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1954-1956年間的《長生殿》討論:愛情主題說及其批判

        2012-04-02 06:53:12陳宛希
        關鍵詞:愛情思想

        陳宛希

        (中國藝術研究院 研究生院,北京 100029)

        近代以來,內憂外患。時值救亡與啟蒙交織之際,無論文學藝術,還是思想學術,都不免受到政治的巨大影響。文藝學術與政治的這種關系,在新中國建立后沒有改變。1950年,《文藝報》第2卷第4期《編輯部的話》即強調,文藝與政治的關系乃是“文藝批評與文藝理論中心的問題。文藝批評的開展與文藝理論的建設,主要依靠這一中心問題的正確解決”。解決之道就是遵循馬列主義和毛澤東文藝思想。早在新中國成立前夕(1949年7月)召開的第一次文代會上,陳伯達就強調“文藝工作者必須學習毛澤東思想”[1](16)。周揚也在報告中明確指出:“毛主席的《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規(guī)定了新中國的文藝的方向……除此之外再沒有第二個方向了,如果有,那就是錯誤的方向?!保?](70)作家要創(chuàng)造富有思想性的作品,“必須首先學習政治,學習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與當前的各種基本政策”[1](91);文藝批評則“必須是毛澤東文藝思想之具體應用”,而批評乃是“實現(xiàn)對文藝工作的思想領導的重要方法”[1](96)。沿著這一方向,革命戰(zhàn)爭年代開始形成的關注文藝與政治的關系,強調文藝的傾向性、階級性、意識形態(tài)性等思想,尤其是列寧關于文藝的“黨性原則”的論述[2](663)和毛澤東著重強調的文藝“從屬于政治”的思想[3](866),隨著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教育普及與政治運動、思想運動的不斷開展,在文藝領域發(fā)生著越來越大的影響。

        建國以來政治對文藝與學術的深遠影響,其性質不能一概而論。例如,“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方針的確立及與之相應的文化政策的推出,就極大地推動了文化學術的繁榮與發(fā)展。當然也無庸諱言,在“左”傾思潮影響嚴重的時期,政治常常直接干預文藝批評與學術討論,以致一些旨在解決學術問題的“學術事件”往往“升格”為重在解決思想問題的“思想事件”乃至性質更為嚴重的“政治事件”。這表明,在中國,文藝與學術不能也不可能脫離政治,但二者之間保持一種恰當?shù)年P系,卻是文藝與學術順利發(fā)展的重要條件。

        1954年發(fā)端的《長生殿》討論置身于一個特定的政治環(huán)境與思想氛圍,當然不可避免地會受到后者的深刻影響。在這個意義上,它也構成了建國以來思想史與學術史的一個特定的部分,其發(fā)展與演變的過程也具有復雜的性質。有鑒于此,本文不打算對這一時期的《長生殿》討論進行全面的述評,而擬將其視為思想史中的“學術事件”和學術史中的“思想事件”來加以考察。

        1954年是不平靜的一年。這一年,中共七屆四中全會召開,正式批準了黨在過渡時期的總路線;召開了第一屆全國人大第一次會議,誕生了新中國第一部憲法,確立了我國最根本的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揭露了“高(崗)、饒(漱石)反黨聯(lián)盟”,開展了對俞平伯《紅樓夢》研究的批判……

        這一年也是洪昇逝世250周年。為此,中國作協(xié)提出舉行紀念活動。有關洪昇主要作品《長生殿》的討論就是在這一背景下展開的。

        《青島日報》1954年3月23日刊發(fā)的關德棟撰寫的《洪昇和〈長生殿〉》,一般被視為建國以來第一篇討論《長生殿》的文章。這篇千余字的紀念性短文認為《長生殿》“用正面事實”描寫了李隆基和楊玉環(huán)之間“異常真摯誠篤”的愛情,寫出了“楊玉環(huán)的癡情和李隆基的鐘情”。[4]同月,關德棟受時任山東大學副校長的陸侃如與馮沅君之托,在中文系紀念洪昇逝世250周年的紀念報告會上發(fā)言,同樣肯定《長生殿》表現(xiàn)了李隆基、楊玉環(huán)的真摯愛情,認為楊玉環(huán)是“一個善良、溫柔、癡情,同時也是聰明、堅決、勇敢的婦女形象”,而李隆基則是“一個熱情的男人”;戲曲以“李隆基進入月宮與楊玉環(huán)去重圓”結束,“強烈地表現(xiàn)了封建社會婦女追求自由和幸福的不可征服的意志,簡直可以說是表現(xiàn)了愛戰(zhàn)勝了死”。[5]這被認為是提出了后來引起軒然大波的“愛情主題說”。

        關德棟的短文和發(fā)言引起了“不少同志的不少看法”[5]。為此,山東大學中文系于4月30日就關德棟的報告和文章召開了討論會。按照《青島日報》6月30日刊發(fā)的署名“方征”的報道(以下簡稱“方文”),這次討論會“事先進行了醞釀、準備”[5]。不過,雖然該??茖W研究委員會特別要求必須掌握“就事論事”和“自由討論”的原則,但在周來祥看來,“兩種相反的意見,沒有得到進一步的討論,就以關德棟先生‘承認了自己看法的片面性’而告結束?!保?]關德棟的學生劉光裕則直指“洪昇紀念會變成了針對關先生的‘批判會’”。[7]

