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允海
(湖州師范學(xué)院文學(xué)院,浙江 湖州 313000)
成語是漢語詞匯中一部分定型的詞組或短句。這個特殊的語言現(xiàn)象早在東漢時期就受到了人們的關(guān)注,當(dāng)時稱為“成言”[1]。成語大多是四字成詞,形式固定,意義精辟,通俗易懂,是漢文化的瑰寶。普通話中的成語大都有一定的出處。如“狐假虎威”出自《戰(zhàn)國策·楚策》,“鷸蚌相爭”出自《燕策》等。方言是普通話的地方變種,方言不僅傳承了普通話中的成語,也產(chǎn)生了具有方言特色的特殊成語。
茅盾的故鄉(xiāng)——桐鄉(xiāng)是文化之邦。桐鄉(xiāng)方言中存在著大量四字成語。方言成語是方言區(qū)百姓口頭常說的習(xí)用語,結(jié)構(gòu)固定,意義精辟,方言成語多由四個字組成,與普通話成語的最大區(qū)別是大多沒有出處。這些方言成語不僅增強了桐鄉(xiāng)話的表現(xiàn)力,也豐富了漢語詞匯寶庫。研究這些方言成語,不僅有利于方言的研究,也有助于更好地了解當(dāng)?shù)氐慕?jīng)濟(jì)文化、民情風(fēng)俗。
桐鄉(xiāng)方言成語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主要有:
1.ABCD式,即組成成語的四個字各不相同,如:
假來觸氣(假情假意):伊從里廂出來假來觸氣講:“哎呀,早曉得倷要來,吾要多買點小菜特?!?/p>
的角四方(方方正正):格塊木板真剛的角四方。
胡拖稀濕(濕透了):半路浪落特陣頭雨,身浪落得來胡拖稀濕。
懊難叫苦(叫苦不迭):喫介點點苦用勿著懊難叫苦得。
其他的ABCD式的成語有:
惡結(jié)八臘(惡毒)、脫頭落角(辦事不可靠)、恨盡切骨(深惡痛絕)、賊骨野油(賊頭狗腦)、哭出烏拉(哭的樣子)、了煩愿心(漫不經(jīng)心)、什野糊槽(一塌糊涂)、善理和當(dāng)(適而可止)等。
2.ABAC式,即組成四字成語的第一字與第三字相同,如:
活里活絡(luò)(模棱兩可):講閑話勿要活里活絡(luò),要末來,要末勿來。
窮興窮活(竭盡全力):倷年紀(jì)一把特,做起來生活來忽要窮興窮活。
脫頭脫腦(辦事不可靠):格個人做起事體來有點脫頭脫腦,真剛勿放心。
疑三疑四(猶豫不決):關(guān)鍵時刻勿好疑三疑四。
其他ABAC式的成語有:
百色百樣(各種各樣)、勿尷勿尬(尷尬)、做死做活(拼死拼活)、夾頭夾腦(劈頭蓋腦)、悶頭悶?zāi)X(很專心的樣子)、拍手拍腳(手舞足蹈)、算盡算絕(機(jī)關(guān)算盡)、惡形惡狀(很丑惡)、辣手辣腳(當(dāng)機(jī)立斷)、畢挺畢括(堅挺體面)等。
3.ACBC式,即四字成語中的第二字與第四字相同。但這類成語相對較少,如:
精空甏空(空空如也):吾當(dāng)葉拉有勞房間里,勿曉得房間里精空甏空一個人亞嘸不。
看樣學(xué)樣(仿效):小人家勿好去看警匪片,要看樣學(xué)樣呃。
尿急屎急(比喻緊張慌亂):尿急屎急做勿好事體。
連筷至筷(接二連三地吃):小人勿懂規(guī)矩,勒外勢吃東西亞象屋里一樣,連筷至筷。
其他ACBC式的成語有:
連聲至聲(接二連三地叫喚)、講過算過(說過了就算)、當(dāng)著勿著(該做時不做)、急煞勿煞(急不可待)、尬轉(zhuǎn)尷轉(zhuǎn)(這方面和那方面)、拆廟造廟(比喻多事)等。
