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曉華
日照市中醫(yī)醫(yī)院產科,山東日照 276800
產婦分娩后嬰兒常因各種疾病轉入新生兒病房,造成了母嬰分離,這時產婦容易發(fā)生乳汁淤積、乳房脹痛的癥狀,更有甚者可能會發(fā)生乳腺炎,影響到母乳喂養(yǎng),產婦的心理、生理健康也受到明顯影響[1]。乳房中醫(yī)穴位按摩是一種無創(chuàng)的乳房護理技術,可減輕患者的乳房脹痛,減少乳汁淤積及乳腺炎的發(fā)生機會。該院在2010年3月—2011年12月對部分入院患者開展中醫(yī)乳房穴位按摩,效果明顯,現報道如下。
因各種原因造成母嬰分離的產婦,共120例,年齡20~35歲,無妊娠并發(fā)癥,孕次為 1~3次,產后出血量<300 mL,無乳腺增生、乳腺炎。將其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各60例,兩組臨床資料具有可比性。
1.2.1 對照組 常規(guī)指導乳房護理,鼓勵母乳喂養(yǎng),多余乳汁擠出。
1.2.2 研究方法 實驗組進行以下工作[2]:護理人員提供乳房護理,2次/d,先用50℃的濕熱毛巾,熱敷乳房3~5 min,然后再進行中醫(yī)穴位按摩。膻中穴位于兩乳頭連線的中點,按摩者用中指端著力,按揉膻中穴20~30次,按壓力道適中。以乳頭為中心,上下左右各一橫指處,分別為膺窗、乳根、天池和神封4個穴位,分別用兩手的大拇指和食指同時按摩這4個穴位,邊按摩邊輕輕向胸壁處擠壓再放松,每次反復20遍左右。然后用手把多余乳汁擠出或用吸奶器吸出。同時進行健康教育,情緒低落會影響乳汁分泌,告知產婦調整情緒,積極向上,每天保證充足的睡眠和休息時間,補充足夠的營養(yǎng),對保持泌乳有促進作用。
乳房硬度分為三度:Ⅰ°觸摸如嘴唇,為正常或輕度腫脹;Ⅱ°觸摸如鼻尖,為中度腫脹;Ⅲ°觸摸如額頭,為重度腫脹[3]。
采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 13.0,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
實驗組與對照組比較,產后24~48 h及48~72 h的泌乳時間比,P<0.01,見表 1。
表1 兩組產婦產后開始泌乳時間比較
實驗組與對照組比較,產后24~48 h及48~72 h的泌乳充足時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見表2。
表2 兩組產婦產后泌乳量充足時間比較
實驗組與對照組比較,兩組產婦5 d乳房硬度有明顯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3。
表3 兩組產婦產后5 d乳房硬度比較
實驗組與對照組比較,兩組產婦母乳喂養(yǎng)率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 4。
表4 兩組產婦母乳喂養(yǎng)率[n(%)]
實驗組與對照組的產婦乳房脹痛發(fā)生率比較,P<0.01,見表5。
表5 兩組產婦乳房脹痛發(fā)生率[n(%)]
實驗組與對照組的產婦乳房脹痛發(fā)生率,P>0.05,見表6。
表6 兩組產婦乳腺炎發(fā)生率[n(%)]
母嬰分離大多數因嬰兒不同程度的疾病引起,此時產婦往往存在焦慮、憂郁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礙,不良情緒影響到下丘腦及垂體的功能,從而導致內分泌系統(tǒng)的變化,引起泌乳困難[4]。此時心理護理是一個重要的環(huán)節(jié),醫(yī)護人員應該充分做好解釋與安慰工作,使其保持良好的心態(tài),消除產婦的負性心理,積極調動正性心理。同時仍要對產婦宣教母乳喂養(yǎng)的優(yōu)點,在病情允許及早母乳喂養(yǎng)。
產婦的乳房未得到及時有效的吸吮,乳頭缺少吸吮的刺激,常使泌乳時間及泌乳充足時間推遲,乳腺管淤塞不通,使乳腺容易發(fā)生腫脹、乳汁淤積,從而導致乳腺炎的發(fā)生。中醫(yī)乳房穴位按摩主要通過按摩膺窗、膻中、乳根、神封和天池5個穴位,是乳房變軟,刺激血液循環(huán),促進乳汁的分泌,彌補吸允的不足,從而降低乳房脹痛發(fā)生率和乳腺炎發(fā)生率。膺窗、乳根穴均屬足陽明胃經,天池屬手厥陰心包經,神封屬足少陰腎經,這4個穴位均有主治乳癰的作用,中醫(yī)穴位按摩后再擠壓,可減輕疼痛。本研究發(fā)現,通過中醫(yī)學位按摩實驗組較對照組泌乳時間、泌乳量充足時間明顯縮短,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通過乳房中醫(yī)按摩護理干預的刺激,使神經沖動從乳頭傳導至垂體的前葉,可以反射性地增加催產素和催乳素分泌,催產素能使腺泡外壁的肌細胞發(fā)生收縮,從而將腺泡中的乳汁排入導管,因而通過中醫(yī)乳房護理干預可促進催乳素的分泌,使泌乳時間提前[5]。同時使乳房腫脹發(fā)生率降低,乳房的硬度明顯下降。在乳房穴位按摩的同時,宣傳母乳喂養(yǎng)的好處,促進產婦母乳喂養(yǎng)的自信心,提高母乳喂養(yǎng)率。乳汁淤積產婦還可能出現乳腺炎,研究中兩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可能是因為后續(xù)其他積極治療的影響或樣本量不夠。
中醫(yī)穴位按摩產后乳房護理干預可以減少產婦疼痛,更有利于母乳喂養(yǎng),方法簡便經濟,容易廣泛推廣應用。但它同時也存在許多問題,如需要消耗較多的護理人力,有時候會影響到對產婦的人性隱私關懷;這就要求我們的操作流程要進一步標準化,需要我們不斷提高完善,不斷探索。
[1]侯燕文,李艷.護理干預對減輕乳房脹痛的研究進展[J].護理研究,2008,22(9):2450-2451.
[2]樂杰.婦產科學[M].7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8:81.
[3]梁文君,包學云,范水云.護理干預對母嬰分離產婦乳汁分泌和乳房脹痛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09,15(10):70-71.
[4]郭曉琴.乳房穴位按摩對減輕乳房脹痛和促進乳汁分泌的影響[J].護理研究,2007,21(5):1270-1271.
[5]譚永蘭.產后早期乳房穴位按摩減輕乳房脹疼和刺激泌乳的效果觀察[J].當代護士,2010,(5):6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