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中央電視臺“共同關注”欄目在進行劉翔傷情報道的時候,劉翔受傷的是右腳,結果在中央電視臺的新聞圖片中,劉翔居然離奇地變成了左腳打了繃帶。對此,“共同關注”節(jié)目組終于在8月11日下午對此事做出回應,在節(jié)目的官方微博上正式道歉。
也許,中央電視臺此次“烏龍報道事件”系個案,無需苛責。但一句道歉,顯然不能代替應有的反思。否則,指不定哪天這種“烏龍新聞”還會出籠,到那時,最后受傷的還是觀眾。我們知道,新聞的真實性來不得半點瑕疵?!爸谱魅藛T為使圖片關鍵信息不被主持人和手語翻譯遮擋,將該圖片做了處理”的說法,在這里顯然有些蒼白無力。更讓人糾結的是——中央電視臺對新聞的這種“技術處理”是不是常態(tài)?還有,即使是某個編輯出錯,那么把關人呢?
誠然,隨著新聞采編技術的發(fā)展,編輯記者越來越能得心應手地處理新聞素材。但值得警惕的是,無論采編技術多么高超,我們都不能用技術手段來隨意改變新聞的真實性。還記得曾經轟動一時的“劉羚羊”事件:作為青藏鐵路與可可西里野生藏羚羊和諧相處的重要見證,照片《青藏鐵路為野生動物開辟生命通道》曾榮獲“2006CCTV年度新聞記憶年度新聞圖片”銅獎。但此后卻被敏感的網友發(fā)現拼貼造假痕跡,一時間,公眾稱圖片作者劉為強為“劉羚羊”,成了虛假新聞的代名詞。
其實,無論中外,對新聞真實性的要求,都是編輯記者職業(yè)道德和新聞理念的核心要素。清華大學新聞學院教授劉建明就曾說:“新聞中的事實必須是客觀事實的再現,而不是隨意表達的一般印象。”在此次中央電視臺報道劉翔腳傷的“烏龍事件”中,正是這種“隨意”表達,導致了這條荒誕“烏龍報道”的出爐。雖說這起事件中,報道的主要事實是真實的,但制作人員的隨意編輯,卻讓新聞的真實感徒增了幾多笑料。
可以想見,當嚴謹的新聞碰上隨意的制作時,公眾怎能不受傷?新聞媒體需要從這起事件中反省自己:讓以后的報道遠離“烏龍”,回歸本真。
(摘自《中國新聞出版報》 作者:李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