        6月3日、30日,《光明日報》和《青島日報》分別介紹了這次討論會。前者基本上是客觀報道,較為簡略,后者則較為詳細。需要注意的是,《青島日報》在報道前加了具有明確導向性的“編者按”。這個“編者按”對該報先前發(fā)表關德棟的文章作了自我檢討,并直接批評這篇文章“對于‘長生殿’一書的人民性的分析,和對這一著作的價值的論述,是不充分的。其中有些論點,也不恰當”[4]。官方日報這個兼有批評與自我批評的按語,多少有些不同尋常。

        從“方文”可知,山東大學中文系4月30日的討論會,是專為關德棟在紀念會上所作報告而召開的。不過,雖然批評的對象相同,批評者的角度、理據(jù)和程度卻有所不同。劉泮溪認為,一夫多妻制的封建婚姻制度不可能使封建主有真正的戀愛,關德棟的“愛情說”在理論上和事實上都說不過去。琦書畊、殷煥先、袁世碩等也否定李、楊愛情說,認為李隆基不過是“逞侈心”,楊玉環(huán)則只是“窮人欲”,所言之情無非荒淫無恥、爭寵妒忌之情。吳大琨則認為《長生殿》暴露了當時封建統(tǒng)治內部的矛盾、腐敗和荒淫無恥,把“長生殿”看作是描寫“真摯愛情”的作品,是不妥當?shù)?。孫思白也不同意關德棟對李、楊的肯定。在他看來,《長生殿》描寫的悲歡離合本身便反映了當時天寶年間的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馮沅君代表中國文學史教研組的發(fā)言則較委婉,她不同意關德棟把“描寫一個生死不變的愛”放在洪昇創(chuàng)作動機的“第一位”而忽視了《長生殿》的現(xiàn)實主義內容。[5]但她在強調《長生殿》深刻反映了洪昇民族意識的同時,也指出作者的“寫作動機是錯綜復雜的,真摯的愛與民族意識有機的結合在一起”[8],這就以寫作動機復雜性的名義為《長生殿》的愛情描寫保留了一席之地。

        討論會的發(fā)言文本已難找到。從《光明日報》和《青島日報》的報道來看,討論會前后,在《長生殿》思想主題問題上,大致有三種意見,一是作為批評對象的關德棟的“愛情主題說”,二是作為批評話語的“政治主題說”(即“方文”中所概括的兩種:揭露封建王朝崩潰時的情景及反清意識),三是界于其間的反映作者思想矛盾的動機復雜說(既有寫愛的成分,也有垂戒的成分)。顯然,掌控話語權的是批評性話語,尤其是政治主題說。

        按照《青島日報》的報道,山東大學中文系的討論會“基本上取得了一致的認識”,被批評者“也承認了自己看法的片面性”。

        具體考察一下,討論會上所達成的“基本一致”大致可分為兩個層面。首先是在思想理論層面取得了共識,其中主要就是“方文”中所說的:在階級社會里,只有階級的愛,而沒有超階級的愛,“愛情戰(zhàn)勝了死”,正是一種資產(chǎn)階級“戀愛至上”的觀點;其次是批評實踐的層面,即將階級觀點和階級分析方法運用于《長生殿》研究,因此否定作為封建統(tǒng)治階級的李、楊之間有任何真摯誠篤的“愛情”。而對于《長生殿》的人民性和現(xiàn)實主義內容,則“大體上沒有多大的分歧”。

        討論會上取得的理論上的“共識”,實際上也意味著對“愛情主題說”的批評開始超越學術批評的范疇,而進入了思想批判的領域。要知道,建國以來開展的各種思想運動,主要批判對象之一就是資產(chǎn)階級思想。從這個角度看,被視為宣揚超階級之愛的“愛情主題說”的出現(xiàn),顯然很不合時宜。

        這表明,經(jīng)過建國以來知識分子的思想改造運動和文藝界的整風運動,文藝界與學術界對文藝與政治的關系已有了新的認識,強調政治標準、堅持政治正確已成為文藝批評和學術討論的重要原則。而“政治正確”,最基本的就是堅持人民性和階級性。以階級觀點、階級分析方法、人民性、現(xiàn)實主義、典型理論、反映論等為核心的新文藝觀被普遍接受。由此也就不難理解,這一時期包括《長生殿》討論在內的文藝批評何以特別關注作品的思想內容及作者的社會身份和思想屬性,而極少進行藝術方面的探討。顯然,只有前者才是最能體現(xiàn)新文藝觀的研究領域。從這個角度看,《長生殿》討論并非特例,類似個案在當時的文藝界、學術界并不少見,在接下來的年代里更是屢見不鮮。

        關德棟的觀點一提出即受到一邊倒的批判,甚至被指責為“資產(chǎn)階級‘戀愛至上’的觀點”。此后三年間,愛情主題說幾乎完全失聲。在這一時期,有關《長生殿》的討論幾乎都集中于思想內容和思想主題,并形成了兩種主要觀點,即政治主題說與復雜主題說。這兩種主題說都由愛情主題說所激發(fā),并都對后者提出了程度不同的批評,而后者卻未能提出申辯。從這個角度看,這是一場被批評者缺席的批判。當然,這并不意味著這場討論沒有學術意義。實際上,由愛情主題說引發(fā)的《長生殿》討論雖然受到非學術因素的影響,并由于主角的缺席及個別言論的上綱上線而不無遺憾,但多數(shù)論者在討論中仍然堅持了學術討論的學理性,從而推動討論向縱深發(fā)展。

