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鵬
(太原市園林植物保護站,山西 太原 030001)
油松是山西省最主要的造林樹種之一[1]。油松為陽性樹,幼樹耐側陰,抗寒能力強,喜微酸及中性土壤,不耐鹽堿,為深根性樹種。在山區(qū)生長的油松長勢好[2],且多在陰坡和半陰坡以及土壤濕潤和較肥沃的地方生長。油松對土壤養(yǎng)分和水分的要求并不嚴格,但要求土壤通氣狀況良好。如土壤黏結或水分過多,通氣不良,則油松生長不好,表現(xiàn)為早期干梢、根系腐爛。在太原市重點綠化工程上,油松應用較多,由于各種原因其出現(xiàn)黃化、長勢衰弱、死亡的問題,直接影響樹木生態(tài)效益的發(fā)揮。
本研究通過調查太原市主要城區(qū)重點綠化工程路段油松成活狀況,分析上述問題產(chǎn)生的原因,并提出相應的改進措施,對城市綠化成果保護、生態(tài)文明建設有重大意義。
調查采取隨機取樣的方法,在太原市主城區(qū)重點工程路段抽取50個樣地,每塊樣地2000m2。采取逐株調查的方法,共調查25036 株油松。
由表1可知,調查共抽查油松25036 株,其中,成活狀況良好及以上的有15066 株,占總數(shù)的60.18%;較差的有3133 株,占總數(shù)的12.51%;死亡的有330株,占總數(shù)的1.32%。成活狀況總體良好,但有個別地段集中發(fā)生連片枯黃現(xiàn)象。
從現(xiàn)有成活狀況看,解放南路、迎澤大街、迎澤西大街、長風大街、太榆路、龍城大街、長風大街東延、濱河東路北延9標段、濱河東路(路西)柴村橋到南內環(huán)橋油松的成活情況非常好,成活率均達到100%。濱河西路南延11標段、濱河西路南延6標段的油松死亡率較高,其中,濱河西路南延6標段死亡率最高,達到了17.16%。南中環(huán)互通、濱河西路南延18標段、濱河西路南延17標段、濱河西路南延13標段、濱河西路南延9標段、濱河東路柴村橋東北的油松成活狀況不好,生長不良的株數(shù)接近或超過10%,其中,濱河西路南延18標段、濱河西路南延11標段更是超過了20%;10a以下的圃地苗均生長良好;同一路段,因采光條件的差異,油松的生長狀況也有不同,如迎澤大街北側油松比南側油松長勢較好。從圖1可以清晰地看出太原市油松的成活狀況。
表1 太原市主城區(qū)公共綠地油松成活狀況匯總
新栽油松發(fā)病死亡率遠大于栽種3 a以上的老樹。如解放南路、迎澤大街、迎澤西大街、長風大街、長風大街東延、濱河東路(路西)柴村橋至南內環(huán)橋段、龍城大街、太榆路等的油松均為栽植3 a以上的老樹;而幾個死亡率較高路段的油松均為2011年新栽的苗木。
2.2.1 反季節(jié)植樹對油松生長不利[3-4]濱河西路許多標段的油松均為“中博會”前反季節(jié)所栽。雖然油松大苗四季均可移栽,但以春季3—4月份、秋季10—11月份為宜。因為此時新梢停止生長,組織充實,新栽油松容易成活;在新梢旺長期不宜移栽,主要是此時樹體需要大量的養(yǎng)分及水分供應,若此時移栽,因根系受損,水分吸收大大減弱,導致樹體失水嚴重,新梢灼傷,樹勢自然降低,增加了樹木的養(yǎng)護難度。一旦養(yǎng)護管理不到位,成活率必然降低。從表2可以看出,反季節(jié)栽植油松無論從成活率和良好率上均低于常規(guī)栽植的苗木,且死亡率較高。
表2 栽植季節(jié)對油松成活狀況的影響
2.2.2 選苗不適宜 由于工期緊張,濱河西路南延許多標段在圃地苗供應不足的情況下,選用山地苗或丘陵地的造林苗進行栽植。由于山地苗原產(chǎn)地空氣濕度大、氣溫低,而栽植地空氣濕度小、氣溫高,樹木蒸發(fā)快,遠遠滿足不了行道樹水分的大量蒸發(fā),造成苗木水分代謝失衡,導致嚴重的生理干旱甚至死亡;且立地條件差異較大,嚴重影響成活[5];再者山地苗都是直根系,未經(jīng)移栽斷根,須根少,吸收力差,移栽成活率低。而圃地苗無論苗齡大小,因經(jīng)過移栽斷根,所以,根系發(fā)育完整,成活狀況均較好。
2.2.3 夏季降雨過于集中 油松不耐水澇,對土壤排水和通氣性要求較高。太原市全年降水量極不均勻,雨水主要集中在夏、秋季節(jié)。2011年5—7月,太原市降雨明顯偏多,且多為短時暴雨,容易形成內澇,使新栽油松根系窒息,甚至死亡。
2.2.4 異常天氣導致新栽植的油松樹勢降低2011年入冬以來,太原市氣溫明顯偏高,尤其11月全月,氣溫異常偏高,降水量明顯偏多。異常天氣使新栽油松未能正常進入休眠,導致生理紊亂、樹勢降低,易被害蟲侵染。2.2.5 栽植土壤未進行改良 油松喜微酸及中性疏松土壤,不耐鹽堿、水澇,根系多集中于土壤表層。而重點工程油松的栽植土多為非耕作層表土,土壤結構致密,透氣性差,且多為黏土,養(yǎng)分含量低,易造成油松根部無氧呼吸,導致呼吸代謝失衡,樹勢較低,引發(fā)病蟲侵害[6]。
油松的栽植應選在適宜季節(jié)[7-8],以春季3—4月、秋季10—11月為宜。選苗時苗源地選擇是關鍵:圃地苗適應性強,比山地苗成活率高。根據(jù)油松的生物學特性,新栽苗的養(yǎng)護管理尤為重要,及時排水、土壤通氣、改良土質、保持樹勢平衡是提高油松成活率的必要手段。反季節(jié)栽植則要處理好水與樹木的關系。
[1]劉天慰,張云峰,梁和印,等.太原植物志[M].北京:學術書刊出版社,1990.
[2]馬欽彥.油松分布區(qū)氣候區(qū)劃 [J].北京林業(yè)大學學報,1989,11(2):1-9.
[3]王廣.公路綠化中油松移栽成活狀況調查與分析[J].林業(yè)經(jīng)濟,2008(10):55-57.
[4]王廣.五角楓在公路綠化中移栽成活狀況調查及分析[J].湖北林業(yè)科技,2010(2):43-44.
[5]楊連喜.北京地區(qū)綠地內油松生長勢弱的原因與復壯措施[J].北京農(nóng)業(yè),2011(30):122-123.
[6]紀芬,接慶.油松移栽防治病蟲害的幾點意見[J].中國森林病蟲,2001(增刊):53-54.
[7]魏邦慶,獨軍.油松大苗移植技術研究 [J].甘肅林業(yè)科技,2011,36(3):55-57.
[8]曹自梁.油松大苗移植管理技術 [J].科技情報開發(fā)與經(jīng)濟,2011,21(11):201-204.