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珊
如何構建多維互動的高效課堂
———《What does he look like》教學設計的思考
■羅珊
教學中教師的作用在于激發(fā)多維度的師生互動和生生互動,創(chuàng)設各類虛實情境,讓學生在課堂上動手操作體驗,動眼觀察思考,動口表達議論,動耳感知體會,動腦思維創(chuàng)新,讓他們的各種感官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讓學生在情境中激發(fā)思維,獲取知識,在學習過程中獲得情感上的愉悅和滿足?,F(xiàn)以人教版新目標七年級下冊第七單元What does he look like Section A一課為例,談談如何構建多維互動的高效課堂。
筆者設計的第一個環(huán)節(jié)是“瞬間記憶”,通過幻燈片閃爍網絡最流行的潘長江、趙本山與姚明身高巨大差距的搞笑漫畫。圖片閃爍后消失,引導出問題:Who is tall?Who is short?Who is of medium height?學生爭先恐后,眼急嘴快,積極參與,復習了上節(jié)課對描述個人身高的表達。于是筆者趁熱打鐵,推出第二張瞬時記憶的圖片,提出問題:Who is heavy?Who is thin?Who is of medium build?復習對描述個人體型的表達。通過充分利用現(xiàn)代設備創(chuàng)設的虛擬情景,有利于活躍課堂,調節(jié)氣氛,讓學生通過觀察生活中喜聞樂道的情景自主學習,提高教學實效。之后回歸到全班同學這個真實的大環(huán)境,自由闡述對班內任意三名學生的外貌描述。
接下來的環(huán)節(jié)通過復習導入新課,筆者設計了一個“完美發(fā)型”的游戲,受QQ頭像啟發(fā),筆者下載了一個完美發(fā)型的網絡游戲,隨意點擊“short”或者“l(fā)ong”按鈕,可以將給出的長發(fā)或者短發(fā)點擊戴到模特頭上去,還可以通過顏色按鈕調節(jié)頭發(fā)顏色。這個環(huán)節(jié)筆者將課堂交予學生,邀請學生上臺操作電腦設計模特發(fā)型長短、曲直和顏色,要求每換一個發(fā)型的細節(jié),就要像老師一樣用這樣的句子提問:What does she look like?學生舉手紛紛展示答案:She has long/shorthair;shehasbrown/black/blonde hair,shehascurly/straighthair.回答問題多且好的學生可繼續(xù)上臺展示向大家提問。這個將游戲、競賽、學習融為一體的教學讓學生真正的投入到課堂中,體現(xiàn)學習的快樂,在樂中學;更重要的是,整個過程充分激發(fā)了生生之間的交流,無形之中讓他們思維更加活躍,學習效果更加理想。
游戲結束后,筆者對同學們的答案適當總結,例如,同一個發(fā)型,大家展示出三種正確答案:She has long hair,she hascurly hair,she hasblack hair.如何用一句話來描述這樣的發(fā)型,學生分小組討論,眾說紛紜。此時筆者用三個句子分別描述自己和班上兩名同學的發(fā)型:Ihave long curly black hair,she has short straight black hair,he has short straight blondehair.要求同學們總結形容詞擺放的規(guī)律,通過比較和總結,同學們最終得出結論:長短+形狀+顏色。這樣就順利地將復習過渡到新知識的引導,為同學們推出第四個環(huán)節(jié)“脫口而出”。教師出示課前已備好的撲克牌大小的發(fā)型不一的頭像圖片,要求抽到牌的學生利用剛剛總結的發(fā)型表述句型,回答Whatdoeshe/she look like?學生必須脫口而出She/He has hair。此時,學生的興致已將近高潮,聚精會神在短時間準確給出句子。此后,教師再次引導學生就地取材,任意描述班上同學的發(fā)型。同學們參與度極高。
新課程的課堂是學生主動與教材、與教師、與同學、與環(huán)境等相關課程要素進行互聯(lián)互動、共生共創(chuàng)、整合優(yōu)化的“生態(tài)系統(tǒng)”。筆者把全班分成4個大組,在此環(huán)節(jié)推進的同時,也在黑板左邊記錄下各大組的成績并及時更新,最后根據各個團隊的課堂問題回答、活躍程度、知識運用能力進行評分,最終獲獎的一組可獲得一份神秘小禮物。
活動展開前,筆者將四大組細分為2個小組,4~5人為一個單位,討論題目“最受歡迎的老師”。筆者首先給出最基本的討論模式,以便學生能根據教師既定目標展開有效討論和口語練習,要求學生至少按照既定格式完成拓展,在此基礎上也可以加長句子更豐富自己的內容。例如,筆者將自己一次戶外照片呈現(xiàn),并用這樣的模式給出文字闡述:
Ilovemy______ teacher.