        在《長生殿》討論中,“政治主題說”是“愛情主題說”的主要批評者。持此說者認為《長生殿》的主題不是“愛情的”而是“政治的”,他們主要運用的是階級分析法。

        “人民性”與“階級性”并非同一概念。如所周知,經(jīng)過建國初期的知識分子思想改造運動和文藝界的整風運動,文藝批評已經(jīng)確立了“人民性”的基本原則。但無論是理解還是運用,在不同的論者那里都有所不同。就此一時期的《長生殿》討論來看,在主題問題上持不同觀點的論者,在堅持“人民性”這一原則上,是基本一致的。但有的論者在較寬泛的意義上理解這一原則,即以反映人民的意愿、為人民群眾所喜聞樂見來理解人民性,因此主張正確評價封建時代的優(yōu)秀文學作品,認為這些作品雖然并不直接反封建,但卻反映了人民群眾的意愿,批判了不合理的社會現(xiàn)象。他們以這種寬泛意義上理解的“人民性”來考察《長生殿》,從而肯定了作品中的愛情描寫,認為作品中所描寫的統(tǒng)治階級中的愛情,也反映了人民群眾對美好愛情的憧憬和期待,符合于人民大眾的審美需求。與之相反,一些論者則從階級性角度來理解“人民性”,強調人民性中的階級性因素和愛情的階級性,因而否定作品中的愛情描寫。山東大學中文系討論會上一些批評者就基于文藝批評的階級立場和階級分析方法,認為封建統(tǒng)治者“根本談不上什么‘戀愛’問題”,他們有的只是“逞侈心”、“窮人欲”。

        但政治主題說作為一個方便而籠統(tǒng)的說法,實際上包含幾種不同的解說,這在其以后的發(fā)展中表現(xiàn)得更為明顯。而這一時期的主要提法則是表達作者的政治批判意識或“民族意識”、“愛國主義”。

        在山東大學中文系的討論會上,袁世碩否定作品中楊玉環(huán)的“癡情”和“善良”,認為她不過是沉溺于宮廷腐化生活,試圖鞏固楊家的地位。會后又發(fā)表了《試論洪昇劇作〈長生殿〉的主題思想》一文[9],進一步闡述了自己的觀點。文章一方面重申此前對愛情主題說的批評,認為宣揚李、楊之間“真摯誠篤”的愛情,乃是“資產(chǎn)階級的戀愛至上主義和超階級的‘人性論’的觀點”。另方面則肯定洪昇不僅反對封建傳統(tǒng)的“女色亡國”論,而且突破了抽象的“情”的觀念,“藉以抒寫抑郁在胸中的亡國之痛”、“興亡之恨”。文章將《長生殿》一分為二,肯定前半部是一部現(xiàn)實主義的劇作,后半部則由于作者的封建思想和唯心的“情”的觀念上升為主導地位而墜入于虛幻,因此是失敗之作。并強調洪昇的偉大,不在于他如何解釋封建王朝崩潰的原因,而在于描繪出了封建王朝的一些政治面貌。

        1954年7月2日和4日的《新民報晚刊》連載了左明的《〈長生殿〉的人民性》[10],作者也認為《長生殿》雖以唐明皇楊貴妃的愛情故事為主線,但其“主旨卻是借此敷演國家大事、發(fā)抒國家興亡的感慨”。在作者看來,《長生殿》在異族統(tǒng)治的時代,取材歷史的興亡,而促起人民對祖國的懷念,因此“深刻地表現(xiàn)了它的人民性,是可以歸入愛國主義的范疇的”。不過,雖然作者在《長生殿》主題問題上與袁世碩基本一致,但在批評“愛情主題說”的同時,并沒有否定作品中的愛情描寫。

        熊德基的看法與左明相近,他的長文《洪昇生平及其作品》[11]對洪昇生平及作品進行了全面考察。根據(jù)這種考察,他認為,在洪昇生活的年代,“階級矛盾的主要形式已轉化為民族斗爭”,洪昇一生經(jīng)歷了從火熱的抗清運動到異族統(tǒng)治鞏固的整個過程,而其父的遣戍和自己的遭遇都是這一斗爭的直接結果,因此,占其思想主要地位的是愛國主義。雖然《長生殿》描寫了李、楊愛情,但不過是借助愛情故事來反映當時的現(xiàn)實和作者的感受?!霸鲪寒愖褰y(tǒng)治,懷念故國,諷刺宮廷的淫佚,指責官吏貪殘,同情婦女的命運”,就是貫穿其全部作品的主導思想。

        需要說明,《長生殿》討論中雖然出現(xiàn)了愛情主題說與政治主題說的分歧,但不能由此得出這樣的結論,即愛情主題說只看到愛情,政治主題說則只強調政治。作品的思想主題不等于作品的思想內容。事實上,論爭雙方都看到了《長生殿》思想內容的復雜性,他們的分歧主要不在作品的思想內容而在思想主題。即以《青島日報》發(fā)表的、后來飽受批評的關德棟短文來看,關先生雖然認為《長生殿》主要寫的是李、楊“戀愛故事”,但并沒有否定作品所體現(xiàn)的“人民性”。他不僅指出楊玉環(huán)的癡情反映了“在封建社會里,婦女受極度壓抑而尋求解脫的心情”,“雷海青、李龜年這樣人物的歌唱”則“表現(xiàn)了人民的心理”,而且強調《長生殿》“主要就是由于它與人民的思想感情有著聯(lián)系,所以才為人民保留了下來”。[4]從這個角度看,他的“錯誤”并不在于其看法中缺乏人民性,而在于沒有把階級性、人民性作為最高的、唯一的批評原則并貫徹到底,以致“愛情主題”掩蓋了“階級話語”,從而未能保持其《長生殿》研究的“政治正確”。同樣,批評者一方,也并非全都簡單地否定劇中的愛情描寫,一些論者(如左明、熊德基等)只是不同意把愛情描寫作為作品的主題。

