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訓剛, 何曉雄, 胡冰冰, 馬志敏
(合肥工業(yè)大學電子科學與應用物理學院,安徽合肥 230009)
SiC材料硬度高、熱膨脹系數小、具有優(yōu)良的高溫熱穩(wěn)定性和熱導性,能夠很好地抵御高能中子輻射和α粒子的轟擊[1],因此廣泛應用于超高溫陶瓷涂層、航天器抗熱輻射涂層和聚變堆包層結構材料等領域[2-3]。EB-PVD是以電子束為熱源的一種蒸發(fā)鍍膜方法,在真空環(huán)境下利用高能量密度的電子束轟擊蒸鍍材料(金屬、陶瓷等)使之熔化、氣化、蒸發(fā),在基片上沉積形成薄膜。與傳統(tǒng)的薄膜制備技術相比,EB-PVD技術具有蒸發(fā)和沉積速率高,基片與薄膜之間有較強的結合力[4]等諸多優(yōu)點,因此被廣泛應用于國防和民用領域[5]。
本文采用EB-PVD技術,通過改變鍍膜時間、退火溫度等工藝參數,在單晶Si(100)基片上制備了SiC薄膜,采用AFM、XRD、臺階儀和半導體特性測試儀對SiC薄膜進行表征,研究EBPVD技術制備SiC薄膜的工藝參數與薄膜表面平均粗糙度、電導率、結晶質量等性能的關系。
實驗采用中國科學院沈陽科學儀器公司研制的DZS-500電子束沉積系統(tǒng)。選擇單晶Si(100)作為基片,并將其切割成10 mm×5 mm的方片。對基片分別用丙酮、乙醇和去離子水超聲清洗15 min。靶材采用純度為98%的SiC壓片。坩堝和基片之間的垂直距離為500 mm。在EBPVD蒸發(fā)沉積過程中,E型槍所產生的高能電子束流將SiC靶材熔化蒸發(fā),使其沉積到基板的Si片上形成薄膜,如圖1所示。沉積過程中真空度為6.7×10-3Pa,設定沉積速率為0.6 nm/s,薄膜沉積時間分別為40、60 min。電子束流強度30~60 m A。沉積結束后繼續(xù)保持高真空狀態(tài),待自然冷卻后,打開真空室取出試樣。對制備態(tài)試樣在2.0×10-2Pa真空中進行退火處理,退火溫度分別為600、900℃,退火時間均為2 h,SiC薄膜制備工藝參數見表1所列。
圖1 DZS-500沉積系統(tǒng)真空室示意圖
表1 在Si(100)上制備SiC薄膜的工藝參數
用X射線衍射儀(D/MAX2500V)、原子力顯微鏡(CSPM4000)、掃描電子顯微鏡(FEI Sirion200)、臺階儀(Xp-100)對SiC薄膜的結構、組織、形貌進行表征和分析,用半導體特性綜合測試儀(Keithley 4200)測量薄膜的I-V曲線,進行電學性能評估。
(1)X射線衍射分析。圖2所示為沉積40 min,厚度為1.5μm的SiC薄膜樣品B和D分別進行600、900℃真空退火后的XRD圖譜。由圖2可知,樣品經退火后,在34°均出現(xiàn)SiC(111)衍射峰。在900℃退火后,SiC(111)面的衍射峰強度顯著增加,同時在61°、65°出現(xiàn)了新的SiC(110)和(116)衍射峰。
圖2 SiC薄膜在不同退火溫度下的XRD曲線
XRD結果表明隨著退火溫度的升高,SiC薄膜的結晶質量變好[6]。
(2)SiC薄膜的AFM形貌分析。圖3所示的SiC薄膜的AFM掃描面積為25μm2,SiC薄膜表面形態(tài)光滑致密無空洞。SiC薄膜樣品A和C的平均粗糙度Sa分別為1.65、1.73 nm,樣品B和D的Sa分別為5.39、7.90 nm。這表明退火溫度越高,薄膜表面越平滑。因為隨著退火溫度提高,薄膜的結晶質量提高,結構致密。在相同退火條件下,沉積時間越長,薄膜厚度越厚,SiC粒徑大小趨于均勻化,使薄膜表面粗糙度降低。
圖3 SiC薄膜的AFM圖像
