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德羅海達是著名小說《荊棘鳥》的故事發(fā)生地,在這個浪漫的海域上演了一幕幕浪漫的愛情,但結果卻是悲劇收場。荊棘鳥是世間最勇敢的鳥,再勇敢的“荊棘鳥”也只能上演凄美的結局,似乎這兒就是荊棘鳥的死亡之地。為何這個地方會成為埋葬美麗愛情的壽穴之地?作者選擇這樣一個美麗的場景來講述如此凄美的愛情,如此大的反差究竟想表達的是什么?本文將對此一探究竟。
關鍵詞:德羅海達 失樂園 人性
一、 陰盛陽衰之地
在考琳·麥卡洛的筆下,德羅海達對男人來說就是一個不能靠近的禁地,凡是出現在這塊土地上的男人,他們與幸福就像是絕緣體,在這里男人最終的結果都是不得善終。
克利里家族的瑪麗·卡森是一位女性也是第一個擔任德羅海達的女主人,雖然端由才是這兒的原始主人,但似乎由瑪麗·卡森開始,這兒變成了一塊陰盛陽衰之地。首先是她的夫婿邁克爾·卡森在她中年時就意外身亡了,從這里就拉開了德羅海達男人不斷悲劇的序幕,緊接著她唯一的兒子不幸夭折,兩個至親男人的先后離開讓她成為了一個孤苦無依的女人。
梅吉唯一的兒子——戴恩,因救人而命葬大海,他的父親拉爾夫神父在為他做完天主教的宗教儀式后終因承受不住靈魂的自責,也在追悔莫及中死在了梅吉的懷里。
德羅海達埋葬了如此多的男人。那么有沒有活下來的人呢?活著的又是什么命運呢?長子弗蘭克個子矮小,一心想要光宗耀祖,因此離開德羅海達去追逐自己的夢想,但沒想到他卻因一起謀殺案而埋葬了自己的前程,最后,等到年老出獄時也只能孤身返回德羅海達。鮑勃、休吉、杰克、詹斯、帕西這五個人辛苦勞動了一輩子把畢生精力都貢獻給了德羅海達這片土地,但他們的歸宿是遠離女人、終身未娶。這聽起實在是匪夷所思——德羅海達就是他們命運的終結者。
二、女人的失樂園
首先是瑪麗·卡森中年喪夫守寡,又不幸運地失去了唯一的兒子。從那時候起她就開始了孤獨的生活,一直持續(xù)了33年,而后,她對拉爾夫神父產生了感情并愛上了他,在她臨死之時,她希望拉爾夫神父給她像愛人一樣的深情一吻,作為離開這世界的告別之禮,但遭到了拒絕。所以對于瑪麗·卡森來說,前半生孤苦無愛,后半生被欺騙痛苦沒有真感情。
克利里家族唯一的孫輩朱絲婷,縱觀整篇小說可能她的命運算是好一點的,但也只是相對而言,朱絲婷最疼愛弟弟戴恩,就像當年梅吉喜歡小哈爾一樣,她常常以一個母親的角色來疼愛戴恩。所以當戴恩不幸葬身于德羅海達海域時,她聞訊后痛不欲生,為此她一度關上了愛的心門,不再與相愛的戀人雷納會面。
縱觀克利里家族三代的女性命運,她們都先后失去了自己的至親至愛之人,而且都是在德羅海達這個地方,所以說德羅海達不僅是男子的墓地,也是女人愛的禁地,是她們的失樂園。
三、隱藏德羅海達的人性
德羅海達是男子的墓地也是女人守寡的失愛之地,筆者考琳·麥卡洛為什么要刻意創(chuàng)造出這一意境呢?要想找到這個問題的答案,我們必須要認真思考這部作品中的關于對生命的認識。這樣的現象不僅體現在死去的人身上,對活著的人來說也是一樣。這在弗蘭克、鮑勃等其他六兄弟身上也淋漓盡致地體現出來。弗蘭克終身不娶,因為他的心中只愛母親菲奧娜一人,雖然這是一種亂倫之戀,但他依然不放棄,為了母親他不但和爸爸帕迪鬧翻最后還負氣出走。鮑勃等人雖然終身未娶也從來不和任何女人親熱,但在他們的心中“他們是一個心眼關切母親的”,這樣的畸形之戀撲滅了他們心中所有的正常的情愛。
這對耶和華和羅馬天主教來說真是一個莫大的諷刺??剂铡溈寰褪窍胪ㄟ^這篇巨著來揭示宗教的虛假,把宗教扼殺人性的丑惡展現在世人面前,告誡世人只有人性才是這個世界的真理,將被宗教掩飾的生命實質揭示出來——愛是人類的永遠尋求,愛是人性的化身。
但這樣美好的愛在德羅海達只能是以凄美的結局收場,緣由是當時的社會背景的奴役,在一個被宗教控制的社會,人性的思想就被當做是反社會反宗教的??剂铡溈逄匾鈩?chuàng)造德羅海達這一意境就是想對當時社會形態(tài)文化背景的反抗,想要表達渴望對愛的哪一種自由,德羅海達本就是一個浪漫的地方,在這樣美好的環(huán)境下每一個人都應該擁有一份甜蜜的愛,可是且事與愿違。所以作者特別塑造了瑪麗·卡森這個女性形象來對此進行抗爭,她中年守寡喪子,身邊親人的逝去使她失去了溫暖但也使她獲得了自由的空間,能夠在德羅海達行使女主婦之權。而另一位女主人翁梅吉也是同樣在因為失去男人的同時才取得自由之身。筆者這樣的安排便使德羅海達呈現了一個女兒國的世界,男人在這里要么死于非命要么遭遇不幸,所以德羅海達成了男人的墓地。在這里男性是受到壓制和克制的,作者考琳·麥卡洛通過創(chuàng)造德羅海達這一意境,一方面是想表達對澳洲落后文化的反擊,另一方面也是想表達對歐羅巴洲文明的憧憬,而朱絲婷就是對這種希望憧憬的化身。澳大利亞當時是英國的半殖民地,在當時雖有了歐洲文明的萌芽,但本土的落后思想依然占據主導地位,文明程度遠比不過英國等歐洲國度。也正是這樣的落后思想的禁錮最終導致了梅吉和拉爾夫神父之間的愛情就像荊棘鳥那樣以悲劇收場?!爸挥性跉W羅巴洲那樣有先進文化的國家里,人性才能得到真正的尊重,真愛才會得以實現,男女互相尊重,男性和女性雙邊都才能真正擁有愛、擁有福祉”,我想這才是作者內心深處真正的意愿吧!
參考文獻:
[1][澳大利亞]考琳·麥卡洛.荊棘鳥[M].曾胡譯.譯林出版社,1998
[2]王衛(wèi)東,趙蘭芳.失去生命認識與藝術活動[J].文藝理論, 2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