        愛情主題說與政治主題說雖然旗幟鮮明且持之有據(jù),但無論是《長生殿》劇情本身,還是作者洪昇對自己創(chuàng)作動機的表述,都顯示了問題的復雜性。在這里,主題的單一與問題的復雜,其間存在著明顯的矛盾。有鑒于此,一些論者別辟蹊徑,提出了復雜主題說或雙重主題說,試圖解決作品思想內容及主題的復雜性問題。

        在山東大學中文系討論會上,馮沅君已經(jīng)指出了洪昇寫作動機的復雜性,認為“真摯的愛與民族意識有機的結合在一起”[8],試圖以作家寫作動機的復雜性來調和“愛情主題說”與“政治主題說”。但其論說未能展開。這種情況后來有所改變。

        邵曾祺與宋云彬都承認《長生殿》思想內容的復雜性。前者強調《長生殿》前后兩部分在風格、題材來源、主題思想和文學成就上“都是截然不同的”,既承認作品中的愛情描寫,認為“我們一方面對這兩個人的縱欲享受固然還是深刻的不滿,但是一方面對這兩人的愛情又不能不加以同情”[12],也肯定了作品對統(tǒng)治階級腐朽墮落的揭露和譴責,表明了作者的人民性立場。后者[13]同樣認為《長生殿》的思想內容比較復雜,既“著重寫楊貴妃和唐明皇的生死深情”,也反映了當時社會的主要矛盾即農(nóng)民與封建地主階級的矛盾,揭露了唐帝國的禍亂之機,并流露出了作者洪昇的民族意識,“是思想性和藝術性相結合的作品,具有現(xiàn)實主義與愛國主義的優(yōu)良傳統(tǒng)”。而在楊玉環(huán)問題上,宋云彬特別強調了洪昇對白居易《長恨歌》的繼承,認為《長生殿》突破了傳統(tǒng)文人的“紅顏禍水”觀,著重寫李、楊的生死深情,而“沒有把禍亂責任推給楊貴妃”。這種處理符合于人民的看法和審美要求。但對作品主題,邵、宋都未提出明確的意見。

        錢東甫看法有所不同。他的《關于洪昇和他的戲曲〈長生殿〉》[14]一文有兩點值得注意。一是褒楊貶李,強調李、楊愛情的矛盾和非等值性。作者不同意《長生殿》表現(xiàn)了唐明皇“生死不渝的堅貞愛情”,而將作品置于明末清初“濃厚的民主主義傾向”的思想背景中來考察,認為劇中的楊貴妃即是這一思想傾向的反映。她不再是“亂階的尤物、傾國的禍水”,而是“人民心目中的一個真實的貴妃”,其對愛情的追求是“誠摯、專情”的。與之相反,則是“好色的、性格軟弱而自私的明皇”。按照這種說法,《長生殿》描寫的愛情,實際上只存在于楊妃身上,因此是單向的。二是認為《長生殿》不僅描寫了一個纏綿悱惻的愛情悲劇,而且“試圖接觸和追究”作為故事背景的安史之亂的原因;洪昇對人物正確的現(xiàn)實主義處理態(tài)度、對歷史事實的深刻理解、對統(tǒng)治階級罪惡的暴露與指斥、隱約流露出來的民族意識,以及高超的現(xiàn)實主義的藝術手腕,生動地表現(xiàn)了這一歷史的愛情的悲劇。

        此時期陳友琴除撰有兩篇有關洪昇生平的考訂文章(即先后載于1954年6月21日、10月24日《光明日報》的《略談〈長生殿〉作者洪昇的生平》及《關于洪昇生年確證的補充》),還發(fā)表了《讀〈長生殿〉傳奇》[15]一文。這篇文章并不否定《長生殿》是言情之作,但不同于關德棟等把劇中的“情”解釋為愛情,而將其解為“天地間之情”:“男女愛情固然是情,臣忠子孝也是情”。正是基于這種寬泛的理解,文章既反對把《長生殿》主題說成是“愛情戰(zhàn)勝了死”,也不同意一筆抹煞帝妃之間的愛情;既認為“愛情的確是《長生殿》的主題”,又認為洪昇所講的“情”絕非這么狹窄,圍繞這個男女戀情“而產(chǎn)生的一切矛盾和斗爭關系到千千萬萬的人民生活,這才是本書的主題”。但是,《長生殿》所表現(xiàn)出來的矛盾極為復雜,《長生殿》的主題到底是要揭示哪些矛盾和斗爭,兩個主題之間是什么關系,陳文并未給予明確的界說。不過,從總體看,作者更強調政治主題。

