏:人的心理是很復雜的事情,需要各種因素的合力,小說不過是一家之言。好的作家應該是和時代緊密相連,既然社會發(fā)展到了這個階段,記錄這個時代的百態(tài)和表達作者的思考,是文學的責任之一。作家不能只看到自己身旁的方寸之地。在醫(yī)學里有個專業(yè)名詞,叫作管狀視野,可以借過來形容一下這種眼界狹小的情況。發(fā)展下去,有可能全盲,喪失對這個世界的悲憫與關愛。

        董海霞:經歷是最寶貴的財富,您16歲時從繁華的城市去了遙遠的西藏阿里,投身火熱的軍營。16歲的女孩子并沒有懂多少事,也不具備太多的生活和社會經驗?;厥啄嵌诬娐蒙?,您有什么樣的感受?是否是那段特殊的經歷成就了今天的您?

        畢淑敏:首先對世界觀的影響比較大。我16歲去的西藏,這個年齡段是很敏感的時期,是奠定一生的目標和人生價值的時刻。在西藏看到那么廣闊的自然界,巨大的曠野和山峰,動輒億萬年的冰雪。那是很大的時空,對我影響深遠。如果從小在一個格局非常小的地方,看到的是一些斤斤計較、細枝末節(jié)的東西,我不能說是好還是不好,我只能說那會是完全不同的境界。對我來說很年輕的時候就抵達那么闊大的荒涼的所在,看星空,看雪山,看無邊無際的戈壁、荒漠,這些對我世界觀的形成影響挺大的。作為邊防軍,對于職責、勇氣、團結,等等,這些都是人類精神世界發(fā)展過程中一些很寶貴的品質。在這種景象中培養(yǎng)起的精神,對我一輩子來講是重要的精神財富。還有就是我在那里當衛(wèi)生員,從事醫(yī)務工作,所見所聞,讓我覺得生命特別短暫,特別脆弱,特別珍貴。由此我想到,對我們來說其他都是不確定的,唯有生命這一樣東西是確實所擁有的資源。一輩子做個什么樣的人?怎樣運用這一資源?怎樣過得有意義?怎樣對別人有幫助?這些問題不是什么人讓我必須去回答,而是日復一日地你不由自主地去思索、去感受。比如我的一個病人,昨天見他還好好的,今天一看他已經死了。他的家人說尸體就由醫(yī)生來處理。我們就抬著尸體上山,把尸體一一拆解開,這樣在某種程度上完成了他親人所囑托的讓鷹帶走他的意愿……我由此知道了人的神經走向,心臟瓣膜怎樣開合等等,之后喜馬拉雅鷹就飛來了,盤旋在我們頭頂。過幾天,又一個人死了,還是送到山上,等待鷹帶走他。這一次距離上一次解剖尸體的地方很近,看到上次的尸體只剩下一點殘渣,其他都飛到藍天之上了。對于年輕的女孩來說,這些經歷會讓人感到生命脆弱短暫,和雄偉的大自然相比非常微不足道,但人比山更有力量,因為山是不能移動的,但人有思想,可以決定自己的走向。所以,珍惜生命、精彩走完自己的一生這些觀念,從此銘刻在心。

        董海霞:您在西藏生活了11年,一定有很多有意思的事情,您最難忘的是什么?

        畢淑敏:終年不化的雪山,刺骨的冰河,生命神圣。早年間,印度商人會用一盒清涼油換走一頭羊。當?shù)胤浅@?,沒有蒼蠅蚊子。但當?shù)乩习傩找驗槔洌嘘P節(jié)炎,特別喜歡清涼油。我們去給他們看病。除了心臟一系列身體檢查外,老百姓還希望我們能用聽診器聽聽他們的大腿和腳,覺得聽診器很神奇,能聽出腿里的毛病。我們就照著做了,讓他們心里能有個滿足和安慰。記得有一次邊境發(fā)生戰(zhàn)斗,犧牲了幾名戰(zhàn)士,特別年輕的男孩子。一般收拾遺體是不讓我們女兵干這活兒的。一是比較殘酷,二是男女有別,但那次要求快速處理遺體,人手不夠,領導問我能不能帶著我的女兵班去,那時我是班長。我們女兵就去參加清理遺體。看到那個犧牲的戰(zhàn)友時,我們震驚萬分。那么年輕的生命啊,戛然而止。我們用溫熱的毛巾一寸寸擦拭他的身體,為他換上新衣、新鞋、帽。遺體的前面蒼白如雪,后背卻是發(fā)黑呈紫藍色,還有洞開的傷口,我們驚駭無比。但作為一個醫(yī)生和戰(zhàn)士,你必須得去面對。

