妻子要出差了,我把她送到門口,說了聲:“走好?。 辈痪?,我收到妻子發(fā)來的短信:“你這人,總是沒進步,太令我失望了?!边@令我相當意外,我做錯了什么呢?
打電話過去,妻子說,我剛出門,你就把門“砰”地一聲關上了,我們家防盜門的聲音又特別響,這聲音讓人聽了,心里真不舒服。
想一想,我明白了。我應該目送她離開,一直到看不見為止。離家的人,總希望自己的背影,把身后送別的目光牽得很長很長,而一聲門響,打斷了正在編織的悲歡離合,如何不讓離人失意?
人到中年,內(nèi)心變得脆弱。讀龍應臺的《目送》,竟然讀出了幾許傷感,她在文中說:“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zhuǎn)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地告訴你,不用追?!?/p>
人到中年,人生頓生了一絲凄涼的感覺,有許多詞開始在心里變得沉甸甸的,比如離別——縱然不是時空上的“若干年后”與“千里之外”,幾天的別,幾里路的別,也都有足夠的分量。
母親來了,又要回去,我送她到車站。當她轉(zhuǎn)過身去,我才看到了她的衰老和無奈。歲月的面孔冰冷無情,我無法寬慰老人家深埋在內(nèi)心的蒼涼??粗囎訂樱x去,在視線中消失。我能用什么去寬慰母親的心?我只能送給她我送別的目光,她只能把我送別的目光帶走,帶到所在的城市,慢慢回味。
兒子上高中住校了。他要經(jīng)過一個操場去他的宿舍,揮手告別,我突然意識到,他已是只離巢的鳥兒了,今后上大學、工作,我們會聚少離多,就如龍應臺說的:你和他的緣分,就是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站在那里,我心中忽然升騰起太多的不舍……
親人、朋友、同事等等與自己有緣的人,在大多數(shù)的時間里,注定是要離開的,背影成了他們留給我們的一枚枚紀念章。而我們應該送給他們些什么?最好的禮物,便是真摯的送別目光。別,是注定的,不用追,因為你壓根追不上飛奔的車輪,追不上歲月的年輪。
你需要做的,就是用目光告訴他——你心中有多么眷戀。
漸漸拉長的距離,稍縱即逝的時間,當離別的笙簫響起,融入蒼茫的背影,縱然漸漸模糊,漸漸消失,也會被送別的目光緊緊拽著,千里萬里,不忍舍棄。
編輯 陳陟 czmochou@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