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志翹 趙家棟
(南京師范大學(xué)文學(xué)院 江蘇 210097)
“豎”是古書中最常用的罵詈語之一。張鵬麗、陳明富在《中國語文》2010年第1期《古書“豎”作詈語考》一文中從“豎[1]”的字形出發(fā)考察其用作詈語的來源,給了我們很大的啟發(fā)。但二位先生認(rèn)為“豎”作詈語的語義來源是“豎”的聲符“豆”,據(jù)王圣美的“右文說”,聲符“豆”具有示源功能,由于“‘豆’的形體一般較小,因而‘豎’又含有‘小’義”,“引申出‘未冠者’、‘孺’、‘僮’之義,進(jìn)而引申出‘僮仆、小臣’等義,漸漸用作詈語,表鄙視或辱罵之詞”。對此,我們有一些不同的意見。
我們認(rèn)為由“豎”的聲符“豆”引申出“小”義存在兩個問題。首先,從“豆”的本義來看,“豆”本是古代的食器,也用作禮器,最主要的特征是淺腹、高足,外形似高足盤。一個事物的特征主要是通過和其他同類事物的比較得來的,在古代的食器中,除了“豆”,同屬青銅盛器的還有簋、盂、盨、簠、盆、敦、鍑等,“豆”和它們相比并不見得體現(xiàn)出“小”的特征。從出土的“豆”來看,也有大有小,小的高10厘米左右,而比較大的如河北大黑汀豆有48.5厘米高。作者引《國語》“觴酒豆肉簞食”及《周禮·考工記》“食一豆肉,中人之食也”來證明“豆”有小義,但其實這里用豆主要是因為“豆”像盤子一樣很淺,導(dǎo)致其容積不大,并不能說明其外形“小”。
再者,以“豆”為聲符之字,除“豎”外,還有“侸”、“脰”、“裋”,它們都含有“豎立”義?!墩f文·人部》“侸,立也?!x若樹”;又《肉部》:“脰,項也。從肉,豆聲。”又《衣部》:“裋,豎使布長襦。從衣,豆聲?!痹趶摹岸埂钡寐曋种兴坪踔挥小岸獭焙汀靶 庇嘘P(guān),但《說文·矢部》:“短,有所長短,以矢為正。從矢,豆聲?!薄笆浮北臼嵌碳?,用“矢”作為“短”的特征代表,可見“短”仍體現(xiàn)出“豎直”的特點。
如果說“豎”的聲符“豆”能“示源”的話,那么“豎”的語源義應(yīng)該是“豎立”,而不可能是“小”,當(dāng)然,也不可能既是“豎立”,又是“小”,因為一個詞的語源只有一個。
我們認(rèn)為,“豎”用作詈語和聲符“豆”沒有關(guān)系,而是由于其形符“臤”?!墩f文·臤部》:“豎,堅立也。從臤,豆聲?!逼湫畏芭O”又由“臣”和“又”會意而成。我們先看構(gòu)件“臣”,《說文·臣部》:“臣,牽也,事君者,象屈服之形?!惫簟都坠俏淖盅芯俊?“(甲金文)均象一豎目之形。人首俯則目豎,所以‘象屈服之形’者,殆以此也?!睏顦溥_(dá)《臣牽解》:“臣之所以受義于牽者,蓋當(dāng)本俘虜之稱……囚俘人數(shù)不一,引之者必以繩索牽之,名其事則曰牽,名其所牽之人則曰臣矣?!薄抖Y記·少儀》:“臣則左之。”鄭玄注:“臣,謂囚俘?!笨追f達(dá)疏:“臣,謂征伐所獲民虜者也?!庇捎谇舴?jīng)常用作奴仆,所以“臣”又可指地位低下的奴仆,《尚書·費誓》:“臣妾逋逃?!笨讉?“役人賤者,男曰臣,女曰妾?!薄吨芏Y·天官·冢宰》:“八曰臣妾。”鄭玄注:“臣妾,男女貧賤之稱?!焙髞碛忠瓿雒癖姟⒐倮艏爸t稱。
再看“臤”的另一構(gòu)件“又”,“又”與“殳”相通,《說文》:“,籒文豎從殳?!薄办睘楣糯鳌!墩f文·殳部》:“殳,以杖殊人也。《禮》:‘殳以積竹,八觚,長丈二尺,建于兵車,旅賁以先驅(qū)。’從又,幾聲?!薄对姟ばl(wèi)風(fēng)·伯兮》:“伯也執(zhí)殳,為王前驅(qū)?!泵珎?“殳,長丈二而無刃?!绷至x光《文源》:“古(殳)象手持殳形,亦象手有所持以治物,故從殳之字與又、攴同意。”