        二、死亡是每個人都要經歷的結局

        董海霞:您的小說《預約死亡》被稱為“新體驗小說”代表作,您喜歡這種歸類嗎?

        畢淑敏:90年代中期,大家覺得作家老坐在書齋里,關起門來閉門造車,與廣大人民群眾距離越來越遠,沒辦法感知社會的冷暖變遷。北京文學雜志社就開會讓大家下去體驗生活,當時說叫“新體驗主義”。若干作家坐在一起開會,我記得是在一個地下室里,讓大家報計劃,說自己準備到哪兒去體驗。有的說去賣西瓜,有的說去拉板車。輪到我了,我想我以前當過醫(yī)生,說那就上醫(yī)院去體驗吧。普通醫(yī)院我當醫(yī)生時體驗過,正好當時聽說有臨終關懷醫(yī)院了,我說那我就去臨終關懷醫(yī)院吧。幾天之后,我就去了,記得好像是冬天。臨終關懷醫(yī)院當時特簡陋,一圈平房,破落的院子,和我想象的一點都不一樣,跟大車店似的。當時中國的臨終關懷事業(yè),在很艱難的情況下起步。我在那里和那些垂死的人輕聲交談,他們大多數(shù)不愛理人,很漠然。我想一個人到死的時候,靈魂先就飛走了,人變得很疏離,對世俗的東西沒有什么眷戀了。有一天剛死了一個人,把他抬走了。我就躺在他的床上試一試,看著天花板,體驗瀕死的人最后時光是怎么過的。出于這些思考,我就寫了《預約死亡》這么一部小說,這部小說面世后,被稱為“新體驗小說”代表作。

        董海霞:記得讀大學那會兒,我讀您的《預約死亡》,請允許我用“透著冷氣”來打比方,當時的感覺是很震撼。時隔14年后的今天,我又一次重讀了這個作品,感覺還是震撼!字里行間涌動的平靜、真實,都讓人感動。中國有句老話“好死不如賴活著”,讀了您的作品《預約死亡》,我的第一個感覺就是這樣的死才是好死,雖然生命已經走到了終點,但依然有年輕的笑臉,干凈整潔的房間,有熱情的問候,甚至盛開的鮮花,對于正常人來說這些也許并不重要,但對于一個即將死亡的人來說就顯得尤其珍貴。中國人對死亡比較忌諱,人們很少談論它,您創(chuàng)作這部作品的時候,是否考慮到了國人的這種文化或者情緒?

        畢淑敏:中國人對死亡比較避諱,不討論,索性把它藏起來?,F(xiàn)在年輕人沒機會看到死亡過程,只是聽說。對于死亡的恐懼還是很陌生的。但這是每個人必須要面對的事。如果一個人沒有直面死亡的勇氣,也就沒辦法珍惜生命的存在。死亡是每個人都要經歷的一個結局。希望每個人都珍惜生命,走好一生。

        人是一定會死的,這是一個不可改變的結尾。清醒地面對這個結尾,就會更有把握地走過自己活著的日子。一篇文章,如果只是開頭好,那是虎頭蛇尾。如果只有開頭和大部分好,但結尾不好,那是成百里半九十。我比較奇怪人們?yōu)槭裁磳λ劳鲞@么忌諱呢?因為未知和害怕吧?這并不能對結尾起任何正面的作用,只會讓我們在死到臨頭的那一天,倉皇失措。而且我看到瀕臨死亡的時候,人是那樣軟弱無力,那個時候再想進行思考已是力所不及。作為一個作家,我覺得自己有義務發(fā)出呼喚,正視死亡。它不是人生的失敗,應是一個恰如其分的收官。

        董海霞:您的作品《紅處方》,講述的是戒毒所的故事,這部作品的創(chuàng)作初衷是什么?

