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思艮
(淮陰工學院 外國語學院,江蘇 淮安 223003)
責任編輯 葉利榮 E-mail:yelirong@126.com
哈代的宗教觀處在一個不斷發(fā)展的過程中,這在其作品中有直接的反映,從他的“威塞克斯”小說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基督教教義的展現(xiàn)和反基督的傾向,筆者將結(jié)合作品對此進行簡要分析。
哈代少年時期受到基督教熏陶,形成了其作品根深蒂固的基督教情結(jié)。正如哈代研究專家F.B.皮尼恩曾指出的那樣:“沒有別的作品,甚至是莎士比亞的作品,能像《圣經(jīng)》那樣對哈代的思想和性格有著如此深遠而持久的影響?!保?](P218)
博愛是基督教的基本教義,包括愛上帝和愛人如己兩個層面,要求人們博愛、包容和自我完善,并且提出愛的永不止息。在《遠離塵囂》中,哈代為男主人公取名為加百列·奧克,這個名字就體現(xiàn)了一定的宗教內(nèi)涵,加百列是上帝寶座前的七個天使長之一,他給人類宣讀了上帝的救贖計劃,給人類帶來了希望。在《遠離塵囂》中,加百列就是這樣一個天使形象,他勤勞、善良、博愛,他對芭絲謝芭的愛就是一種“永不止息”的愛,雖然遭到拒絕,但沒有心灰意冷,沒有心生怨恨,而是不斷地給予芭絲謝芭支持和幫助,鼓勵她面對生活和感情上的種種打擊,他甚至還幫助自己的情敵農(nóng)場主波爾伍德。正是這種無私而持久的愛拯救了芭絲謝芭,也為加百列贏得了愛情和財富。在加百列·奧克身上,基督教的博愛精神得到了完美體現(xiàn)。
基督教文化是西方文化的根基之一,幾乎所有的西方文學家都受到基督教精神的影響,從《圣經(jīng)》等基督教著作中汲取營養(yǎng)。哈代的作品也運用了大量的《圣經(jīng)》典故和意象?!兜虏业奶z》中的主人公苔絲、安吉、亞雷,都有《圣經(jīng)》原型。安吉在《圣經(jīng)》中的原型是天使,正如其名字Angel一樣,帶給了苔絲愛情和幸福。在剛得知苔絲失身之后,安吉難逃傳統(tǒng)思想的束縛,拋棄了苔絲,離家出走。后來,隨著見識和閱歷慢慢增長,他能夠接受苔絲的過去,返回苔絲身邊,帶給了苔絲真正幸福、美滿的日子,盡管只有短短幾天時間,依然幫助苔絲完成了自身的救贖。亞雷則是魔鬼撒旦的化身,他狡詐、邪惡,就像引誘夏娃吃下禁果的蛇一樣,一手造成了苔絲的悲劇。苔絲的原型可以看作是夏娃和耶穌的混合體,苔絲遭到紈绔子弟亞雷的強暴,從而釀成了一生的悲慘命運,這和“失樂園”的故事有著相似之處。同時,苔絲具有善良、執(zhí)著、勤勞、純潔等傳統(tǒng)美德,有著基督耶穌的影子,她一生的坎坷經(jīng)歷和基督耶穌有著相似之處。安吉作為天使的化身,給苔絲黑暗的生活帶來了希望;安吉的暫時離去,既是對苔絲的懲罰,又可以看作是對苔絲的考驗,看她能否經(jīng)受得住魔鬼(亞雷)的誘惑。苔絲始終懷著堅定的信念,認為安吉一定會回到自己身邊,熬過苦難之后,一定能看到天堂?!霸谑郎?,我們經(jīng)受苦難;在世上,我們有離合悲歡;在天堂,我們永遠不離。”[2](P100)這種信念感動了上帝,安吉終于回到苔絲身邊,給她帶來了幸福和快樂。苔絲對安吉忠貞不渝,心甘情愿地接受考驗,好似耶穌對上帝的虔誠追隨。
哈代小說中的很多人物都懷有一種深沉的罪感,這源于基督教的原罪說。在《創(chuàng)世紀》中,人類的始祖亞當和夏娃因受蛇的蠱惑和欺騙偷食了禁果,被上帝趕出伊甸園,遭受勞動和生育之苦。這就是原罪之起源,因為祖先犯下的錯,人類在一出生時就帶有罪惡,要經(jīng)受一定的苦難。在《德伯家的苔絲》中,哈代曾多次提及苔絲的祖先,旨在表明苔絲的悲慘命運和其祖先縱情享樂有著潛在的聯(lián)系,苔絲似是在替祖先贖罪。苔絲因被亞雷強暴而產(chǎn)生了自卑感,認為自己是個不潔的女人,一直帶有深切的罪惡感,起初不敢接受安吉的愛。后來,雖然接受了安吉,但她始終將自己置于丈夫的附屬品的地位,心甘情愿地拋開個人幸福。又如,在《一直在懺悔而不得救贖》中,亨察爾認為自己犯下的罪行無法被原諒,無法獲得救贖,因此在遺囑中寫道:“不要告訴伊麗莎白說我死了,也不要為我悲傷。不要把我葬進神圣的墓地。不要請教堂執(zhí)事為我敲喪鐘。不愿意任何人來為我送葬?!保?]特洛伊中士被人看作是虛偽、輕浮和邪惡的資產(chǎn)階級代表,在釀成了范妮的悲劇之后,他始終無法擺脫宗教罪感意識。