She is_____,and she is_____,she has_____ hair.Ithink she is____.
實踐證明,在教師引導下的有效小組討論,不但沒有使課堂混亂,相反,還促進了學生對知識的整合,增強了學生對核心知識的主動把握;而競爭機制的引進,及時更新各大組的賽況,增強了學生的參與意識和競爭意識,更重要的是使他們學會團結協(xié)作,一個獲勝的小組成績,不是個人的功勞,而是集體智慧的結晶。課堂氣氛因此變得生動活潑,學生的應變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本單元的重點就是熟練運用英語描述一個人的外貌特征,包括頭發(fā)、身高,體重,以及性格特征。而在本節(jié)課前面的環(huán)節(jié),學生已通過聽說形式反復訓練。但是,這并不是本課的重點,外貌特征還包括耳飾、衣帽穿著等,以及對面部鮮明特征的濃墨重彩(例如大眼睛、藍眼睛等)的描述。如何拓展學生思維,讓他們懂得知識的延伸性,這是教師需要認真思考的。在搜尋多方面的素材和反復實踐后,我設計了本課的第七大環(huán)節(jié):
通過視頻截取工具,我把英文電影《小鬼當家》中最精彩的片斷截取了一分半鐘。播放影視前,先介紹影片的三個主人翁:Marf,Harry,小智多星Kevin。并提出問題:Do you like Kevin?Why? Whatdoes Harry look like?看完影片后,回答問題,重點對最后一個問題的把握,學生們最基本的呈現(xiàn)出:He isheavy and ofmedium height,he is so ugly.還有同學補充,hewearsold clothes.而觀察細致的同學繼續(xù)用中文補充:他帶了一頂黑色的帽子。甚至有同學還提到:他是禿頭,而且很老;再之后有同學很滑稽的談到他鼻子很大,最仔細的同學通過影片臺詞知道了他有顆金牙。但許多句子他們只用中文形式呈現(xiàn),如何用英文表達成了他們最大的挑戰(zhàn)。于是,在教師的引導下,與同桌展開討論,之后用文字寫出對Harry的描述,大聲念出來,其他組的同學對該篇描述的錯誤點評并提出自己的觀點,例如到底是he isbald還是he hasbald;到底是he hasa golden tooth還是hewears a golden tooth,何時用is,何時用has,何時用wear,這三個詞到底是什么意思,用于何種搭配。
于是教師繼續(xù)組織學生分組討論,將討論分為三個步驟:能用is引導描述Harry的句子;能用has引導的句子;能用wears引導的句子。學生一一總結,相互肯定,相互批判,最后得出對問題Whatdoes Harry look like?的回答:
He isheavy and ofmedium height,he is bald,he is about40 years old,and he is old and ugly.
Hewears old clothes,and hewears a black hat.
Hehasa very big nose.
之后,老師提問如何使用be/wear/ have。學生繼續(xù)紛紛討論,在教師的不斷引導中,學生最終恍然大悟:wear是穿戴,穿衣服戴任何飾品都是人為的狀態(tài),例如穿著外套,戴著眼鏡,戴著帽子,戴著耳環(huán),戴著項鏈;have是擁有,與身俱來的,例如藍眼睛,大鼻子,大眼睛,長頭發(fā),卷頭發(fā)等。is則是連接一個形容詞修飾,例如高矮、胖瘦,bald也是形容詞。
實踐證明,在課堂教學中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允許學生有獨立的見解,盡量創(chuàng)設一些能撞擊智慧火花的探究情境,不僅能讓學生消化復雜、深奧的知識,而且還能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意識,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
(作者單位:武漢市新華下路中學)
責任編輯 王愛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