        畢淑敏:一個作家寫什么樣的小說,并不單純是他個人做了怎樣設計和人為努力的結果,而是他對生活的凝聚和積累,畢其功于一役。我想寫這部小說的念頭已經有很多年了,一部長篇作品的起源絕不是偶然的事,首先吸引我的,仍然是對生命的珍惜。這原因是和我的經歷有關,去過西藏,在那個自然環(huán)境極端惡劣的地方,每個人都能感覺到自然對生命的威脅和生命的可貴。我在西藏生活了11年,感覺不是一個旅游者式的。我又是一個做了22年醫(yī)生的人,治病救人是我的職業(yè)。死亡并沒有什么可怕的,但是一個人拿自己惟一的高貴生命去做一件無意義的事,有時甚至用來自我殘害或者殘害別人,那就是一種極端而飽含不可思議的怪異之舉。吸毒者就不知道生命的可貴,殘忍地浪費生命、揮霍生命甚至是破壞生命。把自己的生命存在變成了一件丑陋殘酷的事情,并且讓這個世界因為這一存在而變的骯臟。這非常令我痛心。《紅處方》的誕生,最主要的動機就產生于這一點。

        董海霞:《紅處方》所展現(xiàn)的是社會另類的一面,請問您了解那個領域嗎?

        畢淑敏:為了這個題材,我專門到戒毒醫(yī)院去采訪過,和醫(yī)生護士還有專家深入交談,包括追蹤戒毒者的轉歸。盡管我做過醫(yī)生,但類似吸毒、戒毒、艾滋病這些新出現(xiàn)的問題,我也需要重新深入生活努力研究??吹竭@些外在的東西還是比較容易的,但更重要的是——為什么會有吸毒這種現(xiàn)象的存在和發(fā)生?吸毒是一個世界性的大問題,白種人黑種人黃種人都有,它是戕害人類的一個魔鬼,它越來越猖狂。它之所以存在和發(fā)展,和我們人類的弱點有著密切的關系。休謨講過,人活著就是為了追求幸福。醫(yī)學家研究出幸福感也是有生理基礎的,它是一種內分泌激素。對一般人來說,幸福是一種感覺。而對吸毒者來說,幸福則是一種物質,它是由嗎啡等物質構成的,是物質模擬的。真正的幸福是憑著勞動智慧得到的,它是一個緩慢爭取的過程,內啡肽的釋放過程有規(guī)律和短暫,這樣的幸福才是珍貴的。而毒品是用人工物質虛擬而成的一種幸福,最終它會把人引向一種極端的困境。我想從這個角度來寫,但它又必須好看。因為好看非常重要,否則讀者不如去讀哲學著作,那需要一種更大的悟性和耐心。

        董海霞:您曾說過,您寫《鮮花手術》源自發(fā)生在30年前的一個老故事,這個故事一直在您記憶里停留了30年,30年是一段不短的時光,每個人都會遇見很多事情,也會遺忘很多事情,這個故事您卻記憶猶新,請問這是個什么樣的故事?