哈代曾對基督教抱有狂熱的信仰,但是,青年時期的哈代受到時代的影響,逐漸看到了教會的黑暗和虛偽,作品中出現(xiàn)了一些比較明顯的反基督傾向,帶有一定的異教色彩,這表明哈代對基督教開始了批判和反思。
哈代的小說中有許多善良的人,他們沒有得到上帝的關愛,過著悲慘的生活。苔絲美麗、勤勞、善良、純潔,卻遭受命運的無情戲弄,當苔絲遭受亞雷的欺負和侮辱時,上帝卻沒有站出來幫助她,哈代因此而感嘆:“哪兒是苔絲的保護天使呢?哪兒是她一心信仰、庇護世人的上帝呢?他是不是像那個好挖苦人的提斯比說的另一個上帝那樣,正說著閑話兒呢?再不正在追逐獵取呢?再不正在路上旅行呢?再不睡著了,喚也喚不醒呢?”[2](P125)顯然,哈代在這里對上帝是加以嘲諷的,對上帝所代表的正義和仁慈提出了質(zhì)疑。
哈代還將矛頭指向了腐朽的教會和虛偽的牧師。亞雷給苔絲帶來了無盡的苦難,卻搖身一變,成了傳道的牧師,這無疑是極大的諷刺。在《無名的裘德》中,主人公裘德懷著虔誠的信仰,一心向往基督寺大學,由于世俗的偏見,卻多次被拒之門外,裘德因此而發(fā)出了不滿的呼喊,哈代借裘德之口嘲笑了教會人員的無知和無能?!秲煞菪坌牡谋瘎 分v述的是兩個牧師的悲劇故事。約書亞和科尼利厄斯擔心父親出身技工而且酗酒會影響他們的前程,看著父親溺水而不去相救,并向妹妹隱瞞了實情。他們的所作所為完全違背基督教教義,但依然受到村民們的尊敬,約書亞后來成為牧師,村民們?yōu)榇藲g呼雀躍,似乎從來沒有這么興奮過。在這里,哈代不僅諷刺了牧師的道德淪喪和虛偽丑惡,更諷刺了社會民眾在教會的擺布和蒙蔽之下喪失了辨別是非的能力,成為教會的玩偶。
哈代很早就接觸古希臘羅馬文化,對于古希臘羅馬文化中的以人為本思想十分認同,并在作品中予以肯定?;浇虝麚P理性,要求人克制欲念,這種違背人性的做法遭到了哈代的抨擊。在《無名的裘德》中,哈代直接表達了對古希臘羅馬精神的向往:“我覺得咱們又回到古希臘那種盡情享樂的生活里去了;咱們看不見疾病和憂愁了……”[3](P398)
哈代受到達爾文的“進化論”、斯賓塞的“社會進化論”的影響,認為人類社會和自然萬物一樣,都是不斷發(fā)展的,遵循“適者生存”的規(guī)律。在《卡斯特橋市長》中,亨切爾因循守舊、固步自封,不肯順應時代潮流改變落后的經(jīng)營方式,最終敗于代表先進生產(chǎn)經(jīng)營方式的對手。達爾文的“進化論”思想讓哈代認識到上帝不是萬能的,人并不是必須守著神的意志,而是可以掌握自己的命運的,他逐漸形成了“進化向善論”思想,完成了對于基督教的反思和超越。
作為一個關心人類前途和命運、有良知和責任感的作家,哈代擺脫了宗教枷鎖,站在一定的高度對基督教教義進行了反思。他的宗教觀看似矛盾,實則是一種深層次的統(tǒng)一。他深諳基督教的精髓,呼喚博愛、寬恕、救贖等美德,同時善于結(jié)合新思想,用文字對基督教進行改造。
[1]F.B.Pinion.A Hardy Companion:A Guide to the Works of Thomas Hardy and Their Background[M].London:The Macmillan Press Ltd,1976.
[2](英)托馬斯·哈代.德伯家的苔絲[A].哈代文集[C].張谷若,譯.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4.
[3](英)托馬斯·哈代.無名的裘德[A].哈代文集[C].張谷若,譯.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