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格的移轉
風格是藝術的說明與標志,既可以是藝術家的風格也可以是某一流派的風格,甚至是某個歷史時期特定藝術的整體風貌。
風格是用來品味的東西,是藝術的靈魂。藝術家之于藝術風格,既是在利用風格發(fā)揮自己的創(chuàng)作技巧,同時又是在通過技術的實踐來滿足風格的需要。他們的才華豐富了藝術的歷史,分別為各自的時代劃出絢爛的光彩。人們津津樂道的談起生長在奢華時代的洛可可藝術、追求理性的新古典主義、如同詩歌一樣美麗的浪漫主義、敢說真話的現實主義以及叩問心靈的象征主義、讓繪畫起死回生的立體派、大眾文化的流行藝術和人人都是藝術家的后現代藝術等等。藝術風格的變化同樣是藝術史的范疇。
拿音樂來說,西方音樂經歷了古代、中世紀、文藝復興、巴洛克、古典主義、浪漫主義和20世紀音樂這樣一個5千多年的歷史風格變遷,宗教、經濟、政治和社會文化生活等方面會對音樂產生重大影響。構成音樂風格的組成要素如形式組織、旋律、節(jié)奏、和聲、織體、樂器法和音色等技法和手段也都在時代變化中不斷演變著。理解這種變化,《西方音樂簡史》是一部精挑細選出來的通俗史料著作,如今已經修訂出版到第9版,米羅·沃爾德、加里·馬丁、詹姆斯·米勒、埃德蒙·塞克勒4個作者全都是業(yè)界重量級人物,他們之間的聯手使這部《西方音樂簡史》成為大眾最受歡迎的權威讀本。
藝術風格的繼承與變遷說到底還是一種時尚的機制,盡管精英主義受不了時尚這玩意,拼死護衛(wèi)著經典藝術的王座不被新藝術勢力覬覦,但每個時代就是會有每個時代不同的需求。所以,藝術的發(fā)展是與歷史現實是緊密相聯的。
在文化比較單一或封閉的地方,非本土藝術就會遭到排拒。文化藝術固步自封恰恰映射了社會文明的停滯,如果在全球視野下考量,這種停滯已經成為一種自娛自樂式的社會倒退。在中國,自改革開放以來,藝術的空間越來越呈現出多元環(huán)境,我們繼續(xù)發(fā)揚光大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同時,也注重非本土文化的交流,各種藝術的形式和思想乳水交融,孤立的一種藝術思潮、一種藝術流派、一種藝術風格不可能獨領天下,而是多種藝術流派并存,既有差異性的對立,又互為協(xié)調統(tǒng)一。
受文化傳統(tǒng)的影響,西方美術的發(fā)展軌跡長期以形體塊面的造型為主,線的運用是從屬于塊面的。而東方繪畫,特別是中國的美術,形體是用線描來體現的。不僅在繪畫方面,在雕塑藝術中,線的作用也同樣是主導性的,追求概括深沉的境界。當表現空間概念時,西方藝術是以物理學觀念將三維空間用長、寬、高包圍起來,采用焦點透視法予以表現。而中國美術卻不是從物理學角度出發(fā),更多的是帶有詩意般的空間概念,在有限的畫面里通過散點透示法來實現對無限的空間意象。這些都是因為文化傳統(tǒng)不同形成的區(qū)別。
西風東漸熱,通過對比,當代東、西方藝術不僅有差異,而且有聯系,相互之間的影響遍及詩歌、戲劇、音樂、舞蹈和繪畫等藝術種類。當西方從東方吸取營養(yǎng),涌現強調表現,不拘泥于形似,而重神似的新潮頭時,中國當代藝術也開始迷戀再現,重視具象化了,在藝術創(chuàng)作領域也出現了同步于當代西方藝術的新思潮。
但是面對藝術創(chuàng)作的革新,中國現代藝術之前的風格變遷往往顯得比較溫和平滑,即使是對藝術的變革與發(fā)展沖擊最猛烈的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中國的藝術變革也沒亂掉方寸,大有雷雨天在家吃晚飯的感覺。這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注重繼承的策略有至關重要的聯系。
媒介材料也是藝術風格成形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不同材質的材料為藝術賦予的情感感受存在著巨大差別,一幅拉斐爾的《加拉逖》原作既可以在素描 、水彩、水墨 、水粉 、雕塑的形式中體現,也可以成為染織、攝影和招貼畫上的題材,盡管這里面可能還有著復制手段的戲仿味道。