4.AABB式,四字成語中,第一、第二字相同,第三、第四字相同,如:
扁扁服服(俯首帖耳):格倆個吵胚見特李老師才會得扁扁服服。
地地團(tuán)團(tuán)(說話含糊不清):到底發(fā)生特啥事體,伊地地團(tuán)團(tuán)講勿清爽。
扎扎礅礅(結(jié)實強壯):格只櫈扎扎礅礅,人立上去介點事體亞唔不。
合合沖沖(走路不穩(wěn)):人老特,走起路來有點合合沖沖。
其他AABB式的成語有:
篤篤悠悠(悠閑自得)、亂亂說說(胡說)、的的方方(方方正正)、舒舒徐徐(舒服)、樣樣色色(任何事)、直直落落(落落大方)、哈哈喇喇(角角落落)、零零色色(零星)、煞煞足足(扎實)、團(tuán)團(tuán)化化(四面八方)、隱隱出出(隱隱約約)等。
5.ABCC式,四字成語中,第三字與第四字兩字相同,如:
矮短悟悟 (個子矮小):格個人矮短悟悟,脾氣蠻好。
毛熱筒筒(悶熱):格兩日天氣毛熱筒筒,難過得來。
熱和得得(溫暖):格只熱水袋還有點熱和得得。
小咭幽幽(小巧玲瓏):新娘子生來小咭幽幽,人倒蠻齊正。
其他的如:忙亂兜兜(忙忙碌碌)、好嘸得得(突然)、口清飄飄(口氣輕率)、汗毛凜凜(嚇人)、無脫空空(無緣無故)、膩腥簡簡(惡心)、暈霧團(tuán)團(tuán)(頭暈)、原活卵卵(完整)、粘膠滋滋(黏稠)等。
6.AABC式,四字成語中,第一、二字相同,這類成語相對較少,如:
泛泛格糟(臟泡沫泛起):河里泛泛格糟,魚亞死光。
長長勢遠(yuǎn)(好久):吾長長勢遠(yuǎn)勿到葉拉屋里去特。
櫓櫓扳進(jìn)(不肯吃虧):格個人做事體櫓櫓扳進(jìn),勿肯吃欺。
瞞瞞勢洞(放滿、擠滿):葉拉屋里東西真剛多,只只房間儕擺得來瞞瞞勢洞。
桐鄉(xiāng)方言四字成語在構(gòu)詞上有其自身的特點。主要有如下幾點:
四字成語中,有一部分采用重疊的方式構(gòu)詞,其形式是AABB。其中可以分為兩種類型。
1.AB獨立成詞,這里的AB其實是一個雙音形容詞,重疊后變成了AABB,如:亂說、舒徐、扎礅、哈喇、的方、煞渴等在桐鄉(xiāng)方言中,可以單獨使用,也可以重疊,成為亂亂說說、舒舒徐徐、扎扎礅礅、哈哈喇喇、煞煞渴渴等。重疊后,加強了語氣。如:
格個人專門亂說,勿好相信伊。
格個人專門亂亂說說,勿好相信伊。
放特假,有浪屋里東西吃吃,電視看看,真剛舒徐。
儕家舒舒徐徐潮特一個面。
格個小伙子生來蠻扎礅。
格個小伙子生來扎扎礅礅。
一塊洋鈿勿曉得有浪岳里格只啥喇里。
伊哈哈喇喇儕尋過特,就是尋勿著格個銅板。
格塊木板真剛的方,正好派用場。
尋來尋去尋著特一塊的的方方格木板。
小王批評人起來真剛煞渴。
跟朝早晨,吾煞煞渴渴批評特伊一頓。
2.AB不能獨立成詞,只能組成AABB式在四字成語中使用。如:
地地團(tuán)團(tuán)、隱隱出出、直直落落、合合沖沖、扁扁服服等式中的“地團(tuán)”、“隱出”、“直落”、“合沖”、“扁服”等,在桐鄉(xiāng)方言中不能單用,只有組成AABB式后,才可以使用。
變異重疊式是指ABAB的變異形式。桐鄉(xiāng)方言成語在重疊過程中,不是嚴(yán)格按照ABAB的形式重疊,其中的A或B會發(fā)生一定的變化,或者A變成了A1和A2,而B不變?;蛘連變成了B1和B2,而A不變。即形成如下兩種格式:
1.A1B A2B式,這里的A1和A2可能是同義詞、同類詞、反義詞,如:
尿急屎急、講過算過。
這里的“尿”、“屎”,“講”、“算”都是同義或同類詞。
拆廟造廟、當(dāng)著勿著。
這里的“拆”、“造”,“當(dāng)”、“勿”都是反義詞。