        畢淑敏:這個故事是我聽到的,其實可以用一句話來講,“喲,有個女醫(yī)生,還是個學員,是個實習醫(yī)生。她懷孕了,她怕被人家知道,居然讓她的男朋友來為她做手術”。我當時說,她男朋友是學醫(yī)的嗎?人家說不是,是一個軍事干部。我說那怎么能行呢?最后大出血送去醫(yī)院搶救,本來想誰都不知道,結果后來誰都知道了。正好我也是女性,正好也是那個年紀,也是學醫(yī)的,就覺得怎么能夠讓完全不會的人來做手術呢?這個女孩子膽子也太大了,這個決定也太驚險了,而且這個后果也有點兒太悲慘了。這件事情在心里痛了幾十年,每當想到那個不會手術的男人驚慌失措,那個仰臥著的女子如何冷靜到昏迷,我都不寒而栗。有時我想我們判一個最重的有期徒刑也就20年,洗心革面的改造也就20年,可這件事比20年更長久地在那里隱隱作痛。30多年過去了,我還牢牢地記著這件事情,它一定有一些東西潛伏在那里,需要我挖掘。

        董海霞:《鮮花手術》的故事結局很慘,女主人公黃鶯兒冒著生命危險得來的女兒,卻一直對她仇恨在心,您是通過這種方式來暗示游藍達的性格嗎?

        畢淑敏:我看過一個資料,如果一個媽媽不想要腹中的胎兒,胎兒在整個手術過程中是非??謶值?,極其退縮,非常害怕??吹侥莻€資料之后我心里挺受震撼的。我做醫(yī)生,做過很多這種手術,某種程度上覺得這是很罪過的事情。我想如果一個胎兒經歷了這樣的磨難,還活下來了,可能在潛意識里就有特別大的不安全感。因為按常理來講,黃鶯兒那么不容易地保住她的孩子,其實會對她很好。但是由于這種極端創(chuàng)傷的經驗,在孩子心里有一種恐懼感,所以采取很回避的態(tài)度。這樣的創(chuàng)傷不僅僅給黃鶯兒,還給她的孩子有著長遠的損傷。

        董海霞:您的作品《拯救乳房》,選擇了乳腺癌患者這個群體。身為女性,您對女性的健康和生命關愛是不是有特殊的情感?寫作過程中感受如何?您如何面對殘忍的真實?

        畢淑敏:對。如果要為這部小說找?guī)讉€高頻詞的話,可以入選的有:“心理學、癌癥、命運、死亡和愛”。你試著把這幾個詞串起來,基本的框架就有了。乳腺癌在全球統(tǒng)計已位居女性癌癥的首位,作為女性,我非常關注這一點。小說本來就是找個由頭來說事的工作,我選擇了癌癥小組這個素材,用什么癌癥呢?用肝癌、肺癌?用鼻咽癌還是胰腺癌?如果惡性程度太高的話,很多組員恐怕難以堅持小組的長期活動。再說我希望這個小組的成員主要是女性。幾個條件組合在一處,乳腺癌就成了首選。由于這個題材的沉重性,我特別要求自己在描寫的過程中,不慌張,不恐怖,不血腥,不煽情。我希望自己筆下所傳達出的情感是鎮(zhèn)定的,寧靜的,還有潔凈和光明。當然,還要盡可能地幽默。具體做得如何不得而知,只能說盡力而為了,接受讀者檢驗吧。我還在里面布置了一些懸念,既是人物性格發(fā)展的必要,也是我想給哀傷的氣氛做個調劑。我想補充的是,盡管沉重,我力爭這部小說還是好看的。

        董海霞:無論作為醫(yī)生還是作家,您都非常優(yōu)秀。醫(yī)生是嚴謹、耐心、細致的。作家的工作卻是浪漫的,可以天馬行空地想象,而您卻把這兩項工作都做得游刃有余,非常出色,尤其是在心理學領域,您是國內比較早的心理咨詢師,您是從什么時候開始關注心理學的?