今年6月,浙江人美出版的《版畫觀念與技法大全》應該是介紹版畫工藝這一古老的復制藝術里的一本好書。在中國,版畫的出現可以追溯到漢朝,漢畫像石磚被認為是中國版畫的雛形。它是一種建筑物上的裝飾,因為它以石磚為底,以刀代筆,顯示出版畫的某些屬性,后人以紙拓印,成為今天所謂的“版畫”。
兩宋時期,木刻版畫的插圖則大量出現在當時出版的經濟、史略、文學書籍中。明代中葉,名畫家與名刻工的分工合作,使得版畫工藝有更大的進步,版畫創(chuàng)作在質量與藝術水平上都大有提高。明末清初之際,因為名畫家與名刻工的合作更是創(chuàng)作出許多優(yōu)秀的版畫。直到清后期,近代印刷術傳入中國,傳統(tǒng)的版畫藝術漸漸衰落。
西方木版畫的出現比中國至少晚了500多年,但文藝復興時期,羅馬的銅版雕版師馬坎托尼奧·萊芒第卻最早以銅雕版開始大規(guī)模地復制著名畫家的壁畫和油畫出售。使之后的幾個世紀里,復制版畫成為一個相當繁榮的行業(yè)。今天的現代版畫由復制過渡到創(chuàng)作表達的轉化,將傳統(tǒng)版畫制作的畫稿、制版、印刷三者分工合作的環(huán)節(jié)融合成為了一個完整的藝術創(chuàng)作過程。
前面提起版畫的出現最初目的是在于裝飾建筑的局部,我們在平時所能接觸到的所有藝術作品中,最親近的很可能是建筑,我們既可以遠遠地觀賞它的外部形狀,又可以走進它的內部感受其空間。
時間的維度擴展了我們對于秩序的理解,從而改變了我們研究形狀本身的方式,這實際上讓我們回到了自己生物稟賦中最為原始、最有力量的一個方面,即為了生存而在環(huán)境中解讀和獲得秩序的能力。從進化論的角度講,所有的生命都是尋求圖案以及區(qū)分圖案方式的歷程。這是哈佛大學設計學院教授桑福德·昆特在《圖案之于建筑》序言中的一段話,非常精辟地道出圖案在人類藝術甚至擴展到科學、自然界中的本質性關系,沒有圖案世界將在我們的認識體系中難再維持。
《簡約圖案設計》/viction:ary 著/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定價:120元/ISBN:978-7-5340-3277-6
書中收集了70位國際著名設計師(或者組合)比如瑞典設計師漢娜·維寧、瑞典設計師麗莎·本森、法國設計公司5.5designers等設計師或團隊的作品。本書對于任何一位服裝設計師、平面設計師、紡織品設計師、插畫家或設計藝術家來說,都是一本極具借鑒價值的絕佳參考圖書。圖書以包含服裝、軟裝、陳設、裝飾材料及一些與生活相關的功能性日用品的紋樣設計。
《明清冊頁精品》/王宇 陳薈潔 陳婧莎 著/中國青年出版社/定價:398.00元/ISBN:978-7-5153-0913-2
本書有如下三大特點。第一、四套冊頁均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內容包含人物、山水、花鳥等各個繪畫門類,是不可多得的研究明清時期古代繪畫的圖像資料。第二、本套書以仿古形式裝幀,盡可能的保持了古代冊頁的裝幀形式,讓人賞心悅目。第三、本書內文使用適合古代美術作品表現及色彩還原的特種紙,力圖給讀者最好的閱讀享受。第四、本套書每幅作品后都配有解析文字,詳細介紹作品的風格、技法及背后的故事,可讀性很強。第五、本書的文字撰寫者都是有多年研究經歷,具有良好的專業(yè)背景的美術史研究人員。雖然本書定位大眾,語言平實,然而卻不乏專業(yè)性和文化深度,可讀性較強。
《浙派集英》/浙江省博物館 著/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定價:460.00元/ISBN:978-7-5340-3196-0
這本關于浙派及相關繪畫的畫冊經過近二年的策劃、籌備,希望能夠重現這一曾經是歷史上最具影響力之一的繪畫流派及其生命史。浙江杭州是戴進的故鄉(xiāng),也是浙派的搖籃。我們借展覽搭建一座研究浙派繪畫藝術的平臺,以供學者進一步深入研究浙派,并讓觀眾對戴進及其浙派繪畫獲得具體、直觀的感受。
《中國當代藝術新世代:青年決定未來》/趙力 編/葉珊(Coral Yee) 譯/中國青年出版社/定價:中英文對照版268.00元 英文版320.00元/SBN:中英文對照版978-7-5153-1034-3 英文版978-7-5153-1035-0
