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禪在人們的心目中成了庸主的典型,事實果真如此嗎?一種觀點認(rèn)為劉禪雖然不是一個聰明有為的君主,卻也不是一個完全懦弱無能的人,那頂”扶不起來的阿斗”的帽子,實在應(yīng)該給他摘掉。
劉禪從公元223年登基,至公元263年降魏下臺,稱帝在位41年,是三國時期所有國君中在位時間最長的一位。在那種群雄割據(jù)、兵連禍結(jié)的動亂年頭,能執(zhí)政這么久,沒有相當(dāng)?shù)牟胖鞘遣恍械摹S腥税褎⒍U安穩(wěn)地做皇帝歸因于諸葛亮的輔佐。其實,諸葛亮死于公元234年,他死后,劉禪還做了29年的皇帝,很難說成是全憑諸葛亮的輔佐之功的。
《三國志》記載,劉備給劉禪的遺詔中有這么一段話:“射君到,說丞相嘆卿智量,甚大增修,過于所望。審能如此,吾復(fù)何憂?勉之,勉之?!边@段話的意思很明白:諸葛亮對射君稱贊劉禪的智慧,射君又將這贊辭告訴了劉備,劉備很高興,予以勉勵。諸葛亮當(dāng)不會是阿諛奉承之人,劉備也頗有知人之明,由此可見劉禪非魯鈍之人。
(摘編自鳳凰網(wǎng)2009年9月23日)
劉禪“樂不思蜀”的故事,在《三國志集解》里是這樣說的:“劉禪之對司馬昭,未為失策也……教之,淺也。思蜀之心,昭之所不欲聞也……左右雖笑,不知禪之免死,正以是矣?!蓖瑯邮峭督岛笮纪宋坏幕实?,劉禪得以做了8年的安樂公后壽終正寢,東吳的孫皓則被司馬昭的兒子司馬炎賜毒酒殺了,其中道理大概在此吧。適用話題:藏拙,圓滑,時勢等。
『鋤禾日當(dāng)午』作者生活奢侈
“鋤禾日當(dāng)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首膾炙人口、婦孺皆知的詩作出自唐朝詩人李紳的《憫農(nóng)二首》,李紳也因此獲得了“憫農(nóng)詩人”的稱號。但“文如其人”之說對李紳而言絕對是個謬論,他其實是個生活奢侈、人品低劣的官僚。
李紳家?guī)状鸀楣?,但?歲時父親就去世了,全靠母親含辛茹苦將他養(yǎng)育成人。因此,李紳年輕時寫出《憫農(nóng)》這樣反映農(nóng)民艱辛的詩作,是有生活基礎(chǔ)的。唐憲宗元和元年,李紳考中進(jìn)士,步入仕途。他晚年官至宰相,封趙國公,逐漸蛻變。野史中記載,李紳為官后“漸次豪奢”,一餐的耗費多達(dá)幾百貫。他特別喜歡吃雞舌,每餐一盤,耗費活雞300多只,院后宰殺的雞堆積如山。
只是生活奢侈倒無可指摘,但他發(fā)跡后愛耍權(quán)威,無情無義就是人品低劣了?!对葡炎h》中記載,李紳發(fā)跡之前,經(jīng)常到一個叫李元將的人家中做客,每次見到李元將都稱呼“叔叔”。李紳發(fā)跡之后,李元將因為要巴結(jié)他,主動降低輩分,稱自己為“弟”,為“侄”,李紳都不高興,直到李元將稱自己為孫子,李紳才勉強(qiáng)接受。
(摘編自《快樂老人報》2012年3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