        畢淑敏:因為現(xiàn)在心理學很熱了,很多人以為我是個挺有謀略的人,在別人都未曾注意到這個領域的時候,就想起來學習它。其實我是個比較隨心所欲的人,只不過一直對這門科學有興趣就是了。我之前看過一些心理學的書,其中有特別專業(yè)的,像弗洛伊德的,沒有專門修養(yǎng)的時候,讀起來時挺吃力的,而且許多術語,我們也不是特別清楚,所以我也稀里糊涂的??戳耍匀徊幻靼?,后來我也聽過有一些講座,可總覺沒有說到點子上。之后有一個機會可以系統(tǒng)地學習這門科學,我就報了名。當時對自己能不能堅持學下來也沒個底,畢竟多年過著散淡的日子,現(xiàn)在每天像個小二郎一樣,穿越半個北京城到北師大去上課,中午要擠在學生食堂吃飯。很多次,都有非常年輕的學生對我說,老師您走錯了,那邊才是教師灶。我就說,謝謝小同學,我也是學生。人家肯定覺得這個學生實在太老了。在北師大完成了心理學碩士和博士課程以后,本來經過努力,我可以拿到心理學博士學位。但我想,知識我已經學到了,有個博士名銜當然好聽,但那需要我至少用一年以上的時間去寫專業(yè)水準很高的論文,時間對我來講,萬分寶貴啊。我和自己的虛榮心做了一點小小斗爭,最后決定放棄。學校很遺憾,但我不后悔。

        三、作家最重要的素質是真誠

        董海霞:每個人都會有很多夢想,但實現(xiàn)起來卻很難。您有個夢想,環(huán)球旅行。2008年,您和兒子乘坐“和平號”游輪,進行了一次長達114天的全球航海旅行,請問您怎么會有這樣的夢想?

        畢淑敏:我小時候讀過《凡爾納80天環(huán)游地球》,那時我就想這是挺有意思的一件事,如果有一天我能環(huán)游地球,會特別開心。人家就笑話我說那是科幻,不可能去的。我心里一直在想著這事。讀這本書的時候才十幾歲,現(xiàn)在50多歲了,有40多年了,我以為這是不可能實現(xiàn)的。后來有一天我聽說有一個旅游項目可以坐船去環(huán)游地球,是一個日本的旅行社在做。準備的過程挺麻煩的,準備了很久,最終總算是出發(fā)了,對此我還是挺高興的。

        董海霞:這趟旅行您最大的收獲是什么?

        畢淑敏:世界很小,大海也很小。從地理上感覺到藍色的星球上,大陸和海洋連在一起,對世界的歷史、很多民族的不同文化的感受更深刻了。親身感知和書本上看到的不一樣,覺得世界真是紛繁多樣,氣候不同,語言不同,民族不同,植物不同。另一方面從海洋上看地球就是個地球村,地球上的一切都是緊密連接在一起的,沒有什么國家、海洋的界線。海豚是沒有國界的,海鷗是沒有國界的,海水流動也是沒有國界,病毒也是沒有國界的。一方面這個星球上有非常復雜多樣的文化,人與人之間是有差異的。另一方面地球是連接非常緊密的統(tǒng)一體。我想發(fā)達國家把污染的東西放到第三世界去,他們覺得這樣他們的環(huán)境就非常潔凈,實際上這是不可能的。不要以為只把自己的家門口打掃干凈了,就可以不聞不問其他地方的污染。我們只有一個地球,地球上的風和空氣是流動的,地球上的江河和海洋是聯(lián)系在一起的。任何以為可以把污染擋在國門之外的想法,極其愚蠢與可笑。人類只有共同去保護家園,改善生存質量。地球就這么大,有些國家想通過侵略擴張自己的勢力,通過蹂躪其他國家保持自己的富強,這是不可取的,人類必須和諧共同發(fā)展,這才是人類的出路。

        董海霞:關于這趟環(huán)球旅游,40萬的船票,很多人的反應是太奢侈了?對此您是怎么看的?