        對復雜主題說加以明確、具體而深入闡說的是程千帆。

        關于1954年以來一年多的《長生殿》討論,程千帆作了批評性的總結。在《論〈長生殿〉的思想性——對目前有關〈長生殿〉評論的商榷》[16]一文中,他對此前討論中的幾種觀點都提出了批評,認為此前論者在《長生殿》思想性問題上出現(xiàn)的諸多分歧,主要在于《長生殿》本身的復雜性。在他看來,交織在《長生殿》中的重要矛盾有三對,即李、楊的戀愛糾葛,統(tǒng)治階級對廣大人民的壓迫剝削,蕃將安祿山對李唐皇朝的叛變和對漢族人民的殘害,貫串全劇的線索則是李、楊的戀愛糾葛。抓住這“三對矛盾和每一對矛盾的兩個矛盾面彼此之間的發(fā)展變化,乃是理解這個劇作的基本關鍵”。按照這個標準,只強調李、楊戀愛這條主線,顯然是“表面的和片面的,它閹割了《長生殿》主要的思想內容,使它降低到一個一般的愛情劇本的地位”;只強調后兩對矛盾,“則是孤立的和機械的”,它將否定《長生殿》藝術上的完整性。同時,認為有關封建統(tǒng)治者的愛情描寫都不真實、《長生殿》描寫的愛情乃是反現(xiàn)實主義的唯心論觀點的產(chǎn)物,也不妥當。雖然愛情至上在統(tǒng)治階級的實踐上“從來沒有聽說過”,但“在風流逸事中,或在毫無顧忌的被壓迫階級中”,還是“有這樣的事情”,而統(tǒng)治階級與被統(tǒng)治階級之間存在著互相對立又互相影響的矛盾關系。文章不僅對作品中的愛情描寫作了辯護,認為這是洪昇從愛國主義思想和民主思想的基礎上進行的,是為了使作品所描寫的愛情更容易感動人,在藝術上是必要的,也對為一些論者所非議的李隆基作了同情的理解,認為指責他好色、自私、不專一,“既不與歷史的事實相符合,也不與作家的本意相符合”,并以“馬嵬兵變的正義性”肯定了李隆基“割恩正法”的合理性。

        程千帆的文章致力于從作品思想性的角度來理解《長生殿》的思想主題。在他看來,“《長生殿》從頭至尾以較多的篇幅描寫了李、楊二人生前死后的戀愛糾葛,而又通過這條線索,反映了當時所存在的巨大的、帶有根本性質的社會矛盾。因此,說它不是一個以戀愛為主題的戲曲,是與事實不符的,而如果認為它的主題限于描寫戀愛,也同樣不對?!边@就是說,《長生殿》的主題是復雜的而非單一的。不僅如此,他還把作品納入杜甫、白居易以來“通過李、楊的戀愛糾葛以反映當時的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的現(xiàn)實主義文學傳統(tǒng)來強調作品的統(tǒng)一性,認為無論劇中描寫的歷史現(xiàn)象多么復雜矛盾,但洪昇的態(tài)度是鮮明的、統(tǒng)一的,他“唯一的意圖就是要以愛國主義來反對反愛國主義”。

        這樣,程千帆就以思想內容和主題的復雜性容納了“愛情主題說”,并對其作了獨特的詮釋。但是,他所說的愛情乃是《長生殿》作者洪昇“賦予”李、楊的“愛情”,即藝術創(chuàng)作中的愛情。與袁世碩等一樣,程千帆也認為統(tǒng)治階級中“真摯、誠篤、專一的愛情”“在客觀實際上”是不存在的。但他強調不應簡單地否定劇本中的“愛情”,而應當研究“作家根據(jù)一些什么條件”賦予李、楊以真實愛情的原因。在他看來:“古典作家們?yōu)榱颂泼骰屎蜅钯F妃的危害祖國而譴責他們,又為了女性遭受犧牲而同情楊貴妃,為了祖國遭受侵犯而同情唐明皇。這就使得譴責和同情這兩種似乎是矛盾的感情在愛國主義思想和民主思想的基礎上獲得了統(tǒng)一,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人民對于這一歷史事件的看法?!?/p>

        簡言之,在程千帆看來,盡管《長生殿》的創(chuàng)作動機、思想內容是復雜而矛盾的,其主題具有雙重性,但這些復雜矛盾的方面并非沒有統(tǒng)一性,其統(tǒng)一的基礎就在于洪昇“異常鮮明”的愛國主義和民主思想,而這正體現(xiàn)了作家的現(xiàn)實主義創(chuàng)作態(tài)度和作品的人民性。

        論者一般都把程千帆的觀點劃歸于“雙重主題論”,這種界定當然是有根據(jù)的,但也不能無視其更強調政治性的一面,因為無論是對洪昇創(chuàng)作動機的分析,還是對作品思想內容的考察,程千帆強調的都是其所體現(xiàn)的愛國主義和民主思想,并以這種愛國主義和民主思想為作品整體統(tǒng)一性的基礎。

        程千帆的文章具有很強的學理性和闡釋力,體現(xiàn)了當時《長生殿》研究所達到的較高的學術水平,并產(chǎn)生了一定的影響。吉林大學中文系文學史教材編寫小組后來編寫的《中國文學史稿(清及近代部分)》,即認同于這種雙重主題論,不過更強調愛情主題,將其視為作品的“基本主題”。[17](28-32)

        與程千帆觀點相近而又有所不同的是徐朔方。

        徐朔方在這一時期發(fā)表了多篇有關《長生殿》的文章。在《〈長生殿〉的作者怎樣向在他以前的幾種戲曲學習》[18]中,他運用“人民性”原則來解釋《長生殿》,認為《長生殿》的獨特成就在于“成功地表現(xiàn)出它所反映的那個歷史時期的整個統(tǒng)治集團的內部矛盾以及宮廷貴族的荒淫腐化和人民苦難的尖銳的對比”,這種對歷史的看法、對人民的態(tài)度又是與作者的愛國主義思想緊緊結合在一起的。而在《從<長恨歌>到<長生殿 >》(《文學遺產(chǎn)選集》第一輯,作家出版社,1956),尤其是《洪昇和他的〈長生殿〉》[19]中,徐朔方肯定了《長生殿》對李、楊愛情的描寫,認為其有一個發(fā)展過程:《密誓》前唐明皇的感情比較浮淺,《密誓》有了新的進展,而馬嵬驛事變則為其對楊貴妃的愛情“帶來了決定性的轉變”。在他看來,《長生殿》描寫的唐明皇對楊貴妃的愛情是真摯的。

