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在水中游,因為魚兒離不開水,這似乎不用解釋的。
可是,在我國的福建建甌,那兒的魚離開了水,卻依然活著!
建甌傳奇
不是建甌的魚成了仙,是當?shù)氐臐O民發(fā)明了一種方法,叫“弓魚”:魚捕撈上來后,漁民立刻拿出一根草繩,一頭穿過魚的嘴巴,另一頭綁住魚的尾巴,直直的草繩,彎彎的魚身,成了一把弓的樣子,這就叫“弓魚”。
弓過的魚離開了水,一條條頭朝上吊著,到了第二天拿到市場上去賣。買魚的人在早市上挑好了魚,回家放在比較陰暗潮濕的地方掛起來,然后上班去了。晚上回到家,想著做一盤紅燒魚,把弓魚取下來,手撥弄一下,嘿,鰓一張一合,魚鰭一動一動,還好好地活著吶!
中國科學院魚類專家也覺得稀罕。因為跟人一樣,魚兒也需要氧氣才能活著,魚需要的氧氣來自水里。魚兒的嘴巴張開吸進水,再通過鰓流出,在這個一進一出的過程中,鰓在吸收水中的氧氣,吐出身體里的二氧化碳。
鰓由無數(shù)的鰓絲構(gòu)成,每條鰓絲又生出許多鰓小片,這兒就是氣體交換(也就是呼吸)的地方。魚呼吸時,最外面的大鰓片、鰓絲和鰓小片完全打開,使鰓和水的接觸面增到最大,這樣能大大增加吸收氧氣的機會。而當魚離開水后,鰓絲和鰓小片粘連起來,只有鰓的外表與空氣接觸,使得呼吸的“場所”大大減小,無法得到足夠的氧氣。而且,離開水后鰓絲變得干燥,漸漸失去呼吸功能。
當然,魚不能像我們?nèi)祟惸菢樱粑諝庵械难鯕?,可是它的鰓就是為了適應這種呼吸方式的,所以魚的皮膚啊、氣囊(就是魚鰾或者叫魚泡)啊等等的呼吸功能不那么強大,遠遠滿足不了生存的需要。
所以,魚兒離開水怎么獲得足夠的氧氣呢?最終只有死路一條啊!
科學家是講究科學實驗的。他們把魚分成幾種,每種都有三條魚參加試驗:一種不綁住,就放在陰暗潮濕的地方;一種綁住,不讓魚動,但不弓起來,也放在陰暗潮濕的地方;還有一種就是弓好掛起來,也放在前面兩種魚的附近。結(jié)果,第一種最多活了6個小時,第二種最多活了?個小時,第三種最多活了19個小時。
科學的結(jié)論來了:魚兒離開水還要活著是有條件的:
氣溫低、陰暗潮濕。這樣。魚兒需要的氧氣少一些。就像人在悶熱的時候常常覺得透不過氣來那樣,如果魚兒遇到悶熱氣候肯定挺不過那么久。
少活動。你在劇烈運動的時候會大口喘氣,因為消耗的氧氣太多了。魚兒被綁任后,運動量少了,需要的氧氣也減少,那么活的時間也可以長久些。你看,綁住的魚不是比沒綁住的多活了一個小時嗎?
可是,人家弓魚在同樣條件下,居然活了將近一天哪!魚兒的鰓有點像我們的鼻子,前而兩種魚,因為離開水,漸漸地嘴巴張不開,“鼻子”動不了,時間久了就窒息死亡。而弓過的魚可以讓它的嘴巴、鰓始終張著,空氣能夠進入身體,魚能通過濕潤的鰓(別忘記陰暗潮濕這個條件),吸收空氣中的氧氣。當然,魚兒吸收氧氣最好的地方還是水里,即便弓過的魚,隨著一天氣溫的變化,最終還是hold不住的。
聽了“建甌傳奇”,住在太平洋群島的魚兒笑了:“弓魚,你們out啦!”