豎后引申出“僮仆”義,如《楚辭·天問》:“有扈牧豎,云何而逢?”洪興祖補注:“豎,童仆之未冠者?!薄痘茨献印と碎g》:“豎陽谷奉酒而進(jìn)之?!备哒T注:“豎,小使也?!薄吨芏Y·天官·序官》:“內(nèi)豎倍寺人之?dāng)?shù)。”鄭玄注:“豎,未冠者之官名。”又引申出“官吏”義,但和“臣”的官吏義有所不同,“臣”所指的官吏有大有小,而“豎”所指官吏則通常為地位低微的小吏?!吨芏Y·天官·內(nèi)豎》:“內(nèi)豎掌內(nèi)外之通令,凡小事?!薄蹲髠鳌ふ压哪辍?“皆召其徒,使視之,遂使為豎?!倍蓬A(yù)注:“豎,小臣也。”又可專指宦官,因為宦官通常是為人所不齒的,司馬遷《報任安書》:“夫以中才之人,事有關(guān)于宦豎,莫不傷氣,而況于慷慨之士乎!”《遼史·宦官傳·王繼恩》:“初,皇后以公私所獲十歲以下兒容貌可觀者近百人,載赴涼陘,并使閹為豎?!?/p>
所以,我們可以看出“豎”的核心義位為“地位卑賤”,由此引申發(fā)展出賤稱應(yīng)該是很自然的。《史記·酈生陸賈列傳》:“沛公罵曰:‘豎儒!夫天下同苦秦久矣,故諸侯相率而攻秦,何謂助秦攻諸侯乎?’”司馬貞《索隱》:“豎者,僮仆之稱,沛公輕之,以比奴豎,故曰‘豎儒’也?!?/p>
至于“豎”的字形,應(yīng)該是漢字形聲化的結(jié)果,在原來會意字的基礎(chǔ)上加注聲符。而“豎立”是其假借義,段玉裁《說文·人部》“侸”字下注曰:“侸讀若樹,與尌、豎音義同?!庇帧鞍?侸,《玉篇》作,云:今作樹。《廣韻》曰:同尌。蓋樹行而侸、尌、豎廢,并亦廢矣?!薄队衿と瞬俊?“,時注切?!墩f文》作侸,直立也。今作樹。”由于“豎”的“直立”義是其假借義,所以文獻(xiàn)用例相對較晚,最早為《三國志·魏志·鐘繇傳》:“司徒王朗議,以為繇欲輕減大辟之條,以增益刖形之?dāng)?shù),此即起偃為豎,化尸為人矣?!?/p>
我們還可以把“豎”和與之字形、字義均相似的“臧”類比?!稜栄拧め屧b上》、《說文》皆訓(xùn)“臧,善也”。《尚書·盤庚上》:“邦之臧,惟汝眾;邦之不臧,惟予一人有佚罰?!薄对姟ぺL(fēng)·雄雉》:“不忮不求,何用不臧?”毛傳:“臧,善也?!倍瓣啊钡谋咀譃椋坠俏淖?菁八·一)、金文作(伯父鼎),指戰(zhàn)爭中被虜獲為奴隸的人。楊樹達(dá)(1983)《積微居小學(xué)述林·釋臧》:“蓋臧本從臣從戈會意,后乃加爿聲……甲文臧字皆象以戈刺臣之形,據(jù)形求義,初該不得為善。以愚考之,臧當(dāng)以臧獲為本義也?!庇帧皬某紡母辍0创私浴啊殖踝忠??!薄稘h書·司馬遷傳》:“且夫臧獲婢妾猶能引決?!鳖亷煿抛⒁龝x灼曰:“臧獲,敗敵所被虜獲為奴隸者。”后引申為供人使役者的賤稱?!斗窖浴肪砣?“荊淮海岱雜齊之間罵奴曰臧?!薄冻o·嚴(yán)忌〈哀時命〉》:“釋管晏而任臧獲兮,何權(quán)衡之能稱。”王逸注:“臧,為人所賤系也;獲,為人所系得也。”《荀子·王霸》:“如是則雖臧獲不肯與天子易勢業(yè)?!睏顐娮?“臧獲,奴婢也?!睏顦溥_(dá)(1983)《積微居小學(xué)述林·釋臧》:“戰(zhàn)敗者被獲為奴,不得橫恣,故臧引申有善義?!?/p>
在奴隸制社會,奴隸處于社會最底層,地位極其卑賤,因此,含有“奴隸”義的語詞很多都可以用為罵詈語。如《南史·宋本紀(jì)》:“帝自以為昔在東宮,不為孝武所愛,及即位,將掘景寧陵,太史言于帝不利而止。乃縱糞于陵,肆罵孝武帝為‘齄奴’,又遣發(fā)殷貴嬪墓,忿其為孝武所寵?!痹偃纾诜饨ㄉ鐣?,“丫鬟”、“丫頭”本指女性奴仆,后來在北京話中也引申發(fā)展為罵詈語。如王朔《一點正經(jīng)沒有》:“老頭子盯著我,‘不服抽你丫的?!?/p>
附 注
[1]就漢字字形演變史來說,“豎”與“豎”是正、俗體關(guān)系,《漢字簡化字方案》發(fā)布后則為繁簡關(guān)系。為便于說解“豎”的構(gòu)形特點,本文除一般性敘述文字外均用“豎”字形。
1.陳芳妹.簋與盂——簋與其它粢盛器關(guān)系研究一.故宮學(xué)術(shù)季刊,1984(2).
2.楊樹達(dá).積微居小學(xué)述林.北京:中華書局,1983.
3.張鵬麗,陳明富.古書“豎”作詈語考.中國語文,2010(1).
4.周榮.漢語罵詈語研究.北京語言文化大學(xué)碩士學(xué)位論文,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