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珍 院海燕
據統(tǒng)計,在醫(yī)院內尿路感染的病例中,75% ~85%由導尿管引起[1],長期留置尿管的菌尿發(fā)生率幾乎達100% ,而且有多菌叢生長[2]。近年許多學者對導尿管相關尿路感染(CAUTI)現狀進行了多方面的研究[1-3]。報告如下。
顧克菊等[3]研究認為ICU留置尿管患者中泌尿道感染病原菌以革蘭陰性菌為主,占56.3%,真菌占29.5%,革蘭陽性菌占14.3%,腸菌科中大腸埃希菌產超廣譜B內酰胺酶(ESBLs)株檢出率53.1%,肺炎克雷伯菌37.5%,未出現耐萬古霉素腸球菌。Ong等[4]揭示革蘭陰性菌(大腸桿菌、弗氏檸蒙酸菌等)具有一種3型菌毛,可導致導尿管細菌生物膜的形成,使細菌能繼續(xù)在管道壁上繁殖??咕幬镫y以進入生物膜,使尿路感染成為臨床上難治性感染。
尿細菌培養(yǎng)是診斷有無尿路感染的重要指標,準確率為80% ~96%[1]。標本取無污染的中段尿。尿培養(yǎng)細菌計數超過105/ml可診斷為菌尿,但用導尿管取尿或導尿管留置時,細菌數超過102/ml也可診斷。
3.1 插管方法 導尿為侵入性操作,如果操作過程中手法不正確或動作粗暴及易損傷尿道黏膜,破壞了尿道黏膜的完整性,失去屏障保護功能,使細菌容易入侵和繁殖。
羅琴[5]報道,導尿包里自帶的潤滑棉球大多是石蠟潤滑液,如果用0.5%碘伏棉球作為潤滑液導尿,可以減少尿菌發(fā)生率。關偉麗[6]認為一次性導尿包里有的自帶液體,也有不帶液體,故在導尿管的液囊內注入的液體就包括滅菌蒸餾水、無菌注射用水、0.9%氯化鈉溶液、葡萄糖液等。但0.9%氯化鈉溶液和葡萄糖屬于晶體溶液,在囊內易形成結晶使囊內液體抽出減少造成拔管困難,從而損傷尿道引起感染。湯國嬌等[7]認為囊內注入的液體量不一定是固定不變的,因性別不同而變化,尿道的生理解剖結構不同,對尿管耐受性就有差異,通過觀察發(fā)現男性患者最佳注水量為7~10 ml,女性患者最佳注水量為10 ml~ 15 ml。
3.2 尿管留置時間 陳云霞[8]調查發(fā)現,當天插尿管發(fā)生尿路感染占4.1%,留置3、7、11 d,尿路感染的發(fā)生率分別為11%,26%,72%。一項研究表明,導尿管留置時間是尿路感染的重要危險因素,留置導尿時間≥15 d者,其尿路感染率為100%[9]。由此可見,尿管留置時間越長,感染率越高。故每天要評估尿管留置的必要性,盡早去除尿管,降低尿路感染發(fā)生率。
3.3 抗生素的使用 王學榮[10]調查ICU患者留置尿管感染率時發(fā)現,尿路感染患者均在第1~119 d不同程度接受全身性抗生素治療,而尿路感染多發(fā)生在用抗生素后即住院第7~60天。感染病原菌大多數對常用抗生素產生耐藥性,這說明抗生素的使用與尿路感染有相關性。抗生素雖可防治感染,但細菌易產生耐藥性,抗生素要合理應用。
3.4 患者自身原因 重癥醫(yī)學科患者病情危重,臥床時間長,自身的免疫功能降低,尤其老年患者,導尿管插入,破壞了正常的黏膜防御屏障,故容易引發(fā)尿路感染。王學榮[10]調查發(fā)現女性占尿路感染率的14%,男性占尿路感染率的3.8%,其發(fā)病率女性高于男性。這是由于女性尿道短,且與肛門的距離近,容易感染細菌,特別是容易感染腸道正常寄生的大腸桿菌。
4.1 嚴格掌握適應證 重癥醫(yī)學科經常用留置導尿解決尿失禁和記錄出入量問題,但留置尿管就有尿路感染的風險,所以我們要改變觀念。尿潴留患者,可以先試用如下的護理干預方法,如按摩小腹、熱敷外陰部、聽流水聲等,反復多次無效后再考慮插尿管,插入尿管后要及時評估,盡可能早拔除。
4.2 加強留置導管的護理
4.2.1 導尿的操作者必須經過培訓,嚴格執(zhí)行無菌操作技術,操作手法、力度和角度以及操作時間都要嚴格把握,避免動作手法粗暴和反復多次插入,以免機械性損傷尿道黏膜。
4.2.2 保持集尿系統(tǒng)的密閉性,減少分離尿管與尿袋接頭的頻率,是減少感染的重要原因 。現在臨床上使用的抗返流引流袋,以及ICU使用的精密儲尿器每周更換一次,改變了普通引流袋每天更換的頻率。導尿管及集尿袋應妥善固定,保持引流通暢,避免扭曲受壓。
