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楊洪昌
(云南省農(nóng)業(yè)科學院甘蔗研究所,開遠661600)
甘蔗微噴節(jié)水灌溉試驗初報
李俊,楊洪昌
(云南省農(nóng)業(yè)科學院甘蔗研究所,開遠661600)
對比分析了微噴節(jié)水灌溉、漫灌對甘蔗生長和蔗莖產(chǎn)量的效應,結果表明,采用微噴節(jié)水灌溉技術,實際用水量僅為漫灌的1/3,且能滿足甘蔗正常生長水分需求,甘蔗在株高、有效莖、蔗莖產(chǎn)量等農(nóng)藝指標上與普通抽水灌溉基本一致。
甘蔗;微噴灌;節(jié)水灌溉
甘蔗是云南的重要經(jīng)濟作物,年種植規(guī)模超過30萬hm2,種植面積和蔗糖產(chǎn)量均居全國第二位。但是,通過多年的甘蔗統(tǒng)計資料得知,全省甘蔗平均單產(chǎn)僅有3~4 t/667m2,與發(fā)達省份相比還有較大差距。甘蔗單產(chǎn)偏低主要原因是缺乏足夠的有效灌水[1]。云南蔗區(qū)80%以上的甘蔗分布于旱地,由于冬春少雨干旱的氣候條件,嚴重影響著旱地甘蔗的正常生長。因此,科學用水高效灌溉,是促進云南甘蔗產(chǎn)業(yè)進一步發(fā)展的重要措施。微噴灌技術是近年發(fā)展起來的節(jié)水灌溉模式,由于其材料成本低廉,操作簡單、使用方便等特點,在大棚蔬菜[2]、食用菌[3]等產(chǎn)值較高的農(nóng)業(yè)產(chǎn)業(yè)領域中運用較多,并取得了較好的經(jīng)濟效益。為了解微噴灌溉節(jié)水技術在甘蔗上的應用效果,筆者于2010年在云南甘蔗研究所冷水溝基地(旱地基地)開展了試驗研究,取得了較好的結果,現(xiàn)介紹如下。
1.1 材料與設備
供試甘蔗品種:云蔗03-258。灌溉設備:福順牌200Qj32-78井用潛水泵,揚程78m,電機功率11 kW。機井蓄水量500m3,出水量>50m3/h。微噴管:廣東省陽江市佳潤噴灌設備廠生產(chǎn),規(guī)格1″×4×200微噴帶。
1.2 試驗地點
試驗設在云南省農(nóng)業(yè)科學院甘蔗研究所旱地科研試驗示范基地(開遠北市郊)。旱地,沙壤土。試驗地水肥條件及歷年蔗苗長勢均較一致。
1.3 處理設置
試驗設微噴灌、普通抽水灌溉(漫灌)、自然降水(無人為灌溉),共3個處理。不設重復,各處理一塊蔗地,面積667 m2。
1.4 甘蔗種植與管理
種植地于2010年1月12日經(jīng)機耕平整,開溝起畦,行距1.2m。2010年1月15日下種,下種量2500段三芽苗/667m2。微噴灌與普通灌溉于灌水后兩天噴封閉處理除草劑,自然降水處理于下種后立即噴封閉處理除草劑。
施肥及田間管理:基肥:每處理施尿素10㎏、磷肥30㎏;追肥:中耕培土時,每小區(qū)撒施尿素40㎏、磷肥20㎏、鉀肥10㎏。除灌溉外,其它田間管理措施一致。
灌溉:共灌溉4次。分別于2010年1月16日、2月5日、3月3日及4月13日進行灌溉,以保持25 cm深土層田間持水量55%~70%為度。
1.5 調(diào)查項目
分別記錄每次灌溉時間及用水量等項目。同時,調(diào)查出苗率、分蘗率及成熟期的有效莖數(shù)、株高、產(chǎn)量等指標。出苗率、分蘗率、有效莖數(shù)、株高調(diào)查方法與常規(guī)相同,產(chǎn)量為小區(qū)實產(chǎn)。
表1 不同灌溉方式灌溉時間及用水量
2.1 不同灌水方式灌溉時間及用水量分析
結果見表1,在保持25 cm深土層田間持水量55%~70%情況下,微噴灌每次灌溉時間為2 h,灌水30 m3/667m2左右,而普通抽水灌溉每次灌溉時間為1 h,需水量達90m3/667m2。普通抽水灌溉時間短且水量大,水分流失嚴重,而微噴灌用水量僅為普通抽水灌溉的三分之一且灌溉時間較長,土壤對水分的利用率更高。
2.2 不同灌水方式對甘蔗生長情況及其它性狀的影響
試驗結果從表2可以看出,微噴灌與普通抽水灌溉除在甘蔗出苗率略有增加外,在分蘗率、有效莖、株高及產(chǎn)量等性狀上表現(xiàn)相當,且均較自然降水處理有明顯的差異。其中,微噴灌出苗率達70%以上,而自然降水處理僅為52%;從分蘗率上看3個處理相當,均達115%以上;從有效莖、株高和產(chǎn)量上來看,微噴灌和普通抽水灌溉2個處理基本相似,有效莖分別為3672株/667m2和3648株/667m2、株高分別為216.55cm和209.78cm,產(chǎn)量分別為4.35 t/667m2和4.34 t/667m2,而自然降水處理則各性狀均較低,特別是在產(chǎn)量上僅有2.97 t/667m2,灌水處理增產(chǎn)達50%以上。
表2 不同灌水方式下甘蔗生長情況及成熟期調(diào)查結果
采用微噴灌、普通抽水灌溉(漫灌)兩種方式供水,甘蔗在出苗率、分蘗率、株高、有效莖數(shù)及蔗莖產(chǎn)量等農(nóng)藝指標上基本一致,它們均可以滿足甘蔗生長所需水分,確保甘蔗正常生長,但微噴灌需水僅為普通抽水灌溉的1/3,對水的利用率更高。在使用成本上,微噴管材料建設成本為150~160元/667m2,且可使用3年,每年投入成本僅為50元/667m2。因此,微噴灌技術是一項在甘蔗產(chǎn)業(yè)中用得上且易操作的技術,可在水資源有限的蔗區(qū)推廣使用。
[1]張躍彬,吳正焜,劉少春.云南雙高甘蔗標準化綜合技術[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04.
[2]王柏桐.塑料大棚蔬菜膜下微噴技術應用效果[J].墾殖與稻作,2006(增刊):136.
[3]任亞波,張洪海.節(jié)水微噴技術在食用菌栽培中的應用[J].食用菌,2006(1):47.
Prelim inary Report of Sugarcane M icro-irrigation Test
LIJun,YANG Hong-chang
(Sugarcane Research Institute,Yunn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Kaiyuan 661600,China)
The effect ofmicro-irrigation and flood irrigation by pumping water on the growth and production of sugarcane were compar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micro-irrigation may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normal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sugarcane even when the water was used a third that of the flood irrigation,and there were no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agronomic indexes of sugarcane(plant height,effective stem number,stem yield,etc.)and the flood irrigation.
sugarcane;micro-irrigation;water-saving irrigation
S566.1
A
1007-2624(2012)02-0035-02
2011-08-20
李俊(1963-),男,云南省硯山縣人,主要從甘蔗種業(yè)開發(fā)與農(nóng)業(yè)新技術推廣。E-mail:kaiyliju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