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以一種不可救藥的樂觀精神,溫暖了我顛沛流離的教學生涯;他,以一種淡然達觀的率性態(tài)度,撫慰了我名利場上的得失之心;他,以一顆豁達高遠的玲瓏心竅,潤澤了我苦樂杏壇的嘔心瀝血。無數(shù)個清晨黃昏,他的詞,在我和學生唇邊流淌;多少次寒來暑往,他的魂,在我與教壇之間指點引渡……他,是一個可愛可敬、可親可佩的有趣老頭——蘇東坡。
不知為何,每每馳騁遐思,腦海中的蘇子總以一個矍鑠仙骨的老者形象出現(xiàn)。其境界之高遠,毛頭小子豈能企及?必得是老者,方有“先生之風,山高水長”之深遠。在近六十五年的跌宕生涯中,他活得恣情跋扈,活得瀟灑快意,活得純情真性,活得酣暢淋漓?!皺M看成嶺側成峰”,不管從哪個角度取景,蘇子都有著最佳的教育大氣象;“行遍天涯意未闌”,縱觀其浮沉不羈的行跡,皆為“淡妝濃抹總相宜”的斑斕教育意象。
蘇子,其人其魂、其詩其詞、其賦其趣,是生命之鹽、靈魂之鈣,能讓人遒健樸茂地成長、真純達觀地生活。
你看——
他一揮毫,就有豐厚雍容的書法流芳百世;他一潑墨,就有自成妙趣的書畫惠澤后人;他一好吃,煙火人間就多了“東坡肉”等諸類佳肴;他一落魄,擾攘紅塵就立了個溫暖有趣的勵志典范。這不正是教育的精髓所在嗎?教育不就是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生命觀、生活觀嗎?蘇東坡其人、其經(jīng)歷,就是一幅波瀾壯闊、意境雋永的教育版圖。像蘇子一樣,愛生活——寵辱不驚樂天達觀;趣生活——山水萬物皆悟其趣;會生活——粗茶淡飯卻也“人間有味是清歡”。
可惜,教育的現(xiàn)狀漸次背離了人之本性的有趣,投向了世俗功利的有用:玩這個有用嗎?沒用。不學!學這個能加分嗎?能。孩子不喜歡也要學!教育學生做一個有趣的人比有用的人要好,但因為有趣無用,教育便也無趣乏味了。我們教出了一批批近視眼的孩子,培養(yǎng)了一撥撥勢利眼的“棟梁”。我們呼吁素質教育,是因為素質教育順應學生的本性和天性,學生能感到學習之趣,生活之趣,自然之趣;但現(xiàn)實仍走的是勢利有用的應試教育,于是順應而生,出現(xiàn)了一大批高分低能兒,卻少見愛生活、會生活、懂生活意趣、幸福真諦的真正人。白巖松曾感慨,“曬太陽很沒用但離生命更近。有用是時代病” 。教育之路走偏了,漸行漸遠便愈走愈累,越走越迷茫也越不快樂。
可蘇子,是一個多么有趣的老頭啊!雖屢遭挫折,卻百折不撓;雖數(shù)逢不公,仍淡然一笑。因為,他的世界中有趣好玩的事物那么多,唯獨沒有功名利祿。這個可愛的老頭,到老還慷慨以歌:老夫聊發(fā)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讀這個有趣的老頭,總是忍不住地微笑、大笑,繼而狂笑。
可愛的蘇子,玩出了一個教育坐標,指明教育的福祉所在——真意趣。
蘇子一生,抱風邀月,喜山樂水,明月星辰皆為詩料,山水萬物都成華章。他與自然和諧親厚,渾然一體。再看今之教育,孩子親近自然、融入自然的時間何其少。作家王開嶺在《消逝的“放學路上”》一文中曾嘆惋,自然是孩子成長路上最肥沃的土壤,連放學路上都消逝了,現(xiàn)在的孩子成了沒有“放學路上”的一代。而我們組織再多的所謂春游、秋游,也無非是一包零食去,一袋垃圾回的浮光掠影的形式罷了。
公元1079年,43歲的蘇軾因作詩“謗訕朝廷罪”被貶黃州。一日,他與長子蘇邁談古論今,父子二人竟考證起鄱陽湖畔石鐘山的名稱由來。蘇邁從《水經(jīng)注》等古書中找出諸多言論予以佐證,蘇軾認為不可人云亦云妄下結論,必須實地考察求證。此疑竇一懸就是五年,直至公元1084年,才得以水落石出,故而有了恣意汪洋的《石鐘山記》:
因笑謂邁曰:“汝識之乎?噌口者,周景王之無射也,窾坎鏜鞳者,魏莊子之歌鐘也。古之人不余欺也!”
