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氣的觀念和思想屬于整個華夏民族所有,但道家關于氣的論述對華夏美學影響尤大。它在由哲學范疇向審美范疇的轉化過程中,其藝術內涵越來越豐富。它以宇宙生命為依歸的萬物一體觀孕育了中國古代的審美意識,對美學理論和藝術創(chuàng)作產生了重大的影響。本文將從這一角度對室內空間設計進行初步闡釋。
[關鍵詞] 氣 空間 意境
氣論是中國文化有別于西方文化的一個重要方面,元氣論最早來源于哲學,它在由哲學范疇向審美范疇的轉化過程中,其藝術內涵越來越豐富。① 在中國氣論發(fā)展史上,對氣的本質和特性,有種種說法,但占據主導地位的是這樣一種觀點:氣是無形無象、“充盈大宇而不窕”、永無止息地化生萬物的細微物質存在。這事實上也就是氣概念的基本內涵。氣在先秦哲學中就是一個本體范疇,“大虛無形,氣之本體”,道家認為宇宙本體之氣,必是“無形”、“無象”的?!肚f子·至樂》云:“氣變而有形,形變而有聲?!鼻f子在《知北游》中提出著名的一氣“聚散”說,“人之生,氣之聚也。聚則為生,散則為死?!薄胺部蔂罱杂幸?,凡有皆象也,凡象皆氣也?!雹?/p>
元氣論對華夏美學的影響既深且廣,如果擇其大者,則突出表現為華夏美學對于宇宙生命力的禮贊,對宇宙本體的追求以及標舉空靈、講究藝術等,在室內空間設計中也有諸多體現,在此先對空間和空間設計這一組概念進行解釋。
空間這一概念可以追溯到陸九淵的《象山全集》:“四方上下曰宇,往古來今曰宙?!薄坝睢笔侵缚臻g,“宙”是指時間,宇宙是包括時空在內的整個世界。③又據清代顧炎武提出:“盈天地之間者皆氣也?!雹诳隙ā皻狻笔俏镔|性的實體,世界萬物的存亡皆由“氣”之聚散而成,因此可以理解為:室內空間的形成既包括我們肉眼能看到的上下四圍的六個面,也包括盈于這“盒子”中的“氣”,這樣的虛實結合才形成了一個完整的室內空間。而室內空間設計則是對這原有的空間進行二度創(chuàng)造,這一過程是技術與藝術的結合,是功能與審美的統(tǒng)一。在物質文化日益豐富的今天,室內空間設計在滿足人使用的功能外,更多追求的是一種精神享受,由此可見,藝術性在室內空間設計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創(chuàng)造室內空間的藝術性是以形式美法則和室內設計原則為依據的,綜合運用室內環(huán)境構成要素創(chuàng)造出能夠解析人的精神世界并賦予強烈藝術氛圍的室內時空環(huán)境。古今中外,對這一形式美法則的研究不乏其數,而我則把這種法則和規(guī)律理解為空間中的“氣”,具體來講就是物物之間的關系以及物與人之間的關系,只有處理好這些關系,才能氣勢流通,空間才會靈動,賦予它生命力,才能像一首美妙的音樂緩緩流出,感動人心。
物物之間的關系即空間中界面之間的關系,以及原建筑空間與后期陳設的關系,在設計上追求一種整體的審美方式。整體就必須“合”,“和合”在本質上就是陰陽的和合、虛實的和合;就是對立統(tǒng)一,即矛盾雙方的相互依存和互補?!皩嵦幹?,皆因虛處而生?!雹?華夏美學在堅持“虛”乃“氣”之本體的基礎上,強調藝術創(chuàng)作中巧妙處理“虛實相生”關系的重要性。這與中國古典哲學中對氣的看法密切相關。在氣論哲學看來,氣作為世界的本源,是以“無”為本的,氣雖然必須通過有限的物象來表現,但有限的物象并不能完善地體現本體之氣。因此,要創(chuàng)造虛實統(tǒng)一的意境來捕捉和追求那作為宇宙本原的氣。而 “虛”作為“實(有)”與“氣(無)”的中介,既能通過 “實(有)”來表現,又能縮短“實(有)”與“氣(無)”間的距離。光與影就是室內空間設計中一對主要的虛實關系。