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小燕
(西北師范大學,甘肅 蘭州 730070)
略論張煌言詩歌特點
高小燕
(西北師范大學,甘肅 蘭州 730070)
張煌言不僅是明朝末年著名的抗清英雄,也是一位重要的遺民詩人。擬通過對煌言詩的詩史本質、感情基調、用典和意象四個方面的探討分析這位詩壇大家的詩歌創(chuàng)作特點。
詩史本質;沉郁悲壯;用典;意象
明末,雄踞關外的清兵揮師南下,將戰(zhàn)火燒遍整個中國,民不聊生,各地紛紛起義,在這曠日持久的抗清斗爭中,涌現(xiàn)出無數(shù)民族英雄和愛國志士,張煌言就是其中的一個。張煌言(1620-1664),字玄著,號蒼水,浙江鄞縣(今寧波市)人,“自舞象(男子15-20歲)”“輒好為詩歌?!雹俚K因國難,創(chuàng)作的大量詩歌遺失“長篇短什,與疏草代言,一切皆付之兵燹中?!雹傩掖嫦聛淼臑槠浔焕г谂R門小島時(1662年)整理的殘稿,有詩詞三卷,名《奇零草》。而其散軍后所做詩歌,被后人收集刊印為《采薇吟》。這兩部集子僅收集了他殘存的部分詩歌,但我們仍能從這些作品中看出煌言詩的一些特點。
詩史是我國古典詩歌的一個優(yōu)良傳統(tǒng),值風云易代的明末涌現(xiàn)了大批以詩寫史的作家,他們的詩作反映民間疾苦,描寫反抗民族壓迫的戰(zhàn)斗生活,張煌言的詩幾乎全都是這類內容。其詩歌最重要的特點就是尊重史實,作為一個抗清斗爭的見證者和參與者,他用自己的史筆忠誠地記錄了明末清初那段歷史,這些詩作甚至成為后世研究明末歷史的重要參考史料。張煌言詩中的人物經(jīng)后人的考略,證實多有其人其事。
“煌言作品被譽為詩史,首先在于其詩歌是一幅天然的歷史圖卷,許多歷史事件都表現(xiàn)在他詩歌中?!雹诨脱栽姼柚标悤r事,再現(xiàn)了明清之際江浙一帶抗清的史實。清代全祖望就認為“尚書之集,翁洲,鷺門之史事所征也。”③順治二年,清軍攻陷南京,時為舉人的張煌言與前明刑部員外郎錢肅樂起義。順治九年,定西侯張名振圍攻漳州,煌言作《我?guī)焽目?,余過覘之,賦以志慨》。順治十年,煌言《閩南行》《入?yún)恰贰T谇皟纱喂ラL江無果后,于順治十一年會定西侯軍第三次入江,掠瓜洲,《師次燕子磯》,但終因勢單,還軍與浙。順治十五年,煌言與鄭成功聯(lián)軍八萬從舟山出發(fā),數(shù)戰(zhàn)數(shù)捷攻破鎮(zhèn)江。順治十六年,張煌言與鄭成功分兵兩路攻入長江,《師次蕪湖》,半月之內招降了徽州、寧國、池州、太平四府,二十四縣開城請降,《姑蘇既下,和州、無為州,及高淳、溧水、溧陽、建平、廬江、舒城、含山、巢縣諸邑相繼來歸》,軍威大振。但已亥長江之役終因鄭成功部指揮失敗,損失慘重,被迫退軍,煌言孤軍作戰(zhàn),拒絕投降??滴跞昶扔谛蝿?,煌言解散義軍,在抗清義士的幫助下,歷盡艱難才回到浙江寧海,濱海居民聞之《生還》皆痛哭流涕。后《被執(zhí)過故里》終是遇害?;脱缘拿\與南明王朝的命運緊密相連,他的抗清復明的戰(zhàn)斗過程即是南明王朝絕望的掙扎。煌言詩的詩史本質,還在于他關注戰(zhàn)亂流離時期,個人家庭和民族國家的命運。詩歌描寫戰(zhàn)亂給家人帶來了沉重的災難,“鐺釜原兼絕,機梭亦屢空”描寫辛苦嘆閨中的現(xiàn)狀;《擬答內子獄中之寄》因自己連累妻兒入獄,感到慚愧,亦能見其柔情。