2.AB1AB2式,如:
疑四疑五、抓手抓腳、邪頭邪腦、畢恭畢敬、老吃老做。
這里的“四”、“五”,“手”、“腳”,“頭”、“腦”,“恭”、“敬”,“吃”、“做”都是同義詞或同類詞。
窮死窮活、盤進(jìn)盤出、搡來搡去。
這里的“死”、“活”,“進(jìn)”、“出”、“來”、“去”都是反義詞。
在非重疊式的四字成語中,大多有一個或兩個核心詞表示成語的主要意義。四字成語以這些核心字為中心,再加上其他音節(jié),構(gòu)成四字成語。這些成語大多是形容詞,它們在描寫、形容事物時,比使用單音或雙音形容詞更加生動、入骨、傳神。如:
1.四字中有一個核心詞。這個核心詞的位置大多在第一字,也可以在第二字。在第一字的,如:
酸吉括拉 花里百蠟 滑鐵塔拉
圓骨龍冬 惡結(jié)百臘 油出它陀
硬百里拉 矮勃倫頓 厚茲納得
核心詞在第二字的,如:
米軟答圖 出扁亞烏 扎白剔塌
稀濕胡拖 兮皺百納 嶄新筆篤
成語的主要意義體現(xiàn)在單個核心詞上,“酸吉括拉”的意義就是“酸”,“滑鐵塔拉”的意義就是“滑”,如:
格只蘋果喫起來有點酸吉括拉。(這個蘋果吃起來有點酸。)
地板暴拖好,有點滑鐵塔拉,當(dāng)心格點。(地板剛拖好,有點滑,當(dāng)心一點。)
2.四字中有兩個核心詞,這兩個核心詞可以連在一起,也可以分開。
核心詞連在一起的,如:
油膩鍋都 碧清勢爽 烏花剔塌
火冒烈辣 汗潮茲茲 恨毒烈辣
核心詞分開的,如:
滾大勢壯 精干百燥
崩鐵勢硬 百熱沸燙
精干絲凈 暗頭盲里
“油膩鍋都”意義重在油膩二字,“火冒烈辣”意義重在火冒二字,“汗潮茲茲”意義重在汗潮二字,“精干絲凈”意義重在干與凈二字,“崩鐵勢硬”意義重在鐵與硬二字。如:
括菜水儕有點油膩鍋都,喫亞喫勿落。(這些小菜都有點油膩,吃也吃不下。)
聽伊介講,小王就介有點火冒烈辣。(聽她這樣講,小王馬上有點惱火。)
在田里勞動了一息辰光,身浪就介有點汗潮茲茲。(在田里勞動了一會兒,身上就出了汗,有點濕了。)
潮好特浴,身浪精干絲凈。(洗好澡后,身上十分干凈。)
格只包子崩鐵勢硬特,勿好吃特。(這只包子很硬了,不能吃了。)
在這類四字成語中,核心詞提示了成語的主要意義,核心詞以外的字是為了湊足四字而添加的音節(jié),沒有實在的詞匯意義,如:花里百蠟中的“里百蠟”、油出它陀中的“出它陀”、火冒烈辣中的“烈辣”、毛熱筒筒中的“筒筒”等都是為了湊足四個音節(jié)而加上去的。
由于方言是流行于民間的語言,缺乏規(guī)范,因此,在使用上存在著一詞多形現(xiàn)象,即同一個成語在用字上略有不同,造成一詞多形的現(xiàn)象。如:
粘脂疙瘩—粘脂叭嗒(粘稠)
小咭幽幽—小咭咚咚(小巧)
千皺百裥—兮皺百裥(皺褶)
夾臘勢白—煞臘絲白(蒼白)
米穌百爛—米穌塔爛(爛熟)
碧清勢爽—煞清勢爽(清爽)
汗潮滋滋—汗潮露露(出汗)
添油加醬—添油加醋(添加)
死樣怪氣—死樣活氣(沒精打彩)
烏泥溙黑—溙黑烏泥(溙黑一團(tuán))
任何一種方言,在傳情達(dá)意上都具有獨特的魅力。桐鄉(xiāng)方言屬吳語蘇滬嘉小片,歷史悠久。蘇滬嘉小片中的“嘉”指嘉興,嘉興話是上海話的重要來源地之一。由于嘉興在明清時期的重要地位,嘉興話極大地影響了吳語。桐鄉(xiāng)在歷史上隸屬于嘉興府,現(xiàn)在屬于嘉興市。桐鄉(xiāng)話與嘉興話的語音、詞匯、語法基本相同。因此,桐鄉(xiāng)話作為蘇滬嘉小片中的“嘉”的組成部分,也對上海話產(chǎn)生過一定的影響。
桐鄉(xiāng)方言成語具有獨特的魅力,其主要特點是:
