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財經大學統(tǒng)計學院 華先
淺析我國對外貿易長期順差的原因及應對策略
西南財經大學統(tǒng)計學院 華先
隨著我國對外開放程度的進一步加深,對外貿易的規(guī)模不斷擴大,我國的貿易順差也呈現出快速增長態(tài)勢。長期的貿易順差給我國經濟提供巨大動力的同時,對我國國際收支平衡乃至整個經濟運行都產生了一系列的深刻影響。本文通過對當前貿易順差現狀的分析,探索造成國際收支不平衡的原因、影響的基礎上,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
貿易順差 對外貿易 長期順差
隨著我國對外開放程度的進一步加深,對外貿易的規(guī)模不斷擴大,我國的貿易順差也呈現出快速增長態(tài)勢。長期的貿易順差給我國經濟提供巨大動力的同時,對我國國際收支平衡乃至整個經濟運行都產生了一系列深刻影響,也引起了學術界和社會輿論的廣泛關注。當前社會,國與國之間的經濟、文化深入交流,而國際貿易水平更是國民經濟得到長足發(fā)展的一個重要保證,本文通過對當前貿易順差現狀的分析,探索造成國際收支不平衡的原因、影響和對策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
自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的對外貿易情況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為1949年~1977年,由于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對我國的封鎖以及我國自身政策的因素,我國對外貿易長期處于低位徘徊的狀態(tài),雖然貿易順差和貿易逆差交替出現,但數額較小,基本維持在5億美元以下;第二階段為1978年~1993年,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我國實現了偉大的改革開放,我國對外貿易也迅猛發(fā)展,貿易進出口額都大幅增加,這一階段雖然同樣呈現貿易順差和逆差交替出現的局面,但貿易逆差的年份多于貿易順差的年份;第三階段為1994年至今,我國對外貿易呈現一邊倒的順差情況,并逐年上升。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我國貿易順差出現了下降趨勢,但截至2010年,仍然維持在1831億美元。
我國對外貿易長期順差,既有長期原因,又有短期原因,既有國內因素,又有國際因素,是各種因素綜合形成的。
2.1.1 我國的貿易方式決定了我國對外貿易長期順差
我國的貿易方式主要以加工貿易為主,加工貿易的顯著特點是“兩頭在外,中間在我”,即產品所需的零部件、原材料等從外國進口,在我國進行加工裝配,再銷售到國外,這樣的貿易增值方式很容易產生貿易順差。因為加工貿易既有進口的過程,又有出口的過程,而不管進口還是出口,都是以美元結算,這樣一來,就把人民幣升值等因素抵消了。而今年以來,一些發(fā)達國家將大量的制造業(yè)產能向中國轉移,這樣進一步推動了我國對外貿易的順差。
2.1.2 對人民幣升值的預期決定了我國對外貿易長期順差
從理論上講,人民幣的升值有利于進口,不利于出口,中國對外貿易順差會減少。但實際上,市場對人民幣升值的預期不斷加強,使得國內企業(yè)人為的加快出口速度,延緩進口速度,加上國際上基本采取的是“提前收匯、推遲付匯”來規(guī)避貿易風險,使貿易順差虛增。
2.1.3 產能過剩決定了我國對外貿易長期順差
推動我國經濟快速發(fā)展的“三駕馬車”—— 投資、出口、消費,而投資是最重要的因素。近年來,我國大規(guī)模投資形成了大量的產能過剩,需要對外貿易來消化國內的產能過剩。
除此之外,貿易政策,國民消費習慣,國內要素價格低谷等因素也是我國對外貿易長期順差的原因。
2.2.1 人民幣實際匯率上升不大,對貿易順差的抑制作用不明顯
我國2005年7月啟動新一輪的匯率制度改革,確定了不再盯住單一貨幣(即美元),而是參照一籃子貨幣,同時根據市場供求關系來進行浮動的匯率政策。但人民幣的實際匯率上升并不明顯,以2007年為例,2007年1月~7月,人民幣對美元升值3%,但人民幣對一籃子貨幣的升值,即人民幣實際匯率上升幅度僅為1%,這使得人民幣升值對貿易順差的抑制作用并不明顯。
2.2.2 大宗商品的國際市場價格上升,推動了中國貿易順差的增長
國際市場上傳統(tǒng)的大宗商品,如有色金屬、鋼材、玉米、大豆、合成纖維等價格上升,減緩了中國進口這些商品的速度,而同時我國出口卻在持續(xù)增加,這推動了我國對外貿易順差的增長。
除此之外,出口退稅政策以及進出口關稅稅率的頻繁調整,也為我國對外貿易長期順差提供了推動力。
有利于推動我國經濟的發(fā)展,增強我國的經濟實力和國際競爭力,提高我國的國際地位。