煌言極其推崇有詩史之風的杜甫,道“少陵當天寶之亂,流離蜀道,不廢風騷,后世至今名為詩史?!币笞约旱脑娨惨八冀杪曉?,以代年譜?!笨梢娀脱砸颜J識到詩歌的現(xiàn)實功用,自覺的以史筆來反映現(xiàn)實。因此,他的詩更加血肉飽滿,展現(xiàn)更為廣闊的社會歷史畫面。煌言詩以詩記史,以詩證史,從這個方面來說,煌言詩堪與杜詩相媲美。②
煌言自丙戌浮海后,無時無事不“憂國思家,悲窮憫亂”,描寫民間疾苦,關注民族國家命運,反映抗清斗爭為其詩歌的永恒的主題。這些詩作慷慨激昂,表現(xiàn)了煌言忠貞不渝的愛國情操,既是一部抗清斗爭的血淚史,又是一曲蕩氣回腸的正氣歌,蘊含著動人的悲壯之美。④以《辛丑秋,虜遷閩浙沿海居民,壬寅春,余亦艤棹海濱,春燕來巢于舟,有感而作》為例。
去年新燕至,新巢在大廈;今年舊燕來,舊壘多敗瓦。燕語問主人,呢喃淚盈把。畫梁不可望,畫舫聊相傍。肅羽恨依棲,銜呢嘆飄蕩。自言昨辭秋社歸,北來春社添惡況。一處靡蕪兵燹紅,朱門那得還無恙!最憐尋常百姓家,荒煙總似烏衣巷。君不見,晉室中葉亂五胡,煙火蕭條千里孤;春燕巢林木,空山啼鷓鴣。只今胡馬復南牧,江村古樹竄鼪鼯。萬戶千門徒四壁,燕來亦隨檣上鳥。海翁顧燕且太息,風簾雨胡為乎。
“辛丑”即順治十八年,鄭成功入臺灣,清為困成功,施行“遷?!闭?,勒令江、浙、閩、粵近海居民內遷,一路燒殺搶掠,沿海幾成廢墟?!叭梢笔强滴踉?,煌言由海路還師浙江,北歸途中見沿岸屋宇坍毀,不禁感慨萬分。詩歌以燕子棲息無所開頭襯托出沿海的荒蕪蕭條?!靶卵唷?、“舊燕”對比,滄桑之感油然而生,對清軍殘暴的憤慨之情流貫全詩?!懊C羽恨依棲,銜呢嘆飄蕩?!薄昂蕖?、“嘆”二字包含著詩人家國生世之感?!白顟z尋常百姓家,荒煙總似烏衣巷?!币痪湟詡裰榉从锰苿⒂礤a的《烏衣巷》,仍教燕子作烏衣巷的見證人,蘊意更深。由現(xiàn)實追溯歷史,并站在這一高度,集中抒發(fā)對外族入侵,家國淪亡的悲憤之情?!拔搴鷣y華”是歷史,“胡馬南牧”卻是現(xiàn)實寫照,都給民族帶來沉重的災難。對燕子的嘆息是對人民流離、江山淪陷、民族歷史厄運的慨嘆。詩歌真實地反映了清初社會的動蕩不安,以五七言的抑揚頓挫,激蕩出一股凜然正氣。
煌言詩還揉鑄了對江山易代之際人民生存處境的憐惜之情,展開了一幅幅“萬戶千門徒四壁”,“煙火蕭條千里孤”,震撼人心的畫卷。他對苦難的人民充滿了同情:“貴賤同一骨,誰為送北邙?!薄鞍г帐欤嗣蛔员??!钡牵鳛橐晃豢骨宓闹臼?,煌言并沒有因現(xiàn)實凄愴哀怨,而是擲地有聲地高呼“萬里陰霾猶未掃,霄漢飛騰奈我何?”“但留大義垂千古,敢問虛名到九重?!薄吧胶涌v破人猶在,試把興亡細較量?!边@樣的豪氣橫放,震古爍今,英雄的錚錚鐵骨,忠肝義膽躍然紙上。
煌言詩是其一生戰(zhàn)斗經(jīng)歷的光輝記錄,無論是對民間疾苦,歷史事件的敘述還是自身情感的抒發(fā),都彰顯出一種悲愴抑郁中的雄壯博發(fā),孤立無語但卻慷慨激昂之情。這種強烈而深刻的情感底蘊正是從煌言濃厚的家國之感,憂國憂民的情懷孕育而來的。全祖望有:“古來亡國之大夫,其音必凄楚郁結,……獨尚書之著述,噌吰博大,含鐘應呂,儼然承平廟堂巨手,一洗亡國之音?!雹萸迦松蚬鈱幐溃骸胺蚬珓C然孤忠,皦如白日。……其詩痛而不摧,郁而愈壯?!瓕崬橛忻饕淮嫖淖郑c正氣歌共垂千古耳?!雹捱@實是煌言詩歌特點的中肯之說。