        與程千帆一樣,徐朔方也認為作品中描寫的愛情并非真實的歷史人物李隆基和楊玉環(huán)的關系,而且愛情描寫也不是《長生殿》的唯一主題。他認為,《長生殿》不僅把李、楊愛情故事發(fā)展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也把這一故事的背景寫成了真實的歷史劇的規(guī)模。這就是說,《長生殿》不僅有愛情主題,還有歷史主題,即反映了統(tǒng)治集團的內部矛盾,揭示了宮廷貴族的荒淫腐化與人民的苦難,同時包含著國破家亡后的種種感慨。這正是《長生殿》超越它之前同一題材的幾種作品的決定性因素。

        不過,徐朔方雖然像程千帆那樣強調《長生殿》思想內容的復雜性,卻不認同于作品思想內容的統(tǒng)一性。在他看來,作品的愛情描寫與歷史描寫雖然同樣杰出,但在內容上彼此矛盾,因為“歷史主題不能以傳說的面目來處理,反過來,李、楊愛情傳說和歷史真實也是不相容的”。而洪昇受到題材本身演變的限制,未能完全解決這個矛盾。

        由上可知,上述論者在強調主題的復雜性上是一致的,但對這些主題之間關系(矛盾的還是統(tǒng)一的)的理解上則存在著明顯的分歧。

        這個時期有關《長生殿》的討論基本上局限于作品的思想內容和主題,主要觀點即如上述。

        從創(chuàng)作論的角度看,作品主題與作者寫作動機有關,是作者“賦予”的。但一部優(yōu)秀的作品,作為形象思維的產(chǎn)物,其思想往往并不局限于作者所欲賦予的主題。而從詮釋學和接受理論的角度來看,則有個讀者或觀眾參與的問題。正是這種帶有讀者或觀眾審美經(jīng)驗的參與,使作品的“思想”或“意義”呈現(xiàn)為一個開放的、無限延展的過程。在這個意義上,有關《長生殿》的各種解說,都構成了這個動態(tài)過程的組成部分。因此,無論從創(chuàng)作論還是文本論、接受論的角度看,都應當承認各種理解和詮釋存在的合理性,沒有必要非此即彼,更不能以文藝與學術之外的因素(無論是政治的還是非政治的)來強求同一。當然,要形成這樣的局面,首先得取決于寬松的思想環(huán)境和學術氛圍。

        縱觀此一時期的《長生殿》討論,雖然批評的話語時有尖銳,個別論者也不免有上綱上線之嫌,但總體來看,還是比較平和的,學理性也較強。尤其是聯(lián)系到建國以來發(fā)生于文藝界的那些影響深重的思想運動,就更是如此。

        在電影《武訓傳》批判中,《人民日報》1951年5月20日發(fā)表的毛澤東親自審閱并修改過的社論明確指出:“《武訓傳》所提出的問題帶有根本的性質”,承認對武訓的歌頌“就是承認或者容忍污蔑農(nóng)民革命斗爭,污蔑中國歷史,污蔑中國民族的反動宣傳”,就是“否定被壓迫人民的階級斗爭”。[20](316-317)同年10月,中央發(fā)動了“直接目的是清除封建的、買辦的、法西斯的思想,同時也對資產(chǎn)階級的錯誤思想給了初步的批判”[21](65)的知識分子思想改造運動。1954年又開展了對俞平伯《紅樓夢》研究的批判。關于這次批判,毛澤東針對《文藝報》編者案的批語明確指出,這不是對《紅樓夢》的理解是否“更深刻周密的問題,而是批判錯誤思想的問題”[22](570),即開展對“在古典文學領域毒害青年30余年的胡適派資產(chǎn)階級唯心論的斗爭”[22](574)。此后,不僅俞平伯受到批判,而且波及到先是拒絕發(fā)表李希凡、藍翎的文章而后轉載時又加上編者按的《文藝報》,主編馮雪峰作了檢討,《文藝報》亦被改組。接下來的兩個月,全國知識界幾乎都卷入到對《紅樓夢》研究的批判中,召開了多次批判會,發(fā)表了許多措詞嚴厲的批判文章。隨后,這場批判很快發(fā)展為中宣部報告中所說的“作為我黨領導的反對資產(chǎn)階級唯心主義的第一次全國規(guī)模的思想戰(zhàn)斗”[23](563)的胡適思想批判運動,最后成為在整個思想文化領域中對“唯心論影響”的全面清算。

        關于文化學術領域中開展這些批判的性質和意義,中共中央作了明確的說明:“在學術問題上的資產(chǎn)階級唯心主義思想是社會生活中的形形色色的資產(chǎn)階級思想的理論化、系統(tǒng)化、集中化了的表現(xiàn),所以決不能認為,在學術問題上的反對唯心主義的斗爭只是學術界內部的事情?!迸械哪康氖鞘谷h和全國人民“得到唯物主義思想的教育”,學會在實際生活中向各種非無產(chǎn)階級思想進行斗爭。[21](66)