貿易順差最直接的表現為外匯儲備的大幅增加,外匯儲備的大幅增加使我國走出了阻礙我國經濟發(fā)展的“外匯缺口”瓶頸,消除了幾十年來困擾我國經濟發(fā)展的“出口創(chuàng)匯”壓力。同時,由于經濟全球化的發(fā)展,國際經濟逐漸融為一體,這也有利于增加我國在國際貿易中的話語權,提高我國的國際地位。
3.1.1 有利于提升我國抵御經濟危機的能力,維護國家經濟安全
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以來,世界經濟遭遇了重大打擊,而在中國則呈現“風景這邊獨好”的局面,這就是我國抵御經濟危機能力增強的表現。雖然我國經濟也呈現了一定程度的衰退,但從整體來看,要優(yōu)于英美的經濟體。
3.1.2 有利于緩解國內巨大的就業(yè)壓力
我國是人口大國,勞動力資源豐富,這是我國經濟發(fā)展的巨大優(yōu)勢,但同時也是我國政府面臨的巨大挑戰(zhàn)——如何解決這么多人口的就業(yè)問題。較大的貿易順差意味著較大的商品出口,從而帶動了國內就業(yè)水平的提高。
3.1.3 有利于國內促進產業(yè)的升級換代
對外貿易的順差,尤其是一些經常項目的順差,從另一個方面來看,反應了我國目前產業(yè)發(fā)展水平和出口商品的結構。對外貿易的順差使得我國取得了一定的出口優(yōu)勢,外向型經濟不斷壯大,我國經濟結構、產業(yè)結構也逐步走向優(yōu)化。同時,對外貿易的順差,有利于我國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和機器設備,推動國際生產技術的發(fā)展。
3.2.1 長期對外貿易順差,加劇了我國和主要貿易伙伴的貿易摩擦
過大的貿易順差是導致貿易摩擦最直接的因素,近年來,我國面臨的貿易摩擦不斷出現,美國和加拿大是對我國發(fā)起貿易調查的主要國家,同時也是我國主要的貿易伙伴。巨大的貿易順差使我國在國際貿易中長期獲利,但不利于我國經濟的長期可持續(xù)發(fā)展,經濟全球化需要一個健康的、合理的發(fā)展環(huán)境,巨大的外部經濟失衡難以維持一個正在高速發(fā)展的國家的長期發(fā)展。
3.2.2 長期對外貿易順差,加劇了人民幣升值的壓力
長期高額的對外貿易順差,使人民幣背負著巨大的升值壓力,盡管目前人民幣面對高額的貿易順差表現得仍然堅挺,但升值壓力已然十分巨大。以美國為首的發(fā)達國家不斷利用人民幣升值給我國施加壓力,人民幣不健康的升值將會對我國經濟造成非常消極的影響。
3.2.3 長期對外貿易順差引起的流動性行過剩,不利于國民經濟發(fā)展全局
近年來,經常性項目順差和資本順差使得外匯大量流入,成為基礎貨幣供給的主要渠道。在目前我國實行的盯住一籃子貨幣,同時根據市場供求關系來進行浮動的匯率政策的外匯管理體制之下,央行為了維護匯率的相對穩(wěn)定,被動地在國際市場上拋售人民幣,購入美元,造成外匯占款猛增,這樣不健康的情況,容易引起通貨膨脹,對國民經濟發(fā)展全局非常不利。
3.2.4 長期的對外貿易順差,對我國環(huán)境造成巨大的損害,不利于我國優(yōu)化產業(yè)結構,不利于我國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我國為了引進外資,推動出口,引進了大量高耗能、高污染的產業(yè),在推動我國經濟發(fā)展的同時,給我國環(huán)境造成了巨大的污染,對我國的環(huán)境保護提出了巨大的挑戰(zhàn),同時也不利于我國產業(yè)結構的優(yōu)化。
調整出口產業(yè)和進口產業(yè)的產業(yè)結構,要注重產業(yè)結構質量的調整,提高出口產業(yè)的檔次,適度增加進口,推動對外貿易的基本平衡。以經濟的長期可持續(xù)發(fā)展目標,限制高耗能、高污染、資源型企業(yè)的發(fā)展,鼓勵低能耗、低污染的第三產業(yè)、高科技產業(yè)的發(fā)展,推動經濟發(fā)展從依靠能源消耗向依靠生態(tài)資源的可持續(xù)循環(huán)發(fā)展轉變。
要根據國際經濟環(huán)境和形勢,適時適度地調整人民幣匯率,提高企業(yè)在浮動匯率制度下抵御風險的能力;同時,可以通過外匯市場和外匯管制來適度控制對外貿易順差;要減少資本性貿易順差,控制國際熱錢的涌入;適度的、用控制的放松對私人資本流動的管制;完善外匯儲備的經營管理,探索更加有效的外匯儲備實用方式;鼓勵“藏匯于民”。
[1] [美]N.Gregory Mankiw,Principles of Economics(3rd edition).
[2] 殷孟波,曹廷貴.貨幣金融學[M].西南財經大學出版社.
[3] 王明勝.高貿易順差利弊分析[J].中國商貿.
[4] 祖祎.我國貿易順差問題的影響與對策[J].管理·Management.
F722
A
1005-5800(2012)08(a)-193-03
華先(1990-),陜西西安人,西南財經大學統(tǒng)計學院,主要從事統(tǒng)計學、對外貿易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