事不目見耳聞,而臆斷其有無,可乎?酈元之所見聞,殆與余同,而言之不詳;士大夫終不肯以小舟夜泊絕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漁工水師雖知而不能言,此世所以不傳也。而陋者用以斧斤考擊而求之,自以為得其實。余是以記之,蓋嘆酈元之簡,而笑李渤之陋也。
蘇子是親近自然、知行合一的踐行者。
蘇子自云:“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兒。眼前見天下無一個不好人。”僧侶和尚、黎民百姓、達官貴胄乃至山水自然,他自有神交,均有往來。交游廣闊的他,廣博胸懷中,純?nèi)灰活w淳樸平等心,不為名利階層所羈絆。他那視眾生平等的闊達情懷,是對傳統(tǒng)觀念“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的徹底顛覆,是對現(xiàn)行尖子教育的絕對搖撼。當所有人怕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時候,何曾想到蘇子卻自嘲一笑:人皆有子盼聰明,我為聰明誤一生。但愿我兒愚且魯,無風無險到公卿。
蘇子是博愛教育、平等教育的先行者。
可佩的蘇子,詮釋了教育之精髓所在——親近自然、知行合一,眾生平等皆博愛。
身為師者,最愛引領學生跟著這個有趣的老頭,縱情馳騁于其飛揚的詞賦之間——讀“大江東去”,讀“明月幾時有……”談笑間,消沉之意灰飛煙滅;俯仰間,蓬勃少年意氣風發(fā)。我多么愿意,在學生心田撒下蘇子式的種子——積極樂觀、豁達開朗;我多么樂意,在學生生命中灌溉一股堅韌浩然之氣——不計得失、堅韌通透。
每每聽聞自戕性命的少年悲劇,扼腕嘆息之余,我總在想,倘若讀一讀蘇子,會不會在泥沙俱下的生活之外,看到悄然萌發(fā)的新綠?在山重水復疑無路之際,找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明朗呢?那個寧可斷命也不肯斷發(fā)的跳樓小女生,她的眼中只有那三千煩惱絲。藍天白云不入眼,清風明月不動心,蟬鳴蟲唱不悅耳,滿心滿懷只有一個“我”——小小的我、狹隘的我,只因“我執(zhí)”才會稍不順遂便走極端。我們倡導了多少年的生命教育、生活教育、挫折教育,在現(xiàn)實面前多么不堪一擊。倘若將蘇子移植于學生的思想靈魂中,引導學生走進蘇子,感受蘇子,常想蘇子。想想他跌宕沉浮的人生,毀譽交織的生活;想想他頻頻往返于廟堂與江湖之間,擁有諸多“莫須有”罪名卻坦然應對,達然生活;想想他直面坎坷、笑迎睚眥的人生態(tài)度,對比之,思考之,從而發(fā)現(xiàn)另一個自己,繼而超越苦難,凌駕于生活之上,才會百折不撓的繼續(xù)笑傲塵世?。∈澜缫酝次俏?,而我報之以歌。
蘇子,是一個璀璨的符號,是精神強韌的高效藥。當我輾轉異鄉(xiāng),為理想叫囂乎東西,隳突乎南北的時候;當我為職稱評優(yōu)奔波勞碌的時候;當我每每被生活刁難,滋生陰沉心緒的時候,蘇子就那樣巍巍然地穿越蒼茫的時空,通透而達觀地望著,戲謔而理解地笑著。字里字外,看見遼闊;書內(nèi)書外,頓悟人生。蘇子,在最難熬的時光里熬出了最美的篇章;而我,也在難挨的生活里找到了永不絕望的信念。