圖1,圖2是日本著名建筑師安藤忠雄的代表作:光之教堂。建筑物由一個混凝土長方體和一道與之成15度橫貫的墻體構成,廊道兩側為素面混凝土墻,頂部由玻璃拱與H型橫梁構成,廓道前后沒有墻體阻隔,新鮮空氣自由地在這個空間中穿行,其末端是綠色的樹木和遙遠的海景。透過毛玻璃拱頂,人們能感覺到天空、陽光和綠樹。教堂內部的光線是定向性的,而不同于廊道中均勻分布的光線,教堂內部的地面愈往牧師講臺方向愈稱階梯狀下降。禮拜堂正面的混凝土墻壁上,留出十字形切口,呈現出光的十字架。建筑內部盡可能減少開口,限定在對自然要素“光”的表現上 。十字形分割的墻壁,產生了特殊的光影效果,使信徒產生了一種接近上帝的奇妙感覺。光之教堂由混凝土做墻壁,除了那個置身于墻壁中的大十字架外,并沒有放置任何多余的裝飾物。安藤忠雄說,他的墻不用掛畫,因為有太陽這位畫家為他作畫。
把自然光線引入到室內,巧妙地和周圍的實體構成一個整體,十字形的光灑落在地上,讓整個空間鮮活靈動起來,大自然本身具有的震撼力是任何裝飾所不能企及的。
物物之間的關系還表現為陰陽之間的關系。陰陽剛柔并行而不容偏廢,有其一端而絕亡其一,剛者至于債強而拂決,柔者至于頹廢而暗幽,則必無與文者矣。同中國古典美學一致,室內空間設計也強調剛柔相濟。在室內空間設計中,正形可以理解為陽,負形為陰,一個成功的設計必然存在這樣的形體。圖3是一個餐廳一角,在設計界面上運用了蘑菇這一元素進行設計。吊頂和燈具都是正形的蘑菇,而墻體上的鏡面都是負形的蘑菇,正負形的圖案折合即形成一個整體。
在氣論哲學中,“氣”不僅是構成萬物的本體,是物與物之間相互作用的中介,也是物與人之間的中介。主體和客體間的相互作用是一個“感”的過程,“人”與 “物”的本體即天、道、氣,因此,“感”與“物”之間即天與人的關系,氣與氣的關系。這是一種主體超越自身而與外在物象的有限存在從而與天、道、氣渾然合一的“大美”境界,具有一種靈性之氣。在進行室內空間設計時,創(chuàng)作主體會下意識地把自己的審美觀念融入到設計之中,因此空間就有了“人氣”從另一個角度來說也是設計者個人氣質的體現,主體和客體在此時具有同一性,相互融合。
韻味之氣應該是一個作品的最高境界,凡優(yōu)秀的作品無不在追求一種精神上的韻致,即“意境”的創(chuàng)造?!耙饩场北臼侵袊鴤鹘y(tǒng)藝術所追求的境界,是情與景的交融、意與象的統(tǒng)一?!胺矔嫯斢^其韻”,“韻”實際上是指精神、性情,它使作品在平淡中含有意到而筆未到的深度,是超越線條之上的精神意境。⑤ 將此美學理論運用于室內空間設計,則可創(chuàng)造出具有豐富內涵的室內意境空間。
物物之間的關系和物人之間的關系在整個室內空間設計的過程中是相互通融,有機統(tǒng)一的。氣脈強調的是作品的流動貫通,特別是內在的精神邏輯,而不僅僅指作品的外在章法?!皻狻笔怯钪嫒f物的本體和生命,也是藝術作品“風姿神貌”的本體和生命,同時又是對審美主體生命力和創(chuàng)造力的總體概括,體現著宇宙生命的生機活力,是一種空無一物而又涵蓋萬有的天人合一的境界形態(tài)。
參考文獻:
[1]陳德禮.氣論與中國美學的生命精神[J].北京大學學報,1997.
[2]陳清.中國哲學史[M].北京: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2000,1.
[3]左克厚.中國美學[M].上海:同濟大學出版社,2007,3.
[4]李勝利.氣論與中國古典美學[J].復旦學報,1994.
[5]蕭湛.生命.心靈.意境[M].上海:上海三聯書店,2006,2.
作者單位: 西安醫(yī)學院 陜西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