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幾十年,不論怎樣折騰,搞出多少花樣,說到底,其實都是在為了一些紙、圍繞一些紙而打轉轉。這些紙,說輕可以輕如鴻毛,說重也可重如泰山;你可以看透,也可淡化,但卻無論如何離不開這些紙。
“出生一張紙”,這是我們的出生證,從這一張紙開始,每個人便有了或長或短、或平淡或偉大的一生。最后,根據(jù)我們的人生成就大小、貢獻如何,這張紙或被送進廢品站里廢物利用,或放在歷史博物館里供人瞻仰紀念。
“文憑一張紙”,如果從小學讀到博士畢業(yè),大約需要20多年,便占到了人生的三分之一。也見過一些中年人,為提拔、晉職所需,都大半輩子過去了,還在為文憑而奔波。因為“一張文憑,仿佛有亞當、夏娃下身那片樹葉的功用,可以遮羞包丑;小小一方紙能把一個人的空疏、寡陋、愚笨都掩蓋起來?!?/p>
“婚姻一張紙”,有的寫滿了甜蜜與幸福,恩恩愛愛,白頭到老,還約定了下輩子;有的寫滿了苦惱與無奈,爭爭吵吵、打打鬧鬧了一輩子;還有的干脆勞燕分飛,各奔前程,把結婚證換成離婚證;也有的結了離,離了結,結了再離,光這一項就鬧了好幾張紙。
“做官一張紙”,自然是指委任狀、任命書之類。做官的人,無不希望“天天向上”,仕途順暢,無奈僧多粥少,橋窄路擠,競爭自然難免,手段也很難文明。政府任官,百姓選官,無非要求官員一要干事,二要干凈,一個官員不論大小,都有畫句號的那一天,但愿你的這張紙上寫滿優(yōu)良記錄。
“金錢一張紙”,誰也少不了,是我們生活質量的前提和保證,但撈得太多也沒用處,或許會反受其害,因而尤需記取“君子愛財,取之有道”,不做金錢的奴隸。倘若為了這張紙,貪污受賄,坑蒙拐騙,販毒走私,殺人越貨,最后很可能會把這張紙換成一紙判決書,成為“人為財死,鳥為食亡”的又一例證。
“病歷一張紙”,這張紙大伙都唯恐避之不及,但誰也少不了。年輕時,體壯如牛,不知生病為何物。不知什么時候起,我們開始有了病歷,上面的內容越來越多,越來越復雜,進醫(yī)院比進商店更頻繁,打針吃藥成了家常便飯。沒辦法,積勞成疾,運轉幾十年的機器該維修了。既然在所難免,那就持達觀態(tài)度,“既來之,則安之吧”。
“悼詞一張紙”,這是蓋棺定論的最后一張紙,為了讓家屬滿意,逝者安息,這張紙也不可或缺,且大有講究。逝者家屬無不希望寫得好一些,執(zhí)筆部門也都善解人意,盡力“妙筆生花”,好在大家也都不計較了,寬容悼詞里的溢美之詞,再刻薄的人也不缺這種“風度”。
(摘自《雜文選刊·上旬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