可敬的蘇子,給教育注入了不絕的生命力——堅韌。
“某現(xiàn)在東坡種稻,勞苦之中自有其樂,有屋五間,果茶十數(shù)畦,桑百余本,身耕妻蠶,聊以卒歲也?!碧K子很會生活,他為自己建造了一個舒適的家——打水井,建魚池,種小麥,忙得不亦樂乎。熱愛生活、享受生活的蘇子,盡管被一貶再貶、再三打壓,卻不改他生活中的真性情、秉性中的大趣味。他是真正與自然、與處境、與自己的內(nèi)心達到了水乳交融的和諧境界。所以,不見其煩、其躁、其怨、其怒、其諍的狹隘之氣。我們看見的是他始終順時知命、光輝溫暖的笑靨,感受到的是他狂放不羈、瀟灑大氣的胸懷,憧憬的是他隨遇而安、遺世而立的氣象。能夠嫻熟地駕馭環(huán)境,不被環(huán)境所左右,不因處境變更而浮沉,是多么難得的一種超能力?相比較那些忙碌碌的追名逐利心,急吼吼的氣急敗壞人,這份靜氣、如此定力多么難得。喧囂浮躁的現(xiàn)世,蠅營狗茍,熙熙攘攘,皆為浮躁急進的現(xiàn)狀所左右。甚至,孩子的世界也無法幸免??傆写嗳醯纳诜謹?shù)的猙獰下凋零;總有爛漫的笑臉在名次的枷鎖下凍結;總有純良清實的秉性在追逐名利中扭曲。到處都是不快樂的孩子在不快樂地成長著,及至成人仍然不快樂,早早為悲劇人生奠好了基。忙著追逐泡沫式的虛浮,丟失了靜心生活的寂然之氣,一味奔跑,卻忘記了奔跑的目的,忘卻了生活的本質。倘若,在孩子們靈透純真的青蔥歲月,引導他們誦讀蘇子的詩詞歌賦,感受蘇子跌宕起伏卻豪放曠達的一生,那么,人類前行的步伐會不會更加穩(wěn)健從容一點,幸福生活的內(nèi)涵會不會更為真實平靜一些,各自或高或低的心智會不會更加豐饒平和一層。既然放不下情感的羈絆,那就“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既然躲不過人生的苦雨,那就仰天高歌“何妨吟嘯且徐行,一蓑煙雨任平生”;既然逃不掉生命的桎梏,那就“且將新火試新茶。詩酒趁年華”;既然甩不開塵世的忙碌,那就“抽空作個閑人。對一長琴,一壺酒,一溪云”……
當你自覺懷才不遇,牢騷滿腹之時;當你怨氣沖天,怒容滿面之際;當你營營役役,奔逐名利之余,讀一讀蘇子吧!你會頓悟,如何做一個純粹的人,如何達觀的生活,如何不辜負自己走完這斑斕曲折的人生。
可親的蘇子,給人生送去了禪意的芬芳——樂活。
這樣可愛可佩、可敬可親的一個有趣老頭,讀他千遍都不厭倦。做一個蘇子式的豁達老師,以一種積極明朗的個性引領學生;做一個蘇子式的有趣之人,以一顆柔韌喜悅的誠心擁抱生活;做一個蘇子式的睿智女子,以一種大度通達的姿態(tài)走向未來。
行文至此,愛煞蘇子,真想穿越到北宋,幻作蘇子身旁那名喚作朝云的小妾,順便也嗅一嗅彌漫于他生活中的芬芳禪意,做一個真性情、通達觀的有趣之人。
雖屬戲言,然心向往之。
(作者單位:廣東中山紀念中學三鑫雙語學校)
責任編輯 李 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