        畢淑敏:一個人為了實現(xiàn)自己的夢想,有時候要付出高昂代價。它不僅僅是金錢,還包括各種磨難,以致生命。40萬塊錢,這不是一個小數(shù)目,也不是一個大到不可思議的數(shù)目。我知道,在今日中國,在基本需要之外,擁有40萬塊錢的人,也不是鳳毛麟角。只是擁有了這樣一筆錢之后,你要用它來干什么?很多人對我說,無論我有多少錢,我也不會去環(huán)球旅游。我要把錢用到刀刃上。這話很有代表性。有人覺得旅游是一種浪費,不是刀刃,是刀背或是刀柄,也許根本就不在他人生的這把刀上。他們說,你出去了,你看到了,但是,之后你什么也沒留下來啊。如果買成東西,比如股票,比如黃金,比如壽險,那才是看得見摸得著的踏實物件。旅行是一種消費,說到底是一種人生的選擇,是怎么安排你的錢和你的精力。倘若你要買豪華車,要買安居房,要給孩子儲存足夠他享用的財富,要預備出自己將來老了換腎換肝換骨髓的錢,要光宗耀祖,要買高檔時裝和珠寶首飾……只要你的錢來路光明,你都可以照此安排。我至今還住在當初單位分給我的公房里。在我出發(fā)去旅行的時候,我家的車,是一輛開了10多年的捷達。我先生到二手車市場上去估過一次車價,人家說最多也不值2萬塊錢。對于養(yǎng)老的事兒,我以前聽一位醫(yī)療專家說過,如果你得的病,10萬塊錢還醫(yī)不好,那么繼續(xù)花更多的錢,也是沒用。歸根到底醫(yī)不好,不過是稍微延長一點生存時間,生活質量也很糟糕。于是我就決定不必為老年留下太多的醫(yī)療保障?;剂酥夭≈尾涣?,就安然離世。至于孩子,我已經供給他上了大學,讀完研究生,捫心自問,為父母的責任業(yè)已完成。今后的道路就要他自己去走,我留給他的除了精神和品德的傳承,不應再含有金錢。辛勤勞動掙來的稿費,每一分錢都是血汗所得,干干凈凈。趁著自己現(xiàn)在還能跑得動,我要用這錢去看世界。

        董海霞:環(huán)球歸來,您的作品《藍色天堂》問世后,引起很大反響,雖然有人說這本書“前期投入成本最高”,您覺得這之間能用投入和產出來衡量嗎?

        畢淑敏:當然不能。事事都算成本,都把投入產出放在第一位,是這個時代的悲劇。母親生養(yǎng)孩子,這是什么投入產出?

        董海霞:前不久,您跟德國哲學家威廉·施密德先生暢談了幸福這個話題,您對幸福的理解和認識是什么?您覺得現(xiàn)在我們國家的幸福指數(shù)達到多少?

        畢淑敏:中國這幾十年的變化太快了,比很多其他國度都快。三十年前,很多地方連基本溫飽問題都解決不了,中國當時大多數(shù)人是相當貧困的。而這三十多年期間,中國經歷了飛速的物質積累,很多老百姓從溫飽得不到滿足轉而開始進入到一個初步富裕的生活,而他們以前從未這樣的生活過。那么這個階段幸福到底是什么,過去吃飽、穿暖、有房子就是幸福,因為物質特別缺乏。而在解決了溫飽問題,物質需求得到初步滿足時,人會感覺到幸福。但是越過了這個階段,人就不能夠單純通過無限度的追求物質積累來獲得幸福了。現(xiàn)在有一些人還要用更大的車,想達到一種讓別人來羨慕我,證明我有地位……其實這已經不是他的物質需求,而是想獲得尊重。但精神的需求只能用精神的方式來解決,而不僅僅是物質財富的疊加能獲得的。很多中國民眾沒有清醒地意識到這一點,主動完成這個轉變,特別是年輕人受到整個輿論風氣影響,價值觀不清晰,他們認為必須要有一個掙錢更多的工作,要更快的升職,要有更多的名牌奢侈品,才能證明自己是幸福的,他們以為這些是人生的必要品。

        董海霞:您是注冊咨詢師、心理學專家,您覺得目前我們國人存在的心理問題多嗎?

