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茂虹
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宣部部長劉云山在新聞戰(zhàn)線開展“走基層、轉(zhuǎn)作風、改文風”活動的講話中指出:“要在把握基本國情、增強服務大局的自覺性上下功夫見成效,進一步明確新聞工作的坐標,著力壯大主流思想輿論,更好地促進改革發(fā)展、維護和諧穩(wěn)定?!比绾紊羁汤斫夂桶盐招侣劰ぷ鞯淖鴺?筆者認為,坐標,就是方位,把握新聞工作的坐標,有幾個方位需要謹記。
一是時代方位。時代方位就是新聞工作所處的時代坐標和歷史方位。我們正處在信息技術快速發(fā)展的時代,在這樣的時代,任何新聞事件的發(fā)布都會隨著互聯(lián)網(wǎng)、微博等信息技術無限放大,產(chǎn)生快速、廣泛的影響,成為引領社會情緒的方向標。作為新聞工作者,把握時代方位最根本的,就是牢固樹立馬克思主義群眾觀點、自覺貫徹黨的群眾路線,始終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lián)系。新聞工作者應自覺找準方位,認真貫徹落實中央關于做好新形勢下群眾工作的部署,深入走基層、努力轉(zhuǎn)作風、切實改文風,牢牢把握人民群眾對新聞工作的新期待,努力在深入基層、服務人民群眾中建功立業(yè)。
二是文化方位。文化方位就是準確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在現(xiàn)代化建設中的新發(fā)展新內(nèi)涵新體現(xiàn)新特征。要在與西方文化進行比較的過程中,深化對中國基本國情的認識,不斷鞏固和發(fā)展馬克思主義新聞觀,不能用西方所謂的新聞自由,代替我們的新聞觀。要始終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積極弘揚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著力壯大主流思想輿論,這是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核心內(nèi)容。深入基層、貼近群眾是文化的方向,新聞工作者應不斷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方位感,不斷增強文化自覺文化自信,自覺擔當用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正確價值取向和輿論導向引領人民群眾的責任,積極反映人民群眾推動文化大發(fā)展大繁榮的實踐創(chuàng)造,反映人民群眾豐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文化生活,反映最廣大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積極主動地為人民群眾提供高質(zhì)量的文化服務,更好地維護和實現(xiàn)人民群眾的文化權益,努力為發(fā)展繁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貢獻力量。
三是利益方位。利益方位就是站在什么樣的立場審視新聞工作、開展新聞工作、檢驗新聞工作,本質(zhì)在于新聞工作是為了誰、為誰說話、為誰代言、為誰謀利。新聞工作是黨的整個事業(yè)的重要組成部分。代表的是黨和人民的利益,體現(xiàn)的是黨的利益與人民利益的統(tǒng)一。這是新聞工作的黨性原則決定的。新聞工作者應時刻把握自己正確的利益方位,始終牢記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恪守職業(yè)道德、踐行職業(yè)操守、履行社會責任,積極回應群眾的關切,努力為群眾辦實事、解難事、做好事,始終為最廣大的人民群眾謀利益,切不可把一己之私或少數(shù)人的利益放在首位,把黨和國家的利益、人民的利益放在其后。否則,新聞工作在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大潮中就會迷失方向。
四是實踐方位?;鶎訌V大人民群眾的生動實踐是歷史前進的決定力量。新聞工作的源頭活水是人民群眾的偉大創(chuàng)造,新聞工作的廣闊天地是基層社會的火熱生活。把握新聞工作的坐標,最基本的是把握基層這一實踐方位。新聞工作從內(nèi)容到形式,從方法到手段,都必須適應基層廣大人民群眾的需要,新聞工作成效如何,做的好壞,最終的評價權要交給人民群眾,不能自說自話、自以為是,防止和避免新聞報道變成只給少數(shù)領導干部看的“繡花”材料。應把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作為做好工作的不變法則和永恒主題,把扎根基層作為基本功,把聯(lián)系群眾作為生命線,把服務群眾作為根本的價值追求,切實深入基層、深入群眾,向群眾學習、向?qū)嵺`學習,從人民群眾生動活潑的實踐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在基層廣闊的天地中鍛煉才干,不斷提高服務人民群眾的能力和水平。
(責任編輯:苗遂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