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孝感市教育科學(xué)研究院(432000) 陳 征
地名與水
湖北省孝感市教育科學(xué)研究院(432000) 陳 征
長江水學(xué)校——攜手保護(hù)生命之河
水是生命之源,聚落依水而建,城市因水而興,一個(gè)地方往往與水密切相關(guān)。地名作為特定空間的標(biāo)記,常常蘊(yùn)含豐富的水文化,天津、青島、九寨溝、黑河等許多地名都含有“津、灘、溝、港、島、江、河、浦、汊”等文字,更直接地反映了地名與水體關(guān)系。地名中的“水”元素,主要表現(xiàn)為以下幾種情況。
(1)直接以河流、湖泊等名稱命名。黑龍江省在我國東北地區(qū)北部,以境內(nèi)江水色黑、蜿蜒如游龍的黑龍江而得名。青海省、云南省的麗江市、黑龍江省的牡丹江市、山東省的沂水縣和微山縣等均屬此類。
(2)以水配上吉祥語命名。遼寧省在我國東北地區(qū)南部的遼河流域。秦置遼東、遼西等郡,故歷代都用“遼”字作為政區(qū)名。1928年改名遼寧,其意為“遼河永久安寧”。江蘇省的鎮(zhèn)江,其北部沿江岸一帶地勢比較低洼,在古代常受水害,在水名之前加一吉祥詞,以示祈望而得名。甘肅省的酒泉以“城下有泉,其水若酒”而得名。
(3)以幾條河的首字組成地名。中國龍舟之城湖北省的汨羅市位于汨水和羅水匯合處。瀟湘,古鎮(zhèn)名,在今湖南省永州市西北,因地處瀟、湘二水合流處得名。贛江上游東源貢水(貢江)和西源章水(章江)在贛州匯合后稱贛江,“贛”字是由“章”和“貢”二字組合成的合體字。
(4)以位于水的方位命名。如湖南、湖北兩省因位于洞庭湖南北得名,汝南縣因縣城位于汝河之南岸得名。其實(shí)江西也是因長江而命名的省份,唐時(shí)江西屬江南(長江以南)西道,故元朝時(shí)簡化為江西,叫江西省。位于水體南北兩邊的,多用“水的專名+陰(或陽)”命名:水北為陽,反之為陰。此類地名中,陽字地名極多,陰字地名較少。如河南省的洛陽市因在洛河之北得名,山東省的海陽市因位于黃海之北得名,江蘇省的江陰市因位于長江以南等。這個(gè)常識(shí)是公民所必知的,2008年高考文綜試題全國Ⅰ卷第12題就以此作為題干設(shè)問。
(5)因地處河流的源頭而取名。如云南省的玉溪市得名于珠江源頭之一的玉溪河,河南省的濟(jì)源市、山東省的沂源縣、廣西的資源縣等大都如此。
(6)因位于河流的尾閭而命名。長江中下游分界處“湖口”,是“江西水上北大門”,素有 “江湖鎖鑰,三省通衢”之稱,因地處鄱陽湖入長江之口而得名。類似還有湖北省的漢口(地處漢江注入長江之口)、海南省的??谑?、江蘇省的海門市、湖北省的老河口市、云南省的河口瑤族自治縣等等。
部分地名與河流、湖泊關(guān)系示意
(7)因近水取名。滿語“吉林”意即“沿”,“烏拉”是“大川”的意思,吉林烏拉,意為“松花江沿岸”,簡稱吉林。類似的還有很多,如山東省的臨沂市、山西省的臨汾市、浙江省的臨海市、江蘇省的江浦縣、廣西的溆浦縣、河南省的淮濱縣、江蘇省的濱??h等等。此外還有地處嘉陵江、涪江、渠江三江匯合之處的重慶合川市,位于西江、北江匯流注入珠江處的廣東省三水市等等。
(8)因河流自然和人為變化而得名。在水流彎曲的地方,常在水體專名后面或在姓氏后面綴以灣、曲、套、圈、隅、里等字,如渤海灣、北部灣(南海北部)、銅鑼灣、易家灣、河曲、河套等;在人類利用河流建設(shè)重點(diǎn)工程的地方,
往往直接以水利工程、港口等命名,如四川省的都江堰市、河南省的三門峽市、寧夏的青銅峽市、江蘇省的張家港市等。
值得一提的是許多地名的簡稱、別稱,更是與“水”密不可分,以境內(nèi)主要河流或湖泊等為簡稱或別稱。如嘉陵江古稱渝水,是長江水系中流域面積最大的支流,也是重慶境內(nèi)最大的河流,故重慶簡稱渝。類似的還有福建省簡稱閩,湖南省簡稱湘,江西省簡稱贛等等。滇池為地震斷層陷落型的湖泊,湖面的海拔高度為1886米,素有“高原明珠”之稱,是著名游覽、療養(yǎng)勝地,云南省最大的淡水湖,故云南省簡稱滇。山東省的濟(jì)南,含義為“濟(jì)水之南”,是地理方位形成的地名,自古享有“家家泉水,戶戶垂柳”之譽(yù),尤以趵突泉、黑虎泉、五龍?zhí)?、珍珠泉四大名泉久?fù)盛名,自古素有“泉城”之美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