1.部分方言成語折射出當(dāng)?shù)氐慕?jīng)濟(jì)、文化、生活習(xí)俗。語言是經(jīng)濟(jì)文化的反映,桐鄉(xiāng)方言成語,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桐鄉(xiāng)地區(qū)的經(jīng)濟(jì)生產(chǎn)與生活文化狀況。
桐鄉(xiāng)是江南水鄉(xiāng),因此許多成語與船或水產(chǎn)有關(guān),如:撐順?biāo)?順風(fēng)使舵)、踏沉船頭(落井下石)、櫓櫓扳進(jìn)(不肯吃虧)、死蟹一只(無法挽回)。
桐鄉(xiāng)是江南絲綢之府,因此不少成語都跟絲綢有關(guān),如:落地綿兜(比喻不正經(jīng)的女人)、桑柴拳頭(拳頭狀的樹枝)、絲綹筆挺(有條有理)。
有些成語反映了桐鄉(xiāng)地區(qū)的日常生活狀態(tài)。如:“接河泥膀”(男子到寡婦家落戶)反映了當(dāng)?shù)氐幕樗讉鹘y(tǒng);“苦粥苦飯”(清貧的生活)反映了當(dāng)?shù)氐闹魇呈谴竺字瞥傻娘埮c粥;“蠻魚蠻肉”(大魚大肉)說明當(dāng)?shù)氐娜澆酥饕囚~與肉;“添油加醬”(添枝加葉)反映了當(dāng)?shù)氐呐腼儸F(xiàn)狀;“念蠶豆經(jīng)”(喋喋不休)反映了當(dāng)?shù)氐霓r(nóng)作物;“亂頭千張”(形容亂),“千張”是桐鄉(xiāng)的一種食品。
桐鄉(xiāng)方言成語中,還有一些特殊的詈語,如:石灰叉袋(害人精)、脫底棺材(敗家子)、白腳花貓(坐不住的人)、刺藜蒲頭(惹不起的人)、開眼烏龜(老婆出軌卻眼開眼閉的人)、促壽短命(短命鬼)、狗屄倒灶(小氣)。
2.桐鄉(xiāng)方言成語中,有一部分是當(dāng)?shù)胤窖运赜械模@些成語具有明顯的地方特色,為普通話所無,也與其他的方言有別。如:的角四方(方正)、冰涼百坦(緩慢)、一添世界(亂)、一脫勢色(一樣)、四緣八轉(zhuǎn)(四面八方)、真樣咕之(慎重地)、地團(tuán)八團(tuán)(說話不清)、毛搭估搭(無把握)、勒吱勒唔(爭論不休)、妮裊呱嗒(扭扭捏捏)、幾亞糊露(亂弄)、是嘎模樣(差不多時候)、昂不輪瞪(不完整)、泛泛格糟(泡沫泛起)、清湯光水(稀薄)、烏比斑漿(形容丑陋)、雜里咕咚(雜七雜八)、大勁共嚨(大張旗鼓)等。
3.桐鄉(xiāng)方言成語注重具體、形象的認(rèn)知,詞匯更具生動性。如:形容硬的成語有“崩硬鐵骨”,既有“硬”,又有“鐵”與“骨”,給人以生動的形象,強調(diào)了硬的程度。形容圓的成語有“滾輪勢圓”,其中的“滾”、“輪”、“圓”都給人具體的圓的形象。形容聲嘶力竭的成語有“喉大氣急”,喉大了,氣急了,其結(jié)果當(dāng)然是聲嘶力竭,十分形象。形容荒誕不經(jīng)的成語有“牛頭夜叉”,牛頭、馬面、鬼夜叉都是鬼怪故事中名詞,在現(xiàn)實中是不存在的,因此形象地表示了荒誕不經(jīng)。形容緊跟的成語有“夾腳屁股”,也是比較形象的。
桐鄉(xiāng)方言成語是桐鄉(xiāng)方言中最有特色的部分。但長期以來對這部分詞匯的研究還比較缺乏。這些成語形成的過程、成語的本字、成語的特點、成語的變異等都是值得研究的內(nèi)容。
[參考文獻(xiàn)]
[1]陳秀蘭.“成語”探源[J].古漢語,2003(1):7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