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晶晶
青霉素作為抗菌藥物類已廣泛應用于臨床,常見不良反應為皮膚過敏及血清樣反應,嚴重時出現(xiàn)過敏性休克等[1],但中樞神經毒性反應(又稱青霉素腦病)臨床上極為少見,近期我院收治了青霉素引起中樞神經系統(tǒng)毒性反應癥狀患者1例,現(xiàn)報道如下。
患者,男,68歲。主因慢性支氣管炎收入我科,既往體健,否認藥物及食物過敏史,無癲癇樣發(fā)作史。查體:T 36.5℃,P 113 次/min,R 26 次/min,BP 154/82 mmHg。神志清楚,精神萎靡,口唇稍發(fā)紺。頸軟,氣管居中,甲狀腺不腫大。桶狀胸,雙肺呼吸音粗,雙肺底聞及少許細濕啰音及哮鳴音。血常規(guī):WBC 15.8×109/L。遵醫(yī)囑嚴格按照皮試液配制方法配制好青霉素皮試液后,給患者做皮試,20 min后觀察皮試結果為(-)。予“NS 100 ml+青霉素800萬U靜脈輸入,2次/d”抗感染等對癥處理,患者輸液后無不適。第2 d予常規(guī)輸液,在輸入青霉素30 min后患者出現(xiàn)不自主點頭,四肢陣發(fā)性肌肉痙攣及抽搐,并伴意識障礙??紤]為青霉素腦病。立即停止輸注青霉素,更換輸液器,予5%GS 100 ml靜脈輸入,給予地塞米松10 mg靜脈注射,鹽酸異丙嗪25 mg肌內注射,抗過敏治療。置患者平臥位,吸氧3 L/min,遵醫(yī)囑給予安定10 mg肌內注射,解痙,鎮(zhèn)靜。詢問患者家屬得知,患者由于著急輸液完后去做其他檢查,自行調快輸液速度,以前從未快速輸注過此藥。經治療后患者肌肉痙攣及抽搐癥狀消失,意識恢復正常,無任何后遺癥?;颊呓浉挠妙^孢類抗菌藥物治療后病情好轉出院。告知患者及家人今后禁用青霉素類藥物,以免造成意外。
青霉素中樞神經毒性反應一般發(fā)生在用藥后24~72 h,通常青霉素僅有少量通過血腦屏障,但用量過大,靜滴速度過快時,藥物可迅速進入腦組織,干擾正常的神經功能[2]。臨床表現(xiàn)為反射亢進、知覺障礙、幻覺、抽搐、昏睡、肌痙攣等,稱之“青霉素腦病”。患者過敏癥狀在臨床上較少見,因此我們臨床護理中護士要掌握藥理知識,熟悉藥物的副作用,嚴密觀察患者用藥后的反應,加強巡視,多向患者交待輸液時的注意事項,及時有效的實施搶救,降低醫(yī)療事故發(fā)生率。
[1]田 麗,丁 艷.青霉素引起胃腸道過敏癥狀1例[J].齊魯護理雜志,2010,16(5):22.
[2]宋伯松.大劑量青霉素G可致小兒中樞神經系統(tǒng)毒性反應[J].社區(qū)醫(yī)學雜志,2006,4(9下):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