4.2.3 每日兩次進行尿道口和整個外陰部的消毒和清潔,尿管護理使用溫開水與其他消毒劑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且患者舒適感增強[8]。故有些醫(yī)院就使用溫開水做日常的尿管護理。
4.2.4 患者排便后要及時清洗會陰部,保持會陰部清潔干燥,防止腸道細菌的感染。禁飲濃茶和咖啡,預防結石的形成,同時給予患者整體評估如體溫、尿的顏色,尿的絮狀物,尿道口的分泌物等。一旦發(fā)現尿液有混濁現象或感染跡象,要及時進行尿路感染病原菌及其耐藥性監(jiān)測。
4.2.5 尿管的更換頻次,基礎護理教科書上是每周更換,但隨著醫(yī)療材料的更新,現在使用的硅膠尿管使用說明有2周更換,也有1個月更換,還有研究報道只要尿管通暢可以長期保留不用更換。
4.3 合理使用抗生素 加強抗生素使用規(guī)范化管理,臨床醫(yī)師使用抗菌藥物之前,應有病原學檢測依據,避免盲目使用。
4.4 膀胱沖洗 臨床上常采用預防式的膀胱沖洗,以達到清潔膀胱,稀釋尿液,清除沉淀物,防止導尿管堵塞,預防感染的目的。有報道認為,膀胱沖洗組和非沖洗組尿液細菌培養(yǎng)陽性率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2組感染致病菌構成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11]。提示膀胱沖洗雖消除了一部分尿路感染,但是沖洗液對膀胱壁產生機械性損傷,膀胱黏膜受損,操作時護理人員無菌觀念差、操作方法不當,沖洗時尿管腔的尿逆流入膀胱,醫(yī)療用品消毒不嚴等,這些因素又會引起新的尿路感染。故大部分研究者不主張生理膀胱沖洗,在患者病情允許的情況下,鼓勵其多飲水,飲水量1 500~2 000 ml/d,保持尿量每日>1 500 ml,達到自然沖洗的目的。必須膀胱沖洗時,要嚴格無菌操作,保持導尿系統(tǒng)的密閉性等,注重各個環(huán)節(jié),以減少感染。
4.5 重視醫(yī)護人員手的清潔和消毒 醫(yī)護人員的手是交叉感染的傳播媒介,認真洗手是對患者和醫(yī)務人員雙向保護的有效手段,是控制醫(yī)院感染的一項重要措施,
1 熊翠歡,杜萍.176例經尿道前列腺電切術患者的圍術期護理.右江醫(yī)學,2009,37:368-369.
2 丘彩蘭.預防留置導尿患者尿路感染的原因分析與預防.廣西醫(yī)學,2008,8:1192-1193.
3 顧克菊,王雪文,鐘秀君,等.ICU病人留置尿管相關尿路感染病原菌分布及預防,2009,23:2870.
4 Ong CL,Ulett GC,Mabbett AN,et al.Identification of type 3fim briaeinuro pathogenic Escheri chiacolir evealsar oleinbiofilmformation.J Bacteriol,2008,190:1054-1063.
5 羅琴.預防顱腦損傷昏迷病人留置導尿致尿路感染的護理.中國保健,2008,16:1301.
6 關偉麗.孕婦術前兩種留置尿管固定氣囊方法的效果觀察.吉林醫(yī)學,2009,30:1187-1188.
7 湯國嬌,魏清鳳,何璐,等.術前留置雙腔導尿管囊腔內最佳注水量的探討.護士進修雜志,2010,25:678-679.
8 陳云霞.留置導尿患者引起尿路感染的原因分析與護理對策.護理實踐與研究,2007,4:18-19.
9 劉丁,陳萍,成瑤.留置導尿管病人泌尿道感染的前瞻性研究.中國感染與化療雜志,2007,6:432-434.
10 王學榮.重癥監(jiān)護病房醫(yī)院尿路感染調查及護理.華北煤炭醫(yī)學院學報,2009,11:170-171.
11 梁鼎英.膀胱沖洗對保留導尿尿路感染的影響.現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0,19: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