        畢淑敏:現(xiàn)代人在勤奮進取的方面,得分都很高,但在忘我與獻身上,往往是不及格的。無私地為人類而奉獻的精神,作為一種美德,已經像黃土一樣流失。這是現(xiàn)代人心理問題的癥結所在。一個人,總要為別人做點什么。否則就失去做人的基本支點。人群人群,人是成群的。人如果極端自私自利,從不為別人奉獻,那這種人多了,必然會導致人的基本精神墮落。

        董海霞:咱們再說說關于文學的事情,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如今文學越來越被邊緣化了,請問您怎樣看待這種現(xiàn)象?

        畢淑敏:當文學在舞臺中心的時候,舞臺上的演員比較少?,F(xiàn)在這個舞臺擴大了很多倍,上面有各行各業(yè)的表演者,文學只是其中的一部分,這是時代發(fā)展的必然。比如原來只有10個人站在舞臺的中心,現(xiàn)在有100個人,那你站在那兒就覺得好像被邊緣化了?,F(xiàn)在有很多新的熱點、焦點出現(xiàn),我覺得這種情況更符合文學本身的定位,因為一個國家不能老把文學放在中心的位置。

        董海霞:您覺得一個作家最重要的素質是什么?

        畢淑敏:我覺得當作家最重要的素質是真誠,你不可以騙別人。當面說謊對方可以從言談舉止、肢體語言來判斷出來,作家用文字說謊是對讀者的不敬,是對文字的褻瀆。應該用文字傳達真誠美好的東西。我們的評判標準真善美,第一位應該是真實。如果連真都做不到,洋洋灑灑寫作不過是個長篇的騙局。

        董海霞:非常感謝您向我們敞開心扉,說了這么多。最后,咱們聊個當下的熱點話題。您是醫(yī)生出身,眼下,醫(yī)患糾紛時有發(fā)生,有的甚至大打出手,乃至出了人命,醫(yī)生和患者都覺得自己挺委屈的,在您看來,醫(yī)患糾紛的根源在哪里?怎樣做才能解決這個問題?

        畢淑敏:醫(yī)患針鋒相對,甚至大打出手,這是所有人都不愿看到的結果。醫(yī)生和患者,應該是非常緊密和信任的關系。要攜起手來,和病魔作斗爭,在這個過程中,彼此的目標是如此一致,大方向完全一致。現(xiàn)在出現(xiàn)的這種情況,非常不正常。它折射出了拜金的畸形和人性的冷漠。我希望這個階段能夠很快過去,醫(yī)生們真正成為天使,患者充滿對醫(yī)務工作者的信任,大家共同提高生命的質量。

        董海霞:畢業(yè)于解放軍藝術學院文學系,現(xiàn)居北京。

        日日碰狠狠添天天爽超碰97| 国内揄拍国内精品人妻久久| 久久久久88色偷偷| 成人白浆超碰人人人人| 亚洲色欲Aⅴ无码一区二区| 午夜少妇高潮免费视频| 蜜桃视频国产一区二区| 亚洲av午夜福利精品一区二区 | 青青草针对华人超碰在线| 成人av毛片免费大全| 欧美人妻aⅴ中文字幕| 欧美真人性做爰一二区| 无码中文字幕av免费放| 男女互舔动态视频在线观看| 激情综合色五月丁香六月欧美| 欧美性videos高清精品| 91综合久久婷婷久久| 日本一区二区高清精品| 精品国产麻豆免费人成网站| 欧美性群另类交| 秀人网嫩模李梓熙大尺度| 国产免费二区三区视频| 久久精品黄aa片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浪潮| 成年女人午夜特黄特色毛片免| 天堂资源中文网|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91福利国产在线观一区二区 | 玩弄人妻奶水无码AV在线|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夜色不卡| 夜夜春亚洲嫩草影院| 无码欧亚熟妇人妻AV在线外遇| 国内色精品视频在线网址| 日本视频一区二区三区一| 久久露脸国产精品| 在线观看亚洲精品国产| 一本色道久久综合亚洲精品不| 东京热无码av一区二区| 亚洲国产一区二区在线| 国产丝袜在线福利观看| 中文字幕日韩精品有码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