        這表明,建國以來學術領域中開展的批判運動并不只是,甚至主要不是一個單純的“學術問題”,而是嚴重的思想問題、政治問題,因此其解決方式也不能不是非學術的。對此,《武訓傳》批判就是第一個例子?!度嗣袢請蟆?951年5月20日“黨的生活”欄發(fā)表評論說,“歌頌過武訓和電影《武訓傳》的,一律要作嚴肅的公開自我批評”,而那些擔任文藝、教育、宣傳工作的黨員干部,尤其是與武訓、《武訓傳》及其評論有關的干部,“還要作出適當?shù)慕Y論”。至于1954年對俞平伯《紅樓夢》研究的批判,后來被胡繩直斥為對俞平伯的“政治性的圍攻”。[24]而“胡風問題”由1952年的宣揚資產(chǎn)階級、小資產(chǎn)階級文藝思想的文藝上的小集團,演變?yōu)?955年的“一個以‘文藝’為幌子的反革命政治集團”[25](153),其牽連之廣,打擊之眾,影響之深,就更不待言了。從這個角度看,從1951年批判《武訓傳》到1965年批判《海瑞罷官》,的確“無不是從文藝批判開始而引發(fā)為政治運動,最終以政治運動的方式解決文藝問題”[26](719)。這一趨勢發(fā)展到“文革”而達于極致,以致“學術事件”完全消隱。

        從事件史的角度來觀照建國以來的學術史,我們可以將其間發(fā)生的有關學術問題的重要論爭大致歸結為三種“事件”,一是以學術方式進行的、旨在解決學術問題的“學術事件”,如1956年“雙百方針”提出后所展開的有關現(xiàn)實主義、典型、形象思維等問題的學術討論;二是將文藝問題、學術問題視為思想問題,以思想斗爭的方式進行的,旨在解決思想問題的“思想事件”,如1954年的俞平伯《紅樓夢》研究批判和隨后開展的胡適思想批判;三是文藝問題、學術問題與思想問題逐漸演變?yōu)檎螁栴},最終以政治手段加以解決的“政治事件”,如1955年的胡風案和1962年的被稱為“反黨小說”的《劉志丹》案。

        顯然,與上述“事件”中的受害者相比,1950年代《長生殿》討論中的被批評者“作為左傾教條的無辜受害者”,雖然受到的“傷害很重”[7],相對來說又算是很“幸運”的了。

        實際上,在洪昇逝世250周年之際引發(fā)《長生殿》討論軒然大波的“愛情主題說”,只是出現(xiàn)于關德棟應邀在一個校內紀念報告會上的發(fā)言,而其公開發(fā)表的文字,也不過是《青島日報》刊登的寥寥千余字的紀念性短文。從學術角度來看,其觀點還沒來得及展開論述,可以說只是提出了一種有待論證的觀點。但就是這樣一個有待論證的、尚未為討論者或批評者提供可資討論或批評的充分材料的觀點,一露頭即受到了一邊倒的批判。在這種批判中,被批判者沒有申辯的機會?!皭矍橹黝}說”在此后的三年中銷聲匿跡,成為一個缺席的“被告”。這顯然偏離了學術討論本應具有的“百家爭鳴”的常態(tài)。這種現(xiàn)象出現(xiàn)的原因,并非如上述《武訓傳》等批判那樣來自于政治方面的直接干預,而可能更多地源于當時特定的政治環(huán)境和思想氛圍對參與者心態(tài)的影響,以及建國以來大規(guī)模開展的思想運動在知識分子世界觀、文藝觀和方法論上所帶來的深刻變化。在這里,最重要的不是“愛情主題說”是否成立或其對錯,而是其是否擁有自由表達、自我辯護的學術權利。

        從這個角度看,1954到1956年間《長生殿》討論中對尚處于萌芽狀態(tài)的“愛情主題說”的批判,雖然不能說已具有了“思想事件”的性質,但討論中出現(xiàn)的將批評對象提升到資產(chǎn)階級的“戀愛至上觀”和“人性論”的高度進行批判,卻顯露了向這種性質演變的跡象。到1957年,重新露頭的“愛情主題說”才在周來祥、徐文斗的文章中得到全面的展開和具體的闡述。他們不僅旗幟鮮明地支持關德棟的觀點,而且在“雙百方針”提出和文化政策調整而形成的較為寬松的政治環(huán)境及文藝理論界趨于活躍的思想氛圍中(1957年初,巴人發(fā)表了對文藝與人情、人性、階級性及其相關關系作了簡略而深刻論述的《論人情》[27],錢谷融稍后發(fā)表了《論‘文學是人學’》[28]的著名論文),還試圖運用典型論和人性論為“愛情主題說”提出理論辯護,并批評山東大學中文系關于《長生殿》的討論“說明了庸俗社會學在我們古典文學研究中流毒之深”。[6]但他們對“愛情主題說”的這種展開和辯護,在把《長生殿》研究推向深入的同時,也導致了更為激烈的論爭。這種論爭隨著政治形勢的變化、反右運動的開展而逐漸變味、升級為思想批判,他們的文章被指責為“宣揚反動的資產(chǎn)階級人性論”和“販賣修正主義文藝思想”。批判者們要求“在文藝戰(zhàn)線上階級斗爭進一步深入的今天……徹底批判修正主義文藝思想,清除它在古典文學研究中的惡劣影響”。[29]正是在這種批判中,《長生殿》討論終于由旨在解決學術問題的“學術事件”演變?yōu)榧婢吡酥卦诮鉀Q思想問題的“思想事件”的性質。更嚴重的是,在左傾思潮泛濫的年代,這種演變并不僅僅發(fā)生于有關《長生論》的討論之中。這一切,值得治思想史者深長思之。

        [1]中華全國文學藝術工作者代表大會宣傳處編發(fā).中華全國文學藝術工作者代表大會紀念文集[C].1950年3月.