(3)SiC薄膜的SEM形貌分析。圖4所示為厚度為1.5μm的SiC薄膜樣品B經900℃退火2 h后的SEM圖像。圖4表明,SiC薄膜晶粒的晶界清晰,結晶狀態(tài)良好,薄膜表面平整且致密。
(4)SiC薄膜的膜厚測量。使用臺階儀(Xp-100)測量SiC薄膜的厚度。圖5所示分別為樣品A、B的膜厚測試曲線,由圖5得到樣品A的膜厚約為2.0μm,樣品B的膜厚約為1.5μm。這表明鍍膜時間越長,沉積膜層越厚。
圖4 900℃退火溫度樣品B的SEM圖像
圖5 膜厚測試曲線圖
(5)I-V曲線測試。SiC薄膜的光電性質由I-V曲線表征。圖6a所示為膜厚1.5μm的樣品B在真空條件下900℃退火2 h后,分別在紫外光、白光輻照和黑室條件下,在SiC薄膜上距離1 mm 2點所測的I-V曲線,圖6b所示為不同膜厚的樣品在真空條件下900℃退火2 h后,白光輻照所測的I-V曲線。
圖6 SiC薄膜在不同光照條件下的I-V曲線圖
圖6表明,經過900℃退火2 h膜厚為1.5μm的SiC薄膜在3種不同輻照條件下,總體的趨勢相同,當施加相同電壓時,紫外光條件下所測的電流最大,白光次之,黑室電流最??;在相同的退火條件下,不同厚度的SiC薄膜,在白光照射下,施加相同電壓時,膜越厚,電流越大。這是因為當光照射半導體時,若光子的能量等于或大于半導體的禁帶寬度時,價帶中的電子吸收光子后進入導帶,產生電子-空穴對。這種類型的載流子亦稱光生載流子。光子的能量與頻率有關,當光照射到半導體時,就會產生光電效應。紫外光的頻率最大,產生的光電效應最大,而黑室下無入射光,產生的光電效應最小。SiC薄膜越厚,其含有的載流子數量越多,電流也就越大。
采用EB-PVD法成功制備出SiC薄膜,通過實驗和分析得出以下結論:①經過40 min和60 min的沉積時間,可在Si(100)基片上制備出厚度分別為1.5、2.0μm的SiC薄膜;②在相同膜厚情況下,退火溫度越高,SiC薄膜結晶質量越好,薄膜表面平均粗糙度越低;在相同退火條件下,薄膜越厚,薄膜表面平均粗糙度越低;③ 在SiC薄膜上施加相同的電壓時,紫外光照射下電流最大,白光次之,黑室電流最小,在相同輻照條件下,薄膜越厚,電流越大。
[1] Morkoc H,Strite S,Gao G B,et al.Large-band-gap SiC,III-V nitride,and II-VI ZnSe-based semiconductor device technologies[J].Journal of Applied Physics,1994,76(3):1363-1398.
[2] 趙 娟,王 貴,劉 朗,等.SiC涂層對不同碳基體氧化防護行為的研究[J].表面技術,2007,36(2):1-3.
[3] Yi J,He X D,Sun Y.Characterization of stoichiometric SiC film deposited on a thermally oxidized Si substrate[J]. 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2008,461:11-13.
[4] 滕 敏,孫 躍,赫曉東,等.EB-PVD及其制備功能涂層的研究進展[J].材料工程,2007(Z1):131-134.
[5] 王玉霞,何海平,湯洪高.寬帶隙半導體材料SiC研究進展及其應用[J].硅酸鹽學報,2002,30(3):372-381.
[6] 都 智,李合琴,聶竹華.SiC薄膜的退火工藝及其結構和光學性能[J].理化檢驗:物理分冊,2010,46(12):753-7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