這種魚叫高冠鳚,可以趴在露出水面的巖石上,可以在岸上“行走”。它們干嗎要上岸?其中一件事就是找朋友,比如,有科學家觀察到,一個高出水面的小巖洞洞口,有條雄高冠鳚長時間在那里不停地賣力地點頭:正在努力招呼路過的異性朋友進洞做它的新娘呢。此外,它們還要在陸地上找些吃的,等等。
魚畢竟是魚,高冠鳚不能離開水太遠,隨時要回到水里,因為它們靠鰓和皮膚呼吸,如果皮膚變干,就會窒息死亡:
除了太平洋群島,其他地方也發(fā)現(xiàn)類似的魚兒。
現(xiàn)在世界上的動物、植物包括我們?nèi)祟?,都是通過好久好久時間,慢慢地進化過來的。進化過程中,從水生到兩柄(既在水里又在陸地上生活,比如青蛙)到陸生,生物越來越高級。
那么,是不是這些魚兒在當年進化的時候跟別的魚兒不一樣,還是現(xiàn)在正在進化中,才有了在陸地生存的特性?這個謎還在破解中。
說了“離水之魚”,再來看看水中一些特別的魚。
獅子魚,學名叫蓑鮋,你看它長長的鰭棘,多么像一件蓑衣啊。蓑衣在古裝電視劇、電影或者戲里可以看到,是用草或棕或稻草編成的一種毛刺刺的雨衣。
那13根長長的鰭棘很鋒利,還會分泌毒液,如果不小心被刺到了,而又不及時處理,會害死人的喲!
獅子魚很狡猾,會悄悄地接近獵物,然后豎起鰭快速抖動。獵物會被這突然的情景驚呆,獅子魚趁機收起所有的鰭,張開大嘴以最快的速度將獵物一口吞下,在不到半小時內(nèi),它可以捕獲20多條小魚!無論哪里只要出現(xiàn)獅子魚,不久,當?shù)氐聂~類和蝦等甲殼類動物,就被消滅殆盡。
前鰭吻鮋,俗名叫石狗公、石虎、石頭魚,鰭棘也有毒。游動起來像一片樹葉那樣在水中飄動。
它善于偽裝,身體表面顏色可以根據(jù)環(huán)境而改變,在巖石間像巖石,在海藻中像海藻。它比獅子魚溫和多啦,雖然也吃小魚和甲殼類動物,不過并不是惡狠狠的,而是像“姜太公釣魚”那樣,靜靜地等待獵物靠近,然后用嘴巴把獵物吸進幾——它的吸水力特別強大,可以瞬間把獵物吞掉。
海膽身上長了一層硬殼,殼上遍布棘刺,張開來仿佛刺猬那樣。
它的棘刺用處可多了。棘刺是它的“腿”,海膽靠它們走路;棘刺是它的“工具”,海膽靠它們挖掘沙泥等;棘刺還能保持它殼的清潔……
海膽生活在水底或泥沙里,因為行動不方便,所以吃得很將就,有的吃海藻和一些小動物,有的干脆從海底垃圾里掏摸些吃的打發(fā)肚子。
有趣的是,海膽“生孩子”的時候仿佛得了“傳染病”——每當這個時候,海膽們聚集在一起,當一個海膽產(chǎn)卵或放出精子時,其他的海膽也同樣如此。
龍鰻又叫豹紋海鱔。
你以為那長長的像龍須一樣的東西是它的觸角?不,那是它的鼻子!所以它的嗅覺非常靈敏,能聞到1000多米外的某些氣味。它靠著鼻子,經(jīng)常在晚上去找章魚和其他一些魚類填肚子。
別看它暴露在嘴巴外面的牙齒仿佛鋸子那樣鋒利,讓它有了一副氣勢洶洶的樣子,其實,它只有在被惹怒的時候,或者實在餓得不行了,才會主動出擊。
水母漂亮吧?其實十分兇猛。在它那把“傘”下面,長著許多細長的觸手,觸手抓住獵物后,射出毒液,把獵物毒死。然后,靠著觸手,把獵物消化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