        [2]中共中央馬恩列斯著作編譯局編.列寧選集(第一卷)[Z].人民出版社,1995.

        [3]中共中央文獻編輯委員會.毛澤東選集(第三卷)[Z].人民出版社,1991.

        [4]關德棟.洪昇和《長生殿》[N].青島日報,1954-3-23.

        [5]方征.關于山東大學中文系對《長生殿》的討論[N].青島日報,1954-6-30.

        [6]周來祥,徐文斗.《長生殿》的主題思想究竟是什么?[J].文史哲,1957,(2).

        [7]劉光裕.詩稱國手徒為爾,命壓人頭不奈何——悼念吾師關德棟教授[OL].http://blog.sina.com.cn/s/blog_7f28e16f0100uvgn.html.

        [8]山東大學中文系討論洪昇與《長生殿》[N].光明日報,1954-6-3.

        [9]袁世碩.試論洪昇劇作《長生殿》的主題思想[J].文史哲,1954,(9).

        [10]左明.《長生殿》的人民性[N].新民報晚刊,1954年7月2日、4日.

        [11]熊德基.洪昇生平及其作品[J].福建師范學院學報,1956,(1).

        [12]邵曾祺.洪升的《長生殿》傳奇[N].新民報晚刊,1954年6月30日、7月1日.

        [13]宋云彬.洪昇和他的作品《長生殿》[N].解放日報,1954-7-4.

        [14]錢東甫.關于洪昇和他的戲曲《長生殿》[J].文藝月報,1954,(8).

        [15]陳友琴.讀《長生殿》傳奇[N].光明日報,1954-9-21.

        [16]程千帆.論《長生殿》的思想性——對目前有關《長生殿》評論的商榷[J].文藝月報,1955,(4).

        [17]吉林大學中文系文學史教材編寫小組.中國文學史稿(清及近代部分)[M].吉林人民出版社,1960.

        [18]徐朔方.《長生殿》的作者怎樣向在他以前的幾種戲曲學習[N].光明日報,1954-8-15.

        [19]徐朔方.洪昇和他的《長生殿》[A].戲曲雜紀[C].上海古典文學出版社,1956.

        [20]中央文獻研究室編.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二)[C].中央文獻出版社,1987.

        [21]中央文獻研究室編.建國以來重要文獻選編(六)[C].中央文獻出版社,1993.

        [22]中央文獻研究室編.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四)[C].中央文獻出版社,1990.

        [23]國防大學黨史黨建政工教研室編.中共黨史教學參考資料(二十)[C].國防大學內部出版,1986.

        [24]胡繩.在慶賀俞平伯先生從事學術活動六十五周年會上的講話[J].文學評論,1986,(2).

        [25]中央文獻研究室編.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五)[C].中央文獻出版社,1991.

        [26]張炯主編.新中國文學五十年[M].山東教育出版社,1999.

        [27]巴人.論人情[J].新港,1957,(1).

        [28]錢谷融.論“文學是人學”[J].文藝月報,1957,(5).

        [29]劉天成.批判《〈長生殿〉的主題思想究竟是什么》一文中的人性論觀點[J].山東文學,1960年10月號.

        猜你喜歡
        愛情思想
        轉化思想的應用
        思想之光照耀奮進之路
        華人時刊(2022年7期)2022-06-05 07:33:26
        《甜蜜蜜》:觸碰愛情的生存之歌
        不談愛情很幸福
        都市(2022年1期)2022-03-08 02:23:30
        思想與“劍”
        當代陜西(2021年13期)2021-08-06 09:24:34
        愛情兩個字好辛苦
        愛情讓我們直立行走
        艱苦奮斗、勤儉節(jié)約的思想永遠不能丟
        人大建設(2019年4期)2019-07-13 05:43:08
        “思想是什么”
        當代陜西(2019年12期)2019-07-12 09:11:50
        愛情來了
        意林(2011年1期)2011-05-14 07:45:02
        亚洲女同精品一区二区久久| 亚洲av无码资源在线观看| 亚洲第一看片| 日本精品国产1区2区3区| 国产一级黄色录像大片| 国产91在线精品观看| 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乱码| 久久久亚洲精品无码| 骚小妹影院| 最新无码国产在线播放| 熟妇人妻不卡中文字幕| 国产高清在线精品一区不卡| 夜夜高潮夜夜爽夜夜爱爱一区| 好吊妞无缓冲视频观看| 久久久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国产你懂的在线观看| 亚洲av色香蕉第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国产美女高潮久久久| 日本丰满熟妇videossex8k| 国产真人无码作爱视频免费| 亚洲人成电影在线无码| 国产丝袜在线精品丝袜不卡| 精品人妻夜夜爽一区二区| 青青草成人在线免费视频| 强行无套内谢大学生初次| 久久波多野结衣av| 精品女人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无码国产自产在线观看水浒传| 麻豆高清免费国产一区| 久久精品国产88久久综合| 青青草中文字幕在线播放| 国产成人a在线观看视频免费| 日韩AVAV天堂AV在线| 精品粉嫩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人妖视频一区二区| 国产国产精品人在线视| 亚洲永久无码7777kkk| AV无码专区亚洲AVL在线观看 | 亚洲熟妇自偷自拍另欧美| 97久久精品午夜一区二区| 国产91在线精品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