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杰
(南通市通州區(qū)平潮初級中學 江蘇 南通 226361)
中學物理實驗,有的實驗好說難做,有的實驗由于學校實驗器材的限制無法改為學生實驗,有的實驗演示效果不好,沒有足夠的可觀度,有的實驗復雜不易成功.所以,在進行教學時,就變學生探究實驗為教師演示實驗,或者直接借助多媒體進行模擬實驗.使物理實驗失去了真實感,學生對實驗的理解缺少一定的感性認識,學生不能親自參與實驗,而用課件模擬實驗又沒有真實感,大大地影響了學生學習物理的積極性,為此筆者在“光的折射”教學設計中嘗試改進了一些教具和實驗方法,解決了實驗教學中的難點,增強了實驗效果.以下是本人的一些實驗設計技巧,愿與同行交流.
課題引入要力求引起學生的好奇心或埋下懸念,這樣能給學生留下清晰深刻的印象.為此本課是這樣引入課題的.
首先請兩位學生到講臺觀察碗中的“硬幣再現(xiàn)”的實驗,同時將實驗情景用家用攝像頭同步展示,克服了當前流行的課件模擬的不真實性,增強了演示效果,大大地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同時也體現(xiàn)了新課標中“從生活走向物理”的思想.
本實驗中注意防止硬幣被水流沖動而造成失敗,在實驗前,可以先隔著碗底用小磁鐵吸住一元硬幣,然后加水演示.
觀察光從空氣射入水中的折射情況時,要求用水槽來演示.大家知道學校用的水槽透光性不佳,且體積太大,放置白屏較為困難.筆者經(jīng)過認真思考,在商場中找到一種透光性好、體積小的帶隔板的PC(聚碳酸酯)透明長方形保鮮盒,其中隔板充當白屏,還可以用一細銅絲折成一“η”形扣在隔板上代表法線,用保鮮盒內(nèi)的一半盒代替水槽.學生用激光燈沿隔板射入裝有水的保鮮盒中,這樣學生無需在較暗的環(huán)境中便可以清楚地看到了光從空氣射入水中時的折射情況.
實驗時,也可以在這個盒子中放上一平面鏡,讓學生能同時看到光從水中射入空氣中的情況,從而讓學生對光的折射現(xiàn)象能有一個完整的認識,進一步了解到發(fā)生光的折射時,光路是可逆的.
探究光從空氣進入玻璃的規(guī)律.由于本實驗的成功是完成本課教學目標的保證.如果根據(jù)教參上的方法,制造煙霧,一是學生制造有一定難度,二是煙霧會對學生健康有一定影響,更重要的是光在玻璃中的路徑很難看清楚,實驗效果不好.筆者經(jīng)過數(shù)次試驗,對實驗進行了簡單的改進,終于突破這一難點.筆者找到了一種可觀度高的材料代替玻璃,即PVC透明軟板.它是一種優(yōu)質(zhì)的塑膠復合材料,表面光滑、亮麗透明、色澤均勻,它是新一代高科技產(chǎn)品.實驗中,讓光照射透明軟板,能清晰的顯示出光的傳播路徑,還可以避免以往實驗中玻璃多次反射折射所帶來的負面影響,為學生實驗的成功提供了有力的保證.
為了讓學生能在實驗時清楚的看到光傳播時,折射角與入射角之間的關(guān)系,筆者用繪圖軟件制作了一個專用的量角器.打印在A4紙上,發(fā)給每一位學生,墊在PVC透明軟板下,讓學生用激光燈照射PVC透明軟板,學生可以從紙上和PVC透明軟板中的光路得到折射角與入射角的關(guān)系,方便地探究到光的折射初步規(guī)律.
在講解光的折射知識的應用時,筆者選用了身邊常見的“立體畫”,讓學生觀察后再用手摸,并思考其產(chǎn)生的原因.讓學生體驗到物理就在身邊,并給人們生活帶來了美的享受,進一步體現(xiàn)了新課標中“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思想——聯(lián)系實際,學以致用.
以上所述不過是個人對蘇科版物理“光的折射”中的粗淺體會和認識,也是筆者遵循著名物理教育家朱正元先生所提出的 “壇壇罐罐當儀器,拼拼湊湊做實驗”的教學理念的一些做法,謹以此拋磚引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