煌言詩中多運用歷史典故,化用詩句,不僅不顯得突兀,生搬硬套,反而與詩人所要表達的意思非常契合,且又將歷史與現(xiàn)實對照,撫今追昔更好地表達了詩人的感情,也更易引起讀者的共鳴。
煌言善將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熔鑄到自己的詩句中,用典自喻寄托自己的情思,以《被執(zhí)過故里》為例:“蘇卿仗漢節(jié),十九歲華遷。管寧客遼東,亦閱十九年。還朝千古事,歸國一身全。余獨生不辰,家國兩荒煙。飄零近廿載,仰止愧前賢?!痹娙私栌脷v史上,蘇武被俘在匈奴牧羊,漢末管寧避居遼東,都是十九年,自己從順治三年從駕南明魯王到康熙三年被清兵所執(zhí)也亦十九年,不同的是蘇武、管寧最終都是全身而歸,而自己回歸故里時卻成了階下囚。詩人在詩中既有對自己“生不辰”的感嘆,對不能恢復故土,對“前賢”故里的愧念,更是借前賢勉勵自己要不屈大義,不茍活于人間。
煌言也善于化用詩句,將前人的詩句意蘊融入自己的詩中,信手拈來,渾化無跡?!栋籽?,次友人韻》“羽毛自愛天然種,不傍尋常王、謝飛?!被锰苿⒂礤a《烏衣巷》“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陡≯櫷礁匈x》中“天涯知己在”化用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內存知己,天涯如比鄰”?!蔼q自嘆零丁”化用文天祥《過零丁洋》中 “零丁洋里嘆零丁”?!洞航ㄔ乱怪滴⒂晗揄崱分小鞍迪闶栌案嘁恕被帽彼卧娙肆皱汀渡綀@小梅》“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諸如此類詩句雖為化用,但并無模擬造成的呆板陳腐,讀來含蓄有致,貼切自然。
煌言詩中多種意象反復出現(xiàn),例如劍、夢、客等,流露出風云變幻之際,愛國志士波動不平的內心狂潮。全祖望輯云,煌言少“扛鼎擊劍,日夜不息”。而日后從軍,無論是提師北伐,亦或是避虜南征,劍都不離其左右。劍不僅是煌言克敵的兵械,更是其忠貞愛國之心,匡時濟世之愿的寄托。因此,煌言詩中不僅有 “雄劍攜來空顧影”,“孤劍蒼茫十載余”孤立無援的哀嘆;也有“安得一劍掃天狼”,“話到英雄看長劍”,“劍氣終當開日月”慷慨縱橫的英雄豪氣;更有 “正為君恩留一劍” ,“一寸丹心三尺劍”忠君愛國的熱血忠肝?!皦簟币庀笤诨脱栽娭幸彩菍映霾桓F,既有以“夢”入題的《夢內》;又有以“夢”入詩的《三過沙關》《雜感》、;既有實寫也有虛寫,試看《憶西湖》:“夢里相逢西子湖,誰知夢醒卻模糊。高墳武穆連忠肅,參得新墳一座無?!痹娙讼忍搶憠糁杏挝髯雍?,繼而回到現(xiàn)實中:西子湖邊葬有當年的抗金名將岳飛和抗擊瓦剌入侵的于謙,詩人敬仰這兩位先賢,鼓舞自己抗擊外族侵略,希望也能葬在西子湖邊,詩作在虛虛實實中實現(xiàn)了夢與現(xiàn)實的統(tǒng)一。“客”也是煌言詩中出現(xiàn)頻率較高的一個意象,本身充滿了漂泊不定,流離之感,與煌言經(jīng)歷非常契合。“穩(wěn)載客愁愁千斛”,“客愁似瀉廣陵潮”,“孤嶼蒼涼沁客心”,這句詩,句句愁,字里行間透露出詩人抗清道路上的凄涼和孤苦飄零。
