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寧武
(武警水電第一總隊醫(yī)院外科,廣西南寧市 530000)
傳統(tǒng)腋臭手術治療方式多為腋毛區(qū)梭形切除,或“S”形切口腋毛區(qū)部分切除加皮瓣修剪,但因術后并發(fā)癥較多,且瘢痕明顯,甚至影響肩關節(jié)功能,故患者多不能接受。近十年來,腋窩皺襞小切口超薄皮瓣修剪法因為療效可靠、并發(fā)癥少、術后切口隱蔽、瘢痕不明顯等特點[1],已逐漸成為腋臭治療的主要手術方式。我院自2007年至今采用該法治療腋臭78例,取得滿意療效,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組共78例腋臭患者,其中男24例,女54例,年齡18~44歲,均為雙側,其中6例曾行激光脫毛治療,術后殘留異味較明顯并遺留輕度瘢痕;其余病例多有外用藥物治療史,由于不能根治而要求手術治療。
1.2 手術方法
1.2.1 術前準備與麻醉 術前行血常規(guī)、凝血四項、心電圖及胸部X光片等檢查,女性避開經期,腋毛區(qū)備皮;患者取仰臥位,雙上肢上舉、肩關節(jié)外展,屈肘掌心向上枕于頭下,充分暴露腋窩,超出腋毛界線1~1.5 cm處用龍膽紫作一梭形標記區(qū),碘酊固定標記線,同法在腋窩頂部沿腋窩皺襞中部順皮紋方向標記橫切口線長2~3 cm,碘伏消毒鋪巾單,標記區(qū)0.5%~1%利多卡因(加入1∶40萬鹽酸腎上腺素)皮下浸潤麻醉。
1.2.2 手術步驟 沿標記的切口線垂直切開皮膚達皮下脂肪淺層,用血管鉗、組織剪緊貼脂肪淺層向切口周圍均勻鈍性加銳性分離皮瓣,剪斷皮瓣與深層組織間的纖維組織,直至梭形標記范圍內腋毛區(qū)皮膚與脂肪層淺完全分離,形成上下兩塊全厚皮瓣。在切口處提起并翻轉皮瓣,直視下用精細組織剪剪除皮下顆粒狀汗腺、毛囊、皮下組織及真皮深層組織,切口遠側不易翻轉區(qū)域用銳利刮匙搔刮或采用盲剪法處理,直至皮瓣內側均勻光滑無顆粒感、無皮下組織即可,然后電凝徹底止血,皮下創(chuàng)面用生理鹽水反復沖洗,檢查無活動性出血后,用1號絲線間斷縫合切口,包扎時內層敷料用紗布卷成圓筒形緊貼皮瓣區(qū)放置,用彈力繃帶“8”字形加壓包扎。
1.3 術后處理 患者術后肩關節(jié)制動2周,口服或靜脈用抗生素3~5 d,5 d后拆開敷料換藥,觀察皮瓣情況,換藥后仍予彈力繃帶“8”字形加壓包扎,術后10 d拆線,逐步恢復肩關節(jié)活動。
本組78例患者,術后隨訪3個月~9個月,72例患者的切口一期愈合,無并發(fā)癥,切口瘢痕纖細,患者手術效果滿意(92.3%);3例出現皮下血腫,經空針抽吸或拆開縫線清除血腫后,2例切口仍然一期愈合,1例出現切口邊緣壞死,經局部換藥處理后愈合(3.8%);3例發(fā)生切口緣部分壞死,拆線后局部換藥,2~3周內愈合,順皮紋方向輕度瘢痕形成,但肩關節(jié)活動不受限(3.8%);6例有輕度異味殘留,但較術前明顯減輕,患者可以接受。
腋臭俗稱“狐臭”,是腋下大汗腺分泌物中產生的揮發(fā)性脂肪酸被一種特殊的鏈球菌感染后分解產生的惡臭難聞的氣味,大汗腺位置一般較深,多在皮下脂肪層,不直接開口于皮膚表面,而在皮脂腺開口的上方開口于毛囊,在腋窩部大部分大汗腺位于腋毛區(qū)內。腋臭手術治療方法很多,腋毛區(qū)梭形及“S”形切除后遺留瘢痕明顯,且瘢痕垂直于皮紋致瘢痕攣縮而有影響肩關節(jié)活動的可能;而激光、小切口腫脹刮吸等療法,有復發(fā)率高、療效不確切等不足[2];外用藥物治療僅臨時去除異味,用藥一次僅能維持數天。
