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升云 周利琳 劉小明 劉鑫
菜螟識別與防控技術口訣
司升云 周利琳 劉小明 劉鑫
特約欄目主持:司升云
男,1970年生,武漢市蔬菜科學研究所植保室主任,武漢市農(nóng)科院植保學科帶頭人。中國植保學會園藝病蟲害防治委員會委員,中國農(nóng)藥發(fā)展與應用協(xié)會理事,湖北省昆蟲學會常務理事,湖北省植保學會副理事長。主持、參與科研項目10多項,發(fā)表論文80余篇,完成室內(nèi)外國家農(nóng)藥登記試驗2 000多項,主編與參編了《蔬菜病蟲草害識別與防治》叢書等六部,獲市以上科研成果10項,國家科技發(fā)明專利2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農(nóng)業(yè)部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省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市科技進步三等2項,市政府津貼獲得者,入選市十百千人才工程人選。
菜心野螟,鉆蛀害蟲,十字花科,南方嚴重。
吐絲綴葉,潛藏其中,剜頭鉆心,缺苗斷壟。
注:菜螟屬鱗翅目螟蛾科,又稱菜心野螟、甘藍螟、鉆心蟲等,我國南方各省都有分布,是十字花科蔬菜的重要害蟲。以幼蟲咬食心葉或蛀食莖髓、根部,致使菜苗停止生長,成株不能結(jié)球、甚至死亡,造成缺株斷壟,是蔬菜苗期的大害蟲。幼蟲所造成的傷口,還易引發(fā)軟腐病。
螟蛾特征,灰褐小型,白紋三條,前翅并行;
腎斑深褐,白邊鑲成,后翅灰白,區(qū)分鮮明。
淡黃色卵,橢圓扁平,孵前橙黃,嫩葉附生。
老熟幼蟲,黑頭黃胴,五條縱線,深褐色形;
腹部毛瘤,各節(jié)相等,前八后二,分生兩重。
黃褐色蛹,條紋五縱,臀刺兩對,彎短居中。
注:成蟲灰褐,體長約7 mm,翅展約15 mm。前翅具3條白色波狀橫紋,近中央處有一鑲有白邊的深褐色的腎形斑。后翅灰白色。卵橢圓形、扁平,初產(chǎn)時淡黃色,孵化前橙黃色。老熟幼蟲體長12~14 mm,頭和前胸背板黑色,胴體黃白色,有5條深褐色背線。中、后胸各有排成橫列的毛瘤12個,腹部各節(jié)背側(cè)面有毛瘤兩排,前排8個,后排2個。被蛹黃褐色,長7~9 mm,腹背隱見5條背線,腹部末端臀刺2對,中間一對略短而末端彎曲。
至北由南,代數(shù)遞減,華南九代,華北成三。
老熟為囊,地面越寒,翌春入土,化蛹成繭。
芽苗嫩葉,卵多散產(chǎn),初孵潛葉,隧道寬短;
三齡綴葉,芽心枯蔫,四至五齡,莖髓內(nèi)鉆;
蛀孔明顯,外排糞便,一蟲一苗,株死柄爛。
喜歡高溫,也耐干旱,夏秋時節(jié),猖獗蔓延。
注:在華北地區(qū)年發(fā)生3~4代,四川和江浙6~7代,廣西廣東9~10代,以老熟幼蟲在地面吐絲綴合土粒、枯葉等做絲囊越冬,少數(shù)以蛹越冬。翌春,越冬幼蟲入土作繭化蛹。成蟲羽化后晝伏夜出,稍有趨光性,卵散產(chǎn)在嫩葉上。每雌產(chǎn)卵100~300粒,卵期2~5天。幼蟲共5齡,能轉(zhuǎn)株為害,一生可為害蔬菜4~6株。初孵幼蟲潛食葉肉,隧道寬短,2齡后穿出葉面爬向心葉,吐絲綴合心葉在內(nèi)取食,使心葉枯死,由于植株無法再抽出心葉,終致死亡。4~5齡蟲則可由心葉或葉柄蛀入莖髓或根部,蛀孔外綴有細絲及蟲糞,易于識別。老熟幼蟲多在菜根附近表土3~5 mm處化蛹。
菜螟喜歡高溫干燥的氣候環(huán)境,秋季天氣高溫干燥,有利于菜螟發(fā)生,甘藍、花椰菜、蘿卜、大白菜受害最嚴重。
菜蛾為主,菜蝶兼治,如需單防,菊酯Bt。
注:菜螟與小菜蛾、菜青蟲等害蟲常混發(fā),因此以菜蛾防治為主,與菜青蟲進行兼防,如果需要進行單獨防治,則優(yōu)先選擇擬除蟲菊酯類農(nóng)藥進行噴霧處理。
因地制宜,調(diào)節(jié)播期,清潔田園,及時耕地。
適度灌水,早上潑澆,拔除蟲苗,捕捉蟲跡。
注:在菜螟常年嚴重發(fā)生地區(qū),按幼蟲孵化規(guī)律適當調(diào)節(jié)播期,使最易受害的幼苗2~4葉期與低齡幼蟲盛發(fā)期錯開,如大白菜、蘿卜等在不影響質(zhì)量前提下秋季適當遲播,可減輕為害。收獲后及時耕地,清除殘株落葉,以減少蟲源。適當灌水,增大田間濕度,既可抑制害蟲,又能促進菜苗生長。在早晨太陽未出、露水未干前潑水淋菜,可以減少菜螟為害。間苗、定苗時,如發(fā)現(xiàn)菜心被絲纏住,即隨手捕殺之。
細菌Bt,安全經(jīng)濟,植物農(nóng)藥,混用交替。
注:選用16 000單位蘇云金桿菌(Bt)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植物源農(nóng)藥1%印楝素乳油750倍液、2.5%魚藤酮乳油750倍液或3%苦參堿水劑800倍液進行噴霧處理。
發(fā)生高峰,害蟲混生,主防菜蛾,兼治青蟲;
若需單防,菊酯先用,孵化盛期,蛀前低齡。
注:幼蟲孵化盛期或初見植株被害和有絲網(wǎng)時用藥,注意將藥噴到菜心上。用于菜螟防治的擬除蟲菊酯類農(nóng)藥有2.5%高效氯氟氰菊酯微囊懸浮劑2 000倍液、2.5%氟氯氰菊酯乳油2 000倍液、5%順式氰戊菊酯乳油2 000倍液、20%甲氰菊酯乳油2 000倍液、10%聯(lián)苯菊酯乳油2 000倍液等。
如果與小菜蛾、菜青蟲等混發(fā),以小菜蛾、菜青蟲防治為主。可選擇的兼防農(nóng)藥有5%氟蟲脲乳油800~1 200倍液、5%氟啶脲乳油800~1 200倍液、5%氟鈴脲乳油 800~1 200倍液、5%虱螨脲乳油 (美除)1 500倍液、1.8%阿維菌素乳油1 000倍液、1%甲氨基阿維菌素乳油1 500倍液、2.5%多殺菌素乳油(菜喜)2 000倍液、5%氯蟲苯甲酰胺(普尊)懸浮劑 5 000倍液、15%茚蟲威懸浮劑 (安打)2 000~4 000倍液、10%蟲螨腈懸浮劑(除盡)1 000~2 000倍液。
(本文配有圖片,詳見彩色插頁)
司升云,武漢市蔬菜科學研究所,430065
周利琳,劉小明,劉鑫,武漢市蔬菜科學研究所
2012-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