煌言詩中 “孤”字運用很普遍,孤城、孤島、孤洲、孤膽、孤燕、孤鴻、孤雁、孤鶴、孤竹、孤影、孤軍、孤忠、孤掌、孤蹤、孤舟、孤情、孤劍,等等。在煌言筆下,幾乎所有的物象都可以冠之以“孤”,這自然和他的心緒密不可分。孤燕、孤鴻可以是作者的自比,孤竹、孤影儼然就是詩人自己,這些詞表面是寫燕鴻,寫竹影,卻個個都是詩人人生道路上孤獨身影的寫照。此外,煌言詩中還有不少冷色調的意象,如白鷗,白草,白發(fā),黃衣,黃云,黃沙,青雀,青山,青云,等,這些詞干凈爽利,凄冷蒼涼,給人以極大的視覺沖擊力,又能喚起人們的聯(lián)想,給詩作以廣闊的想象空間。
明末英雄張煌言以其堅定的抗清立場,贏得了時人和后世的贊譽,清人沈光寧認為煌言“惟宋之文山(文天祥)啻足相似”,他以身殉國的民族氣節(jié),更是在中國歷史上寫下了悲壯的一頁。至于煌言詩,明徐孚遠贊道“其氣昌明而宏偉,其辭瞻博而英多,蓋明堂之圭璧,清廟之賁鏞也?!鼻迦嫱麆t稱其“才筆橫溢,藻采繽紛?!币欢扔⑿鄣娘L采多少遮擋了詩歌的光輝,而今看來煌言的英雄經(jīng)歷反而使他的詩歌更加熠熠奪目。
注釋
①[明]張煌言.張蒼水集[M].上海古籍出版社,第二編,奇零草自序,1985.
②余安元.詩史之風忠烈之情——張煌言詩歌分析[J]. 寧波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6年8月第10卷第4期.
③尚書,張煌言是崇禎舉人,官至南明的兵部尚書。翁洲是今舟山,鷺門是今廈門.
④郭杰,秋芙.明代文學(下)[M].吉林文史出版社.
⑤[明]張煌言.張蒼水集[M].上海古籍出版社,全祖望序,1985:332.
⑥[明]張煌言.張蒼水集[M].上海古籍出版社,沈光寧序,1985:330.
[1][明]張煌言.張蒼水集[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2]余安元.詩史之風忠烈之情——張煌言詩歌分析[J].寧波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6,10(4).
[3]簡案岸.西子湖頭有我?guī)煛獜埳n水抗清救國血灑鳳凰山[J].觀察與思考,2001,12.
ClassNo.:I207.22DocumentMark:A
(責任編輯:鄭英玲)
OnCharacteristicofZhangHuangyan’sPoetry
Gao Xiaoyan
Zhang Huangyan is not only a hero in the late Ming Dynasty but also an famous poet . The article tries to explore the artistic characteristic of Huang’s poems from the aspects of the essence of poetry, the keynote of emotion,and allusion and image as well.
essence of poetry;gloomy tragic style;allusion;imagery
高小燕,碩士,西北師范大學。
1672-6758(2012)12-0112-2
I207.22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