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早已聞聽一位大師的盛名,于是他跋山涉水去聆聽教誨。
“你們的師父做出過什么奇跡?”他問大師的一位弟子。
“這里的奇跡數(shù)不勝數(shù),”大師的弟子回答,“在你們那里,如果上帝按照人的意愿做,人們認(rèn)為這是奇跡;而在我們這里,師父告訴我們,如果人們按照上帝的意愿做,這才是奇跡。所以你們那里的奇跡少,我們這里的奇跡多?!?/p>
如果我們擁有一顆平常心,虔誠地感謝大自然為我們準(zhǔn)備的一切,那么我們見證的奇跡也會很多。原來,奇跡不是去期待不可能發(fā)生的事情會發(fā)生,而是在于內(nèi)心的感知,在于我們的生活態(tài)度。適用話題:平常心,感恩,奇跡,擁有等。
罕斯的金子
有一個年輕人叫罕斯,他給主人做了七年工。由于他為人忠實勤勞,在他準(zhǔn)備離去的時候,主人給了他一大塊金子。罕斯把金塊扛到肩上,高興地起身回家。
路上,罕斯看見一個人騎著一匹活潑的馬走過,他想,騎馬該是何等快樂的一件事呀!于是他用金子換了一匹馬。騎在馬上的罕斯,洋洋得意。馬跑了起來,罕斯沒有留心,一下子摔在路邊的水溝里。罕斯很生氣,他覺得馬不好,于是用馬換了一頭奶牛。后來他看見一個人牽著一頭豬,那頭豬看起來很可愛,于是罕斯就用奶牛把那頭豬換下來。隨后罕斯又用豬換了一只鵝。最后他聽了一個磨刀匠的話,用鵝換了一塊磨刀石。
罕斯背著一塊磨刀石往回走。他覺得自己是多么幸福呀:有了一塊磨刀石,他就可以靠幫別人磨刀賺錢,以后的生計就不用愁了。但這塊磨刀石實在太重了,把罕斯累得氣喘吁吁。罕斯找到一口水井,他扛著磨刀石趴在井邊喝水,一不小心,磨刀石掉到井里去了。這下罕斯擺脫了唯一的累贅,他高興得跳了起來——普天之下還有誰比他更輕松快樂呢?他邁開大步,心情舒暢地回到他母親那兒去了。
如果把罕斯換成我們,故事就會變成這樣:赤手空拳去弄一塊石頭,然后想法設(shè)法用它換一只鵝,再絞盡腦汁換來一頭豬,接下來再不擇手段地?fù)Q來一頭牛,然后換成一匹馬,最后把它變成一大塊金子。罕斯的每一次失去,都是一次放下。當(dāng)他一無所有的時候,他得到了完全的自我,于是就成了真正快樂的人。適用話題:得到與失去,幸福,珍寶,快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