本書是一本關注當下最具潛力,最具實力,最具藝術魅力的年輕藝術家,并致力于推介他們的權威高端畫冊。當以曾梵志、王廣義、岳敏君為代表的一批千萬級畫家已經非常成熟,作品價格已經達到頂峰的時候,更多的機構和藏家將目光投射到了新生代的身上,開始從年輕藝術家中發(fā)掘未來之星。
《版畫觀念與技法大全》/貝絲·格拉博夫斯基 比爾·菲克 著/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定價:120.00元/ISBN:9787534031953
本書是實用性的版畫技法指南,包含絲網版畫、凸版畫、凹版畫、拼貼版畫、石版畫、獨幅版畫、綜合版畫。讀者將跟隨印版的制作過程來探討每一項技法,從調試印刷機到為特定的版面調墨,本書有清晰的步驟圖。實地采訪當代版畫家,以寬廣的視野選用了最前衛(wèi)的當代版畫作品。廣泛的內容包括數碼技術、版畫實驗室的布局、疑難排解和版畫材料及工藝的各類表格等,是版畫初學者包括有經驗的版畫家必備的一站式工具書。
《圖案之于建筑》/(美)保羅·安德森(Paul Andersen) 大衛(wèi)·所羅門(David Salomon)著/于潼 周明瑞 譯/山東畫報出版社/定價:28.00元/ISBN:9787547405949
圖案無處不在,關系重大,最復雜的圖案都經過了仔細的計算,具有物質上的豐富性和行為上的回應性,能為感官帶來愉悅。這種多層面的觀點為以前的圖案定義帶來了極大的挑戰(zhàn),并為建筑能夠起重要作用的領域間的相互連接開辟了道路。 本書的獨特之處在于,探尋了圖案在很多領域的定義和應用,并展示了當今的圖案如何在設計中使用。本書利用歷史資料和最新的個案分析,清晰地表述了圖案現在所具有的潛力。
《藝術日課書》/科林·吉爾伯特(Collin Gilbert)等著/黃劍 譯/中央編譯出版社/定價:68元/ISBN:978-7-5117-1488-6
主要討論的是視覺藝術、重要理念、重大事件以及名人軼事。分為十個部分:藝術101、藝術哲學、 藝術簡史、藝術家簡介、200字說藝術、藝術展覽、各地藝術、另類藝術、藝術奇聞和按部就班學藝術。其中很多專業(yè)術語和理論為藝術愛好者提供了欣賞和討論藝術的框架,具備了這些基礎知識之后,詮釋、品味和交流藝術就會變得十分簡單。
《古典音樂日課書》/萊斯利·丘(Leslie Chew) 著/劉東偉 譯/中央編譯出版社/定價:68.00元/ISBN:978-7-5117-1486-2
本書將幾個世紀以來的古典音樂發(fā)展經歷的很多種風格形式集中于一起并組織起來,講解從平行聲部到教堂和修道院里的無伴奏歌曲,到文藝復興時期的舞曲,最后直到輝煌的巴洛克時期,展示宮廷和音樂廳里知名或不知名的音樂大師們又是如何把音符、樂器、人聲和節(jié)奏融合到一起,從而創(chuàng)造出了無與倫比的聽覺藝術。
篆書,書法的功能與審美,書法創(chuàng)作,書法表現的文字與設計,書法藝術在設計中的應用,把博大精深的書法藝術很好地與現代設計結合起來,從內容到形式,再到精神層面,都與現代設計有著許多“共性因子”,在諸多方面可以給現代設計實際意義上的指導。
《書法藝術與設計》/杜沛然 章翔 著/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定價:30.00元/ ISBN:978-7-5609-7793-5
系統(tǒng)介紹了學習書法的方法和學養(yǎng),楷書,隸書,行書,草書,
《回到秩序:西方早期現代藝術中的古希臘元素》/汪瑞 著/浙江大學出版社出版/定價:48.00元/ISBN:9787308102773
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之后則出現了一場以“回到秩序”、“復興古典”為口號的藝術運動,這一風潮曾經深刻地影響過歐洲現代藝術的發(fā)展,本書
所要探討的問題,正是基于上個世紀前期現代藝術發(fā)展中所表現出的回溯傾向,以藝術作品中所反映出的古希臘元素為視角,嘗試對這種復歸古典現象進行客觀描述,并對其影響作出公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