腋臭首選手術治療,小切口超薄皮瓣修剪法腋臭根治術的原理在于充分保留皮膚,徹底修剪毛囊及大汗腺腺體組織,以達到根治的目的。這種手術方法簡便、療效確切、瘢痕隱蔽,患者易于接受[3]。本組病例采用此術式收到良好效果。
本組病例主要并發(fā)癥有術后皮瓣下血腫、切口邊緣壞死感染及局部異味殘留等。分析原因:①發(fā)生皮瓣下血腫者為腋毛區(qū)范圍較大或皮下脂肪層較薄,特別是消瘦患者,形成皮瓣較大、術中損傷脂肪下層血管、術中止血不徹底以及術區(qū)小血管在腎上腺素作用下暫時閉合,術后反跳性出血、術后包扎不牢固及加壓力度不夠等,多發(fā)生于術后48 h內。表現為術區(qū)滲血,患者自覺術區(qū)疼痛、壓迫感。預防措施:腋毛區(qū)范圍大,在皮瓣區(qū)有可能形成死腔部位,縫合一針“扎釘”消除;消瘦型患者分離皮瓣時要盡量靠近皮膚側,電凝止血要徹底,特別注意兩極底部,包扎時應用無菌紗布均勻填塞腋窩,外用彈力繃帶適度加壓包扎,上臂要求制動[4]。一旦發(fā)生術后血腫要高度重視,必須立即處理,血腫較小者可用空針吸凈積血然后加壓包扎,血腫較大或有血塊形成者需拆開縫線,清除血腫,徹底止血,重新縫合,加壓包扎固定,并予止血藥物。②切口邊緣或部分皮瓣壞死感染,是該手術最嚴重的術后并發(fā)癥,也是切口延期愈合和瘢痕形成的主要原因,發(fā)生原因主要是血腫形成,使皮瓣與皮下組織分離,導致皮瓣缺血壞死、術中真皮下血管網破壞過多,導致皮瓣血運障礙壞死、切口附近血供差、術中對切緣過多牽拉損傷以及術后包扎過緊等,一旦處理不及時又可造成局部感染,本組中1例血腫形成、2例切口邊緣壞死都出現了局部感染征象,預防措施為術中止血徹底,術中清除大汗腺時動作輕柔,掌握好層次,避免過多損傷真皮下血管網,不可過度鉗夾牽拉切口,縫合前可剪除部分切緣,術后加壓包扎力度要適中。術后如果發(fā)生切口邊緣或部分皮瓣壞死感染,只能拆除縫線、清除壞死組織、局部換藥處理,擇期行二期縫合或局部植皮。③術后異味殘留,主要原因是手術剝離范圍不夠、大汗腺清除不徹底,部分大汗腺存在于腋毛區(qū)外,特別是腋窩兩極處不易清除干凈。預防措施為適當擴大剝離范圍,可超出腋毛區(qū)1~1.5 cm,大汗腺要徹底清除,而且一定要徹底。如術后殘留異味較大、病人不能接受者,可于6個月后在腋窩兩極作小切口清除。
綜上所述,采用小切口皮瓣修剪法腋臭根治術治療腋臭,創(chuàng)傷小、切口隱蔽、并發(fā)癥少、復發(fā)率低,值得在臨床上推廣運用。雖然存在一些并發(fā)癥,關鍵在于皮瓣的處理,術中注意操作要精細,止血要徹底,避免皮瓣局部血管和組織的過度損傷,積極預防并發(fā)癥,可以保證皮瓣和切口順利愈合。
[1] 楊海平,楊 蘇.實用美容皮膚外科技術[M].上海:第二軍醫(yī)大學出版社,2006:289.
[2] 彭友林,唐有建,孫詩賓.腋臭的四種手術方法比較[J].中國美容醫(yī)學,2002,11(2):110-111.
[3] 馬顯杰,魯開化,夏 煒.應用掏除法治療腋臭15例[J].中國美容醫(yī)學,2001,10(5):394-395.
[4] 郭 雯,郭建輝,趙 麗.腋下磺紋小切口皮剪術治療腋臭護理體會[J].中國美容